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过个快乐寒假?
(2014-01-24 15:19:08)
标签:
教育 |
给孩子安排固定的时间做作业
父母首先应给孩子安排一个独立的房间让孩子写作业,不一定多大,但一定要尽量减少对孩子的打扰,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其次,帮孩子制定一个比较规整的时间来写作业。很多孩子一放寒假,晚上看电视看到很晚,第二天八九点钟还不起床,吃完早饭后上午的时间几乎都快过去了。这就错过了一天中学习的最好时间。寒假中,父母最好帮助孩子制定好作息时间,晚上不要玩到太晚,将上午的时间用来学习,从9点开始,小点的孩子学一个多小时,初中的孩子可以学2-3个小时。
再次,督促孩子按照老师布置的作业进度执行。现在学生的寒假作业,很多老师都帮学生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进度,建议家长提醒孩子,按照老师的作业进度进行,至少每天问问孩子,“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
还有,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如果身边有正在上大学或者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向这些榜样学习;如果你的周围有与自己孩子同龄且学习积极主动、懂事、成绩好的孩子,可以让孩子与同龄人相约做作业。有的学校老师,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指定距离较近的同学成立学习小组,家长也可以适当问一下。
另外提醒家长,寒假也是一个培养亲情、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好机会。不能因为孩子学习好,就觉得孩子什么都好;也不能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就觉得孩子什么都不好。寒假里,家长要适当给孩子安排家务活儿,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理能力。
抓住机会让孩子和父母更亲近
很多孩子有一个共同特点:情感表达方面欠缺。其实,这方面不是孩子天生不会表达,而是家长自己也不会,更没有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所以,趁着寒假这个机会,家长可以补上这节课,让孩子和自己的关系更亲近些。
家长要大胆地向孩子表达爱,对孩子的示爱行为要勇敢接受。家长要多看孩子的优点,看到孩子的优点要当面说出来,即使不是当面,也可以趁着孩子在场,和别人对话时说出来。“孩子听到自己的爸爸妈妈表扬自己,会特别带劲。”另一方面,婴幼儿和父母做出亲昵的肢体动作,譬如,亲亲、搂搂抱抱等,父母觉得很正常;如果孩子过了七八岁,再有类似的动作,家长就不能坦然接受,有时回避,有时甚至否定孩子。其实,无论孩子长到多大,都有表达爱的需求,所以对上了学的孩子的亲昵言行,家长要勇敢接受,同时多鼓励孩子,倾听孩子,以弥补由于长期在外打工或者平常不能多陪伴孩子造成的疏离感。
为了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家长可以领着孩子一起去办年货、打扫卫生、走亲访友。根据孩子年龄大小,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给自己倾听、鼓励、肯定孩子的机会。譬如,领孩子去购买年货,可以给他100元钱,先听听孩子想买什么,再说说自己想办的年货,让孩子拿着钱自己跟在后边一起去买。可以每买一次货,给孩子一次肯定,说些“孩子,你可真能干”“你算得不错”一类的话。对孩子想买、家长不想让买的东西,既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也要适当满足。譬如,孩子想买一些膨化食品,孩子想买2包,家长可以在告诉孩子“吃多了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让孩子买一包;如果孩子主动表示不买了,家长就可以大张旗鼓地进行肯定。
家长在给孩子准备过年礼物时,不要只注重衣服、吃喝等东西,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给孩子买几本书。买了书在让孩子看的同时,也可以和孩子一块儿看,也可以要求孩子给自己说说书的内容。即使孩子不愿意说,也要用和缓的话说,尽量避免当面斥责孩子。在处理孩子的压岁钱时,既不要都给孩子“没收”了,也不要留在孩子手里让其随意花费,而应该根据孩子年龄大小、自制力强弱、平常是否爱花钱等因素,酌情给孩子留一部分,其他的引导孩子存起来或者交给父母保管。
“让孩子觉得父母是最亲近的人,父母永远跟自己在一起。”寒假结束时,孩子有这样的感觉和认识,家长就成功了。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丰富生活
孩子可谓是最忙的孩子,平时学习非常紧张,孩子们难得有自由支配的闲暇和休息调整时间。寒假无疑是一个绝佳的休养生息的时段。除了有计划地完成作业、和亲人增进交流加深感情外,家长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
譬如,学校或社区的体育文化器材,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去锻炼;有组织的文化艺术活动,可以带领孩子积极参与;孤寡老人或特殊贫困家庭,可以去帮助奉献爱心,传播幸福;和孩子一起观察和讲述家乡的村庄房屋、道路、田野等的变化,让孩子感悟社会的发展,培养自豪感和进取心;鼓励并辅助与同龄孩子一起组织一些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协调沟通和领导能力。总之,资源需要创造,更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只要有心,很多事物都可以变成我们教育和影响孩子的宝贵财富。
理想的假期生活,因人而异,因人而宜。孩子的实际情况不同,实际需求不同,很难有一个标准。但是,不管怎么说,切忌把假期变成学习无休止延续的“第三学期”,切忌让假期成为孩子生活无度无序的疯狂时期。好的假期,必然是既能使孩子在丰富多彩的假期中,享受生活的美好、家庭的温馨,又能使身心得到锻炼和提升,给孩子积聚健康成长的自信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