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心理特点
(2010-08-10 13:52:56)
标签:
教育友伴心理特点人际关系少年 |
强烈的独立意向和成人感,使少年产生了调整人际关系的心理需要。少年已不象幼儿那样把父母当作心中的“上帝”,也不象小学生那样把教师当作至高无上的权威。
在家庭,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自主与尊重,不愿父母把他们再当小孩子看待;在学校,他们常公开或私下评论教师的长处和不足,在心理上,与师长们拉开了距离。
与此同时,却产生了友伴交往的心理需要。少年希望有几个知心朋友在一起活动。他们交流各种感受与体会,互相询问各自不解的问题,彼此还可以泄露向父母、老师保守着的内心秘密,遇到困难时,还可以互相出主意、想办法,互相支持与帮助。
少年友伴之间的亲密关系,一时似乎大大胜过了与父母、老师的关系。为了与友伴取得协调一致,他们往往不顾父母、教师的忠告,遇到同学、友伴的讥讽与冷落时,在情感上会感到焦虑和烦恼。但是,少年的依赖性、不稳定性也会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来:少年友伴有时相处得十分亲密,而有时却又为一些无原则的争执闹翻而分道扬扬镳;对家长和教师有时虽表现出反抗和抵触,而在生活道路上真正遇到难题时,首先想到的,仍是父母和信赖的教师。
为了和少年和睦相处,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家长和教师应该设法做少年的知心朋友。
前一篇:为什么把少年期叫做“危险期”
后一篇:13——15岁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