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忠诚
王忠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741
  • 关注人气:2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如何给孩子检查作业

(2014-05-16 11:27:59)
标签:

教育

作为父母,首先要明确孩子做作业的目的是什么。做作业既是为了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是老师了解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对老师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所以,父母给孩子检查作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1、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孩子写作业时,父母不要坐在孩子旁边,随时提醒他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一是父母在身边容易造成孩子紧张情绪,二是父母的提醒容易打断孩子的思路。应该让孩子在一种比较安静、放松的环境中完成作业。这样孩子能够比较专心地去思考,认真计算。

2、父母检查孩子的作业。

孩子写完作业以后,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孩子的作业,以便对孩子的作业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作业是否完成。

·存在哪些问题。比如有错题,书写不认真。如果有错题首先要认真找出错题原因:是抄错数、计算错误,是对过去知识的生疏,还是对新知识的不理解。

3、让孩子自己检查作业。

父母检查完孩子作业以后,要明确告诉孩子,你的作业中有问题。请你认真检查一下,看看能不能自己检查出来。

4、父母提示孩子检查作业。

当孩子自己检查不出作业的错误时,父母可提示孩子,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计算题作业:先要看看题目是否抄对,接着看看是否是按照相应的计算法则来计算的,然后检查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最后检查得数是否算对。

·应用题作业:首先要将原题认真阅读,领会题意,然后对照自己的算式,看看是否符合题意。如果列式正确,再检查计算是不是正确,最后检查单位名称和答语。

·其他类别作业:基本上是按照先审原题,看看你的作业是不是按照要求来做的,其次再检查每一题的正确性。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训练,孩子会逐步养成用比较正确的方法认真检查作业的好习惯。长期坚持下来,不仅能使孩子在父母不在的时候或者是课堂上也能比较好的独立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成绩。而且父母也能从天天陪孩子写作业、检查作业、监督孩子改错中解脱出来,不失为一种两全齐美之策。

保证作业效果的办法

第一步:回忆

回忆:通常是指在大脑里,对当日学习过的课程进行快速简单的回想,也可用笔在纸上做简单的默写。回忆是提高记忆效率的一个非常有效和实用的手段。根据记忆的科学原理,回忆是记忆的一个刺激点,及时适时的回忆是良好记忆的基础。

第二步:做作业

作业:通常是指学生需要做老师在讲授课程后安排的练习。我们强调在做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有时间观念,不要拖拉,要细心谨慎,要认真严肃。但是如果学生在完 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前提下,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再做适宜训练,那是非常聪明和合理的。

具体要求如下:

首先要预计完成时间

当成考试一样的,要有紧迫感,不能随便翻阅书籍

不可以随便走动,不可以喝水、吃水果等

 第三步:检查

检查:是指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对其工作进行检验以达到准确的目的。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不检查。由于很多学生对作业的不当认识,以为做完了作业就是完成作业,实际上没有检查的作业是不完整的作业。把粗心这个坏蛋掐死在检查这个环节!
  第四步:预习

预习:通常是指学生在老师讲授新的课程内容之前进行的一种自学行为。它的主要目的是在接受老师的授课前,对讲授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了解下一阶段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预计自己在什么地方可能有疑难和问题,在听课的时候就会更有针对性,为更好地掌握下一步学习内容有积极的帮助。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尝试把预习内容后的练习做了,这样的预习质量会更好。

  怎么完成作业才算是真正完成呢?
  对于程度好的学生来说,如果自己认为对当天的功课掌握的不错,完成老师布置的内容后,应该再做一些提高性的题目。如果时间比较紧张,也可以将老师布置的内容进行适当删减,然后利用节余的时间做一些提高的习题,或者转向薄弱的课程。只是特别要注意的是,虽然老师通常关注的是程度差点的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和质量,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心中有数,而不能自以为是,所以必要的时候,要和老师打个招呼,说明一下自己的情况。
  而程度一般的学生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不仅应该很好地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还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积极地再做一些补充训练。
  对于程度极差的学生,自身独立完成老师的作业都是很困难的。他们要么根本不做作业,做也是抄袭。这和家长疏于管教有关,有的老师甚至也懒得救助,在这种情况下又该怎么办呢?那么就应该及时解决在作业中发现的问题,这个问题有时甚至并不是今天的内容,而是和目前概念有关的知识点,比如说要解一道二元一次方程题,但对一元一次方程部分学的就比较差,那么就应该先对需要用的概念进行复习。当然必要的话,家长应考虑与孩子一同完成作业,或者请家教来协助,关于如何协助孩子学习或者请家教,详情请见第二章第3节,本节不详述。
  如果把考试比做一座大楼的话,那么每日的作业就像砖头一样,大楼质量的好坏,和每一块砖头都有很大的关系。
  千里之行,积于跬步,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他每一个成功的步伐迈出来的。
   作业有两种,一种是口头作业,一种是书面作业。口头作业一般是朗读课文,学生往往不重视。因此家长每天需要检查学生读课文,从中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家长检查书面作业前,应先问学生当天留什么作业了,或是检查记录作业的本,再对照学生的作业,看看有没有丢落的现象。如发现有丢落的,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少写了哪道题,而应让学生自己对照检查,找出问题后再补上。对于出现的错别字,也不要直接给学生指出来,而让学生自己对照教科书检查。如果学生还是查不出来,家长可缩小范围,再让学生去查找,从而培养他们检查作业的能力。
  有的家长因工作繁忙,每天抽不出时间检查学生的作业,也至少应做到一星期检查一次作业。检查学生一周内是否都按时完成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是否工整;还要检查学生是否及时改正了作业中的错误。在检查作业时,对成绩要及时表扬,对问题不仅要批评,更重要的是及时纠正。如发现学生不改作业中的错误时,不仅要批评学生这样做不对,而且要求学生立刻改正,及时订正,并提出今后的要求。
  对于学生作业中不懂的难点、难题,切忌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要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好功课。

                                        转载于《少年儿童研究》

 

    一项曾在某小学上百名学生中进行的调查表明,有70%的孩子是程度不同的小马虎。这说明孩子们马虎是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可是,有的孩子觉得马虎点没关系,虽然题目做错了,可又不是不会,下次做对不就得了。有的家长也对孩子的马虎不够重视,认为孩子只要聪明就行了,小时候马虎点不要紧,长大后自然而然就改过来了。实际不然,习惯一旦形成将很难改变,马虎对孩子的影响也是终其一生的。因此,老师、家长、孩子都必须认识到马虎的危害性,着手"消灭马虎于萌芽"。 

 态度:有的孩子马虎是因为态度不认真,对学习缺乏责任心,敷衍了事,因而理解知识时囫囵吞枣,做作业时敷衍了事,凑合做完就得了。  

 性格:有的孩子是急脾气,干什么事都心急,急急忙忙之下难免出错。  

 熟练程度:有的孩子马虎是因为对所做的功课不熟练,因而顾此失彼,屡屡出错。有研究表明,如果对习题特别生疏反而不易马虎,因为生疏所以格外小心仔细;特别熟练时也不易马虎,熟到不假思索就能写对。只有半生不熟的情况下才容易出现马虎现象,乍一看挺简单,思想上麻痹了,可实际上自己掌握得又不好,就容易出错。  

 考试焦虑:有的家长过分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名次,影响到孩子,使其对考试心理负担过重、过分紧张,平时会做的题一到考试时就做错。  

许多孩子马虎的最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最糟糕的一种情况就是"习惯":当马虎成为习惯,干什么事都毛手毛脚,马马虎虎。 

  家长首先应当具体分析导致自己的孩子马马虎虎的各种因素中哪种是最主要的,找到症结才能对症下药。如果是态度问题,就要从改变其不认真的态度入手,通过各种方式让他认识到马虎的危害;如果是性格问题,就要通过交谈、游戏等方式训练其性格,改变急躁;如果是熟练程度问题,可以让孩子多加练习,做到熟能生巧;对考试焦虑的孩子来说,家长和孩子都应把考试、把分数看得轻一些,心理负担小了,考试焦虑、因焦虑产生的马虎都会逐渐消失。 

  "马虎"非一朝一夕形成,改变也不要急于求成,家长和孩子要通力合作,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帮孩子学会自己检查作业。  

  家长代替孩子检查作业的直接结果就是孩子依赖思想很重,助长了孩子马虎、不负责任的坏习惯。因此,家长应该教会孩子自己检查作业,即使不放心,可以在孩子检查完之后自己再看一遍,发现错了也不要直接告诉他哪道题错了,而应该要求他再次检查,直到自己找到错在哪里。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养成做题仔细、检查认真的好习惯。  

  家长应该教会孩子检查作业的方法:  

 正向检查法。从审题开始一步一步地检查,看题目是否看清楚了,读题是否准确,运用的概念、公式是否正确,计算有没有错误,格式、书写是否符合要求。      

反向检查法。这种方法是从答案往回检查,用相反的计算来验算。比如加法用减法验算,乘法用除法验算,方程用代入法验算等等。  

重做法。把题目重新做一遍,看看两次的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就要一步步地对比,分析错误出在了哪里,什么原因造成的,然后改正并牢牢记住。  

 搞本错题集  有的孩子好不容易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可发现了错误,他们并不仔细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只是把错题从头到尾再做一遍完事儿。这样的效果并不好,因此可以帮孩子搞一本错题集。  

首先,把所有的作业、练习、考试中的错题原封不动地抄在错题集上,留下错误档案;接下来让孩子认真检查错在什么地方,并用彩色笔画线标注,在旁边写出错误的原因,比如是审题不清、用错公式、计算错误还是书写错误等等。最后一步才是改正错误,把正确解题步骤和答案写出来。  

"错题集"这个办法贵在坚持。一段时间后可以让孩子自己统计一下,因马虎做错的题占到了几成,孩子对马虎危害的认识就会进一步加深。错题集还是一本很好的复习资料,平时翻翻,考试前看看,都可以起到"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的作用。 

  孩子难免会对错题集反感,宁愿做3道新题也不愿改1道错题,这时候家长就可以因势利导告诉他,避免现在这么"麻烦"的办法就是在做每一道题时都认认真真,一遍做对,争取不马虎、不错题。  

 不要依赖橡皮   有不少孩子学习不认真,写错了就用橡皮擦,经常是擦了一遍又一遍,作业本都擦破了,这种学习方法很不好。我们可以锻炼孩子写作业时尽量不用橡皮。 首先,不用橡皮可以锻炼孩子三思而后行的好习惯,每次做题前不是一上来就写,而是先动脑子再动笔,争取一次做对。其次,不用橡皮,孩子的错误就留在了作业本上,错误能暴露出孩子学习中薄弱的地方或者一些坏习惯,比如马虎、计算准确性差等等,便于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同时,孩子对照有错误痕迹的作业本做到有针对性地复习,事半功倍。  对孩子来说,不用橡皮
可以促进他认真做作业,但这不等于不允许出错,做错了可以,不擦掉,在后面重新做正确。如果不能得到老师认可,家长可以和孩子先在家里试验这种做法。 

 草稿纸不能草  做数学题时常常用到草稿纸,许多孩子的草稿纸通常很乱、名副其实地"",以至于别人甚至自己过会儿再看时都看不出来写了些什么,不少孩子的问题就出在草稿纸上。比如说由于草稿写得乱,往往计算上出了错误也看不出来,抄在作业本上时就抄错了。因此,草稿纸不能草。即使不要求一笔一画十分工整,起码要标明题号、按顺序打草稿;字迹不要太拥挤,适当留空白;阿拉伯数字、数学符号尤其要写清楚,不能模棱两可。这样一来,万一出现问题还可以从草稿查起,及时更正。草稿写得乱,表面上节省时间,实际上是浪费时间;如果草稿清晰,可以避免抄错题的可能,有了错误也便于检查,反而赢得了时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