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儿童开展适时、适当、适度的性别教育的诠释:

(2010-08-10 14:04:50)
标签:

性别

性征

诠释

儿童

生物学

育儿

分类: 家庭教育

对儿童开展适时、适当、适度的性别教育的诠释:

所谓性别认同教育就是通过教育,使儿童认识到绝大多数人的性别自认与其生物学上的性是一致的。男女在生物学上的差别称为“性”。男女在心理学上的差别称为“性别”。男女在社会学上的差别称为“性别角色”。一个人把自己看成男人或是女人就是“性别自认”。儿童的性别认同是在生物性征的基础上学习得来的,主要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一般分3个阶段完成。

  无意识的影响  孩子出生后,父母就开始以各自性别的活动特点对儿童施以影响,这种影响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他们在与孩子交往接触中表现出不同性别特点的抚爱方式。这种不自觉的、无意识的性别模式影响,对不能自主地认识自己性别的婴儿虽然表现出某种性别认同导向,但真正决定性别自认的基础是儿童的生物学性征。

有意识的影响  父母应该有意识地施以影响:在感情表达、性格发展上有意识地使孩子向着同一性别的方向发展。对男孩的教育是独立型的,要求他们勇敢、坚强;对女孩的教育趋向于保护型,希望她们温柔、顺从。在日常的活动中还应通过各种方式予以强化,对孩子做出与自己性别相符合的行为给以微笑、赞许和鼓励,而不合乎性别的行为要加以阻拦或纠正。使他们主动地掌握行为的性别模式,男孩像个男人样,女孩像个女人样。这种有意识的导向,实质上是Y基因和X基因表现的社会强化过程,这是顺乎自然的。

深化的影响  社会上的人在从事各项活动时的言谈举止都以男女性别模式予以区分。儿童喜爱的大众传媒塑造的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在无形中影响了男女角色的分化,使儿童的性别认同更加巩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