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 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成长与成才有何影响?

(2013-06-07 08:14:57)
标签:

杂谈

【案例1】杜某是一直伴随着父母无休止的吵架成长起来的。父母离婚后,把杜某交由奶奶照看。由于父母对杜某的学习、生活不闻不问,奶奶也不知如何管教,杜某更加自由任性,经常夜不归宿,14岁的他已经有了两年的上网经历。2002年暑假,杜某终于走上犯罪道路,与他人合伙抢劫同学钱财1600余元。案发后,其父母追悔莫及。

【案例2】姚某的父亲平时行为不端,五毒俱全,致使姚某耳濡目染,在其父亲因犯强奸罪被判入狱后,姚某也盗窃他人财物达3000余元入狱。

上述两个案例,是不良家庭环境下,孩子非正常发展的极端个案。而调查、研究表明,正常家庭结构的破坏、家庭教育不良,都可能导致孩子身心发展障碍,严重的则会诱发犯罪行为。所谓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结构、家长言行以及家庭教育方式三个方面,而任何一方面的缺损都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经常发生争吵和冲突,子女有时会成为情绪宣泄的对象,遭受疏远、冷漠或怨恨,因而形成病态性格。当儿童心灵受到严重创伤的时候,往往产生攻击性、反抗性行为,一定条件下还会发展为犯罪行为。我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在50名犯罪青少年中,父母离异或家庭结构非自然缺损的约占40%。日本在全国范围内调查违法青少年家庭发现,父母丧离的占55%以上。家长的不良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孩子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家庭成员的思想意识、不轨言行、不良习惯和犯罪行为,孩子耳闻目睹后,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不良影响在孩子长大后都会以不可预料的方式出现。而家庭中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更是有着直接的影响。有些家长不重视对子女思想品德的教育,重养轻教,重智轻德;有些父母因忙于生计,对子女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表现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有些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他们或对子女娇惯溺爱、纵容放任,或简单粗暴、求全责备。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子女产生病态的心理和行为。前述的那些真实故事,就是很好的证明。

【点评】一个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家庭喜好音乐,这不意味着孩子必然成为音乐家;但如果一个家庭不喜好音乐,其孩子绝不可能成为音乐家。因此,想要孩子健康的成长与成才,良好的家庭环境必不可少。那怎么样才算是良好的家庭环境呢?专家指出,良好的家庭环境首先表现在家庭和睦;其次,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第三,家长只在生活上、物质上关心、满足孩子是不够的,真正爱孩子还要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与他们平等对话,了解其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如何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是脾气越来越犟,总是不听话,跟你对着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其实就是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产生的与外界要求或愿望相反的逆向心理活动。当孩子长到一定阶段,就会有一些逆反心理,表现为叫他向东偏要向西,叫他不干他非要干。

那么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呢?从孩子的角度来讲,小学进入中学是一个飞跃。在这个阶段,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完全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的关怀,啰啰嗦嗦地叮咛,孩子就会厌烦,并会觉得伤害了其自尊心而产生反抗心理,从而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从家长的角度来讲,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是原因之一。现在的家长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往往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煞费苦心设计好的蓝图。这种做法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其次,一些家长过于严厉,他们还是满脑子的不打不成材的观念,认为就是体罚,很少考虑孩子的自尊心,随意在外人面前揭孩子的短处,甚至讽刺、挖苦,有时还要对孩子动武。这样做极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更严重的还会引起仇视心理。还有的家长压抑孩子的好奇心,因为孩子的探索心理特别强,世界对他们来说充满神秘和惊奇,大人司空见惯、不以为然的事物,他们都要问问、玩玩、摸摸,有时就难免会闯祸。如果家长不了解他们的好奇心,认为这是胡闹,不分青红皂白地呵斥、打骂孩子,就很自然地会引起他们的不满情绪。而孩子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家长再呵斥打骂,就会激起孩子更严重的逆反情绪。

作为家长,若发现孩子有逆反心理,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化解:

第一,保持冷静。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

第二,增强沟通。父母眼见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试着多了解情况。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从旁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当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需要反叛了。

第三,认真分析。父母要仔细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体原因,并进行充分的说明,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消失。

第四,学会利用。家长可掌握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利用逆反心理来激发他,其效果有时比正面说服还好。

第五,发现闪光点。逆反心理在思维形式上与求异思维有某些相似之处,其中包含某些独立思考的倾向。家长应从孩子的言行中发现闪光点,表扬鼓励,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和个性。

人才的成长是一项从摇篮教育到社会用人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用人理念等一系列的教育和制度。亲子沟通的障碍在哪里?

血浓于水,亲子沟通本来是很自然的事,然而不少家长与孩子的沟通现状是:零沟通、单向沟通和二重沟通,这是为什么呢?

【案例】旭旭的妈妈发现,她不知道如何与旭旭沟通了。她说的话,旭旭爱搭不理,而旭旭也不再按照她的想法去做事情了。为此,她感到很烦恼,专门咨询了心理专家。以下是旭旭的妈妈对专家的陈述:

我不知道怎么样对待我的儿子,我觉得我辛苦了一辈子都是为了他,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他好。可是他完全不理解我,对我为他做的事情熟视无睹,我多说他两句他就嫌我啰嗦。我只是想把我的经验告诉他,免得他走弯路呀!

专家告诉旭旭的妈妈,不只是她有这样的烦恼,还有很多的家长不知道如何与他们的孩子沟通,他们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同时,对孩子们不理解他们的做法又觉得很委屈。这样的情况就叫做亲子沟通异常。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零沟通——双方几乎没有沟通。零沟通状态下,父母和子女之间倾向于表现出情绪冷漠和互不关心的心理。这种状态大都出现在父母较为繁忙、长期顾不上与孩子沟通、或是父母不注意与孩子沟通的情况下。

单向沟通——只有一方向另一方传递信息,不存在另一方向的信息传递。一般会出现在严厉的父母和子女之间,他们只注重自己信息的输出,不注意也不愿意倾听孩子的想法,对于孩子表现出的一些想法往往简单粗暴地打断,教训一番。这种单向沟通不会出现亲密的关系,相反家长与子女之间会更多地出现矛盾和隔阂。

二重沟通——双方或一方表达出的信息与其真实的意图矛盾。常见于一些面似严厉的父母,口里说不爱自己的孩子,要打要骂要严格要求,但其实心里对孩子爱的要命。但是孩子并不知道父母心里的爱,仅从表面看,认为自己的父母不爱自己,因而生出许多叛逆心理。二重沟通是家长与子女之间的疏离产生的基础之一。

【点评】为了形成良好的亲子关心,父母必须注意和子女之间的沟通,并使用正确的方法去沟通。专家给旭旭的妈妈提供种解决方案:

第一,定时沟通。要形成密切的亲子沟通,使用定时沟通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家长与孩子要商量好,每周确定固定的沟通时间,如果必要,每周2~3次也是可以的。沟通的内容可以是事先设计的,也可以是随机的。这种定时沟通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家长了解子女的情况,二是提供家长与孩子情感交流的平台。沟通时要注意让子女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子女毫无顾虑地表达,这样才能够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当这种沟通成为一种定式之后,孩子会对家长产生更多的信任,当以后他们有什么想法或困难的时候,会及时地想到父母,与父母交流,这样,和谐的亲子关系就形成了。

第二,情感发泄。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父母的独断带来的情绪压抑。其次,由于亲子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即亲子关系中父母起主导地位,这也很容易造成子女的情绪压抑。子女的情绪压抑出现后无法发泄,就会导致他们出现消极情绪,如果他们向父母发泄了,就会使亲子关系严重恶化,从而影响了密切亲子关系的形成。为了产生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应当定期让子女进行情绪发泄。每周定出一个时间,让孩子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给孩子一个讲话的机会。双方要事先定好,在孩子发泄的时候,父母只能耐心接受,不能反驳,但可以对孩子做出一些解释。只有让孩子能够合理地发泄自己的情绪,他们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与父母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第三,角色互换。在家庭中,家长与孩子总是习惯于站在各自角色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这种方式很容易造成分歧,甚至出现冲突。为了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在亲子沟通时使用角色互换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可以选择一件与孩子有相反意见的事情来作为角色交换的基础点,然后与孩子一起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分析看待某一问题,这样既可以了解孩子的想法,又可以体验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影响。角色互换的目的是理解对方的行为,从而达到心理相融,以建立更密切的亲子关系。

旭旭的妈妈回到家里,在与旭旭协商后,实践了这些方法。慢慢地,她发现旭旭愿意和自己沟通了,而以前一些自己认为旭旭不可思议的想法,现在也可以理解了。旭旭和妈妈正在慢慢地建立起更加亲密的关系。

希腊哲人柏拉图曾说过一句话:「对一个小孩最残酷的待遇,就是让他『心想事成』。」
  是的,凡事「心想事成」的小孩,一直在父母的保护伞下成长,他要什么就有什么,正如「金手指」一样一直享受「心想事成」的果实可是,没有遭遇挫折打击难道就是件好事吗?万一有一天长辈的保护伞不再能够「遮风避雨」则一生中难道真的事事都能够「心想事成」吗?
  曾经有一个大学男生告诉我,他未来找另一半的条件...貌美、漂亮是一定要的啦!而且最好也是大学学历,有一栋别墅、一辆奔驰轿车、还有1,000万现金做为嫁妆这样我就可以减少奋斗20年了。有人多么盼望能「减少奋斗20年」,也希望生活中有「金手指」以便能「心想事成」。可是,你的「斗志」在那里?
  生命难道只是「茶来伸手、饭来张口」吗?岂不知人生是「一连串奋斗的过程」,充满「昂扬斗志」的人生才有意义啊!

有一个宰相妻子非常重视儿子的前途,她每天不辞劳苦地劝告儿子要努力读书,要有礼貌,要讲信用,要忠 于国君等。而宰相却是早上离开家去上朝,晚上回来则看书。爱儿心切的夫人终于忍不住说:你别只顾你的公事和看书本,你也该好好地管教管教你的儿子啊!”这宰相眼不离书地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啊!”
  言教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可惜的是社会上有数不清的父母,其身不正却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行羞踏错。自己是一条虫却希望孩子成龙成凤。这不是笑话吗?在一个组织里,领袖当然是众人的榜样,你的言行举止都看在众人的眼里,只要懂得以身作则来影响下属,管理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了。
  感化在效果方面,自古以来都比严酷的打骂大不止一百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