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后父母该做些什么
(2015-03-11 09:38:29)中小学生开学一个多周了。不过,让一些家长有些担忧的是,由于孩子在寒假期间玩疯了、心野了,开学一个周出现情绪低落、爱发脾气等“开学综合症”。殊不知,这些负面情绪产生,除了来自学习压力外,也和家长吐槽“不想结束假期去上班”有着不小的关系。我的建议是,家长应帮助孩子做好情绪热身,制定合适的新学期计划,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你知道开学综合症吗?这些在假期结束之后开学之始,中小学生所表现出的一种明显的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非器质性的病态表现,心理学家们称之为“开学综合征”。
什么开学综合症?
“开学恐惧症”有五种易发学生群,即心理素质低且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校经 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对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的学生以及一些过于追求完美学业的优秀生。而易出现“开学综合症”的学生大部分曾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有过挫折经历。开学综合症会使学生不适应学校的生活,从而造成上课听讲分心、学习效率减小。
开学综合症症状
这些在假期结束之后开学之始,中小学生所表现出的一种明显的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非器质性的病态表现,心理学家们称之为“开学综合征”。又叫“开学恐惧症”。“开学综合征”有多种表现形式,生理上多表现为:失眠、嗜睡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恶心、腹痛、小便失禁、疲倦、食欲不振等;在心理上则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厌学、焦虑、上课走神、情绪不稳定等。这些表现都是人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将一些不愿面对的、不认同的、被压抑的、不愉快的负性情绪转换成一些躯体症状而造成的,并会持续一段时间。
症状1:精力不集中
阿峰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开学已经1个星期了,上课时老打瞌睡、走神。假期里,父母忙于生意,无暇管他,每天玩游戏、看电视,困了便睡。开学了,生物钟一时无法调整过来。不少中小学老师反映,刚开学的几天课尤其难上,学生迟到现象较多,并且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学生甚至打瞌睡,课堂的气氛难以调动。
这些都是开学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学生们结束了假期自由散漫的生活,突然回到课堂上,心理上会有一个调适的过程,尤其是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假期大多数学生都是睡到九十点钟才起床,开学后六七点钟甚至更早就要起床,生物钟被打乱,造成上课时精力不济、哈欠连天。
支招:家长要平静对待,尽快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督促他们按时睡觉、起床,不睡懒觉,一周左右这生物钟自然就准了。学生的自我调节也非常重要,比如对假期做个小结,与同学分享假期的趣事,预习新的课程。
症状2:自卑、孤独
随父母从外地来青岛上中学的小敏很不适应新的学校。小敏说同学彼此不认识,老同学分开了,面对新面孔、新环境、新老师,她感到孤独和寂寞,也变得少言寡语。这是新生综合症的表现。
支招:来到一个新环境,新生要注意克制自己,学会容忍和接纳别人,加强相互沟通和交流,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学校应充分重视新生的适应性问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
症状3:害怕上学
开学了,小琼却不愿意去幼儿园。妈妈每天送她去幼儿园,她都又哭又闹,在家一提幼儿园就不吃饭,甚至摔东西。这是幼儿园较常见的分离焦虑现象,多发生在一些自理能力较弱、性格较内向的幼儿身上。寒假期间,孩子每天与父母、亲人朝夕相处,有着强烈的依恋情感,一旦要去幼儿园,情感上缺少了依恋和安全感,于是焦虑就来了。此外,幼儿园是一个大集体,孩子不能像在家里那样有求必应,一些学习和生活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可能得不到老师的奖励,这也是孩子对幼 儿园排斥的原因之一。
支招:锻炼孩子习惯离开家长,尽可能减少孩子的依恋心理,训练自立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以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鼓励孩子与人交往,多带孩子到社区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培养孩子的合群性。其次与老师协商,在孩子有了小进步、小优点时及时表扬他,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而增加其对集体生活的热爱。
症状4:免疫力下降
一开学,小婷就感冒发烧了,浑身不舒服,这可急坏了妈妈郭阿姨。医生告诉妈妈假期里,学生的饮食、运动都缺乏合理的安排。缺乏运动的学生,突然面对紧张的学习,可能产生疲倦、周身酸痛等症状。还有的学生假期忙于补课,或外出游玩儿,弄得身心疲惫不堪,导致免疫力下降。
支招:首先要调整饮食,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和杂粮,适当摄取蛋白质类的食物,避免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其次要适当锻炼身体,让生理、心理尽快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如何缓解开学恐惧
1、调整作息时间
家长们需要帮助孩子恢复到上学的作息,以便开学之后能更好地适应,不会因为起不了床而让早晨变得手忙脚乱。首先帮助孩子制订作息时间表,督促孩子按时起床、饮食,保证孩子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如果孩子一时无法适应,则需要家长予以适当的监督。家长可多给孩子介绍一些学校里的有趣事,向他们描述开学后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以及新学期美好的愿望,消除孩子对暑期生活的眷恋,激发其对学习生活的向往。另外,开学初家长应注重减轻孩子压力,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新见闻,而不是一味地询问学业方面的问题。
2、“收心”不能急刹车
新学期到来,学生应重新把精力放在学业上,但调整状态也需要时间。年龄越小,自制力相对较差,需要调整的时间也越长。如果操之过急,有可能出现反效果,加重学生的抗拒心理。治水宜疏不宜堵,对孩子也一样,家长应该科学合理地引导。可以让孩子给好朋友打打电话,聊聊新学年的打算,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对孩子多鼓励,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好奇,消除孩子对新学期的畏惧情绪。引导孩子对新学年做一个详细的规划,大至整个学期,小至每天的学习生活。心理调适很关键。刚开学的这段时间,家长应帮助孩子进行自我暗示,做心理调适。孩子会自己认识到:要开学了,必须收心了。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书店看看书或者一起买些学习用品,给孩子营造学习气氛,让孩子自然而然的喜欢上读书。
3、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无节制地打游戏、看电视,假期生活不规律,会引发这些事情背后的原因都是因为孩子自制力不强。如果孩子有良好的自制力,假期中有规律地作息,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假期生活,就不会引发“开学综合征”。自制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孩子缺乏自制力的时候,如:打坏东西、提一些过分要求等,父母应当宽容一些,粗暴行为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抗情绪。父母对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当孩子的行为变成一种习惯时,自制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精神上,家长可以多赞赏孩子,“你真的长大了,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的!”物质上,家长要注意奖励不要过于频繁,不能说“你今天要是能学习一个小时我就给你买件新衣服!”这样会使孩子的自制力带有表演性质,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4、家长更要调节好状态
开学综合症并非学生的“专利”。在老师、家长群体中也普遍存在。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开学自己比孩子还紧张。有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在学校的饮食;有些跟在孩子后面收拾,凡事包办;还有些担心孩子在学校受了欺负。开学后忙碌的状态,也是家长焦虑的原因。家长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作为孩子的支柱,如果家长不能有良好的状态,也很容易把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开学是孩子们的事,也是家长的事。在孩子做好开学准备的同时,家长也要跟着一起“开学”了。因为良好的学习环境需要孩子和家长共同营造。家长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求孩子做到的事,家长首先要做到,从而对孩子起到耳濡目染的教育和引导。同时,家长还要正确引导,让开学后的孩子保持一份愉悦的心情,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家长要与孩子做一次交流,让包容和理解、教育和引导化解孩子的困惑和郁闷情绪。
控制情绪表达
情绪是会传染的。孩子迎来开学日,父母也已经迎来工作日。“还是你们舒服啊,还有几天懒觉可以睡!”“上班好不习惯啊!”“好想继续放假啊!”这些表达,都会诱使或加重孩子对开学的消极情绪。同时,切忌在与孩子或者家人交流时流露出“哎呀,让他再玩会儿,开学后就没得玩儿”、“算了算了,今天就放过他,开学后有老师收他骨头”之类的内容,这绝对是让孩子对开学厌恶值飙升的大杀器。
恢复规律化生活
假期生活闲散,特别是春节期间,生活不规律几乎成为了常态,而晚睡和懒觉是造成开学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因为生物钟无法匹配开学之后的节奏。开学前几天,孩子可能还不适应,父母要适当关注,让孩子按照上学的时间就寝,早上则要尽早起床,避免迟到。家长也可以督促孩子整理书桌、教材,清理书桌、书架,用全新的状态回复到学习状态。
抽空和孩子聊聊
开学这段时间,父母应该多抽出时间和孩子聊聊天,及时了解孩子的状态。比如和孩子聊聊自己是怎样克服上班困倦综合征的,聊聊开学后同学们一起分享了哪些有趣的事儿,聊聊新学期的新打算等等,通过积极的交流传递父母对孩子的信任与关心,而不要急于设定一些指标。
开学前这段时间学生极易出现厌学、情绪低落、心烦意乱、食欲不振、无缘无故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开学综合征”,为此家长也极易陷入“焦虑期”。在这里请听听王老师的收心小妙招,帮助家长、孩子克服“开学综合征”。
寒假收心妙招
一、起居有时,调节生物钟 作息时间要调整到与学校一致;不少同学在寒假期间有可能玩通宵或很晚睡觉,在开学前一周有必要调整好生物钟。按照上课时的作息时间去休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重新做到起居有时。
二、及时清理未完成的作业 家长一定要主动了解孩子寒假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业要尽量完成,不会做的要标注出来,开学后向老师请教;已经完成的孩子,可以写写读书笔记,培养阅读的好习惯。
三、温故知新,新旧衔接 复习上学期的功课,以免开学后新知识与旧知识衔接不上;还可以对新学期的新知识做个初步预习,建立知识网络。
四、清洗整理书包,购买添置新文具 家长可以陪孩子到书店购买一些教辅材料、新学期文具等,从心理上给孩子做好开学的铺垫。
五、饮食尽量清淡,加强锻炼 家长首先要让孩子多吃些蔬菜、水果和杂粮,适当摄取蛋白质类的食物,避免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其次要适当锻炼身体,让生理、心理尽快步入正轨。
温馨提醒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收心”不等于禁止玩耍,“收心”需要循序渐进。一定抓紧调整作息时间,坚决让孩子“倒时差”,不能纵容其晚睡晚起,特别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必要时进行心理“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