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孩子的行为?
(2012-10-06 15:45:17)
标签:
杂谈 |
你好:咨询二个问题1、家里来客人,孩子竞然会当着客人的面打开客人带着礼品并会直接品尝。2、妈妈带他到别人家做客,他一点也不怕生,竞然像到了自己家一样,无拘无束。类似这些事情,妈妈每次批评他,他都会承认错误。但再遇到同样的事情,错误还会继续。请问 王老师,针对这两个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谢谢!
你好!
你咨询的两个问题,都是属于个人行为问题,你要多多注意了。知道吗?播种一个理念,你将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不乱拿别人的东西,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却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带孩子去做客,或者去邻居家玩,往往会教育孩子不要动人家的东西,可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父母可能会忽略了这一点,认为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朋友,他们之间在物质上不分你我是件好事,甚至有的父母贪图小便宜,纵容孩子拿别人的东西。这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是极其有害的,教育孩子尊重别人的权利和空间,能帮助孩子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对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是有极大帮助的。
家庭是孩子能够学会克制自己的第一场所,也是最容易让孩子放纵的地方,关键在于父母怎么样教育和引导孩子的行为。因此,父母平时就要注意给孩子一些规范,例如,即使是家庭成员的东西也不能随便的乱拿,尊重别人的隐私,家长也不要随便地翻看孩子的日记本等,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这些规范虽然在家庭中可能是显得有点“小题大做”,但对孩子来说,确是完全可以影响到与别人的相处的环境中去。这里,我只能是给你支几招:
立场鲜明——每次家里来客人前,要帮助孩子树立内外有别的概念,告诉他希望做到什么,要求明确。
态度坚决——爱要有个度。在孩子面前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客人的东西不能碰就是不能碰,哭闹也没用,家长要坚持不妥协。最好选择走亲戚的时候,立规矩,做一次就够,又避免尴尬。
过程坚持——生活即教育,要养成不乱翻客人东西的好习惯,首先在家里要培养不乱翻家庭成员其他人的东西,要坚持,日积月累,有机渗透随机教育。
统一观点——家庭成员之间要达成统一观点,相互支持,不给孩子钻空子。
榜样作用——家长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行为文明规范,给孩子示范。
缓冲过渡——带孩子出门时,给孩子准备一个包,别忘了带一些孩子喜欢的物品,一旦发生情况,或用物品转移孩子的注意;或用物品进行替换,让孩子选择得与失;或把孩子的包教给别人翻,让孩子理解翻别人东西的感受,帮助孩子情绪过渡。
孩子良好行为的培养起点应从家里开始,家长要把问题想在发生的前面,等问题发生时,要能运用转移和替代等手段,让孩子懂得客人的东西,我不随便动手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