早期教育出人才
(2017-02-10 21:42:49)早期教育出人才
王忠诚/文
人的大脑是越用越灵的,只要父母抓住早期教育,而且早期教育又得法,孩子成才是有望的,古今中外有不少例证。
有关研究表明:2—3岁是幼儿学习口头言语的关键年龄;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年龄;5岁是数概念形成的关键年龄。教3岁的幼儿学习英语要比7岁幼儿容易。从5岁开始学钢琴,3岁开始拉小提琴,都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
自古之今,不少文人都是在早期教育就有建树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文人王勃6岁善文辞,李贺7岁能辞章,白居易五六岁能赋诗,李白5岁诵六甲等等。德国诗人歌德小时候就受过良好的早期教育,母亲几乎每天都会给他讲故事,而且每讲到关键之处就突然停下来,让他接着去想象以后的故事情节。第二天在继续讲下去之前,母亲让小歌德先讲他是怎样想的,然后再给他讲。可以说歌德的想象力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所以歌德在6岁半的时候就能自己排戏,在小型戏台上演出,10岁时就开始写剧本了,8岁他已掌握了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学龄前受到的有计划的家庭教育,为他以后横溢的才华打下了牢固的智力基础,终于使他成为举世闻名的诗人。
当然,我们不能据此就认定早期教育是教育的唯一途径。人的才能可能早期显露,也可能大器晚成。牛顿小时候学习成绩在班里只是倒数第一,被同学们称为“笨蛋”,15岁时他的母亲为他的成绩不佳而绝望,一度让他退学去务农。达尔文在校学习成绩也很糟糕,家长认为他是平庸无奇的孩子。这些都是大器晚成的事例。
爱迪生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这对我们正确理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是不无裨益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