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教育的发展看,教育始于人类进入社会的发展阶段,始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与影响;从人的一生发展看,教育始于一个人自母腹落地的那一刻。
不过,有人也提出人自胎儿阶段就开始受到母亲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了,因此,教育应当自0岁以前开始。所以,《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提出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及要求,把新婚期及孕期的家庭教育作为第一阶段,是很有道理、很有必要的。
在人的整个一生,都离不开父母的教育与影响,特别是在我国传统文化强调以孝为核心的家庭伦理观念,强有力地支撑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力、影响力。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1b79350100jh13.html)
- 教育的土壤_管相忠_新浪博客
传统上,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是说,孩子在到学校上学之前,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到了学校后,家长就把教育的接力棒交到了教师手里。其实,这里隐含着一个重大的认知错误。即使孩子在学校学习期间,父母也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一个中小学生,一天有1/3的时间在学校里,一年有60天的时间纯粹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家庭、社会才是孩子主要的生活空间。
这样说,并不是否定或忽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和理应承载的责任,而是说,学校教育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不把争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力支持作为教育孩子的思想与方法,就很难取得成效。
为什么如今的教师越来越不好做了?难就难在时代变了,社会上主流的思想观念变了,学生了解世界的途径、认知世界的思维、自主自理的意识变了,而不变的是我们的教育观念与方法。
回到教育的本原吧!教育始自家庭,并且伴随一个人的一生,你或者是作为子女接受父母、家庭文化氛围的教育与影响,或者是作为父母创造着一种独特的家庭文化教育影响着你的子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自始至终了;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环境,自始至终了。
家庭教育是教育生存发展的坚实土壤。如果说一个合格的家长象经验丰富的农民一样,在精心地培育、改良土壤,那么,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一个扎足土壤、德高艺精的园艺师。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与政策的深入贯彻,教育就会越来越回归到它的本然状态。莫空喊一些所谓的“创新”的时髦教育名词,就看看农民怎样改良土壤,学学园丁如何修剪枝叶就行了。在这里,回归就是创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