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够知道自己有多少“能”的父母是能干的父母,能够知道自己有多少“不能”的父母是聪明的父母,而能够游忍于“能”与“不能”之间的父母是智慧的父母。希望你们能够成为能干、聪明但更智慧的父母,让儿女为你骄傲的父母。
•
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知道自己有多“能”的父母,缺乏的是知道自己有多少“不能”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否知道自己的“不能”,要比仅仅知道自己有多“能”,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
父母与孩子之间除了血缘关系及养育者角色以外,在孩子成长中还承担着教育者的角色,其表现方式通常有三种:•
一是孩子的老师,•
二是孩子的同学,•
三是孩子的学生。
•
不同的家庭、不同父母的表现不同。
1、做孩子的老师:竭尽自己的“能”
2、做孩子的同学:思索自己的“不能”
•
孩子是不断成长的,当孩子成长到“心理断乳期”时,重在做“不能”的父母。
3、做孩子的学生:游刃于自己的“能”与“不能”之问
•
在孩子的逐渐成熟期,重在游走于“能”与“不能”之间。
•
人类历史发展有三种文化——“后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前喻文化”。你会和孩子说话吗?
•
面对着那个好像离自己越来越远的孩子,我们的父母感到现在的孩子真是一个叛逆的家伙。我们虽然对孩子的现状感到不满意,但不喜欢从自我找愿意,也不善于总结并发现自己行为的不足。
•
在子女教育的问题上表现的是傲慢与偏见,当然与孩子交流的时候,也缺乏足够的尊重和技巧。
•
所以许多孩子对家长的话视若耳旁风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们对孩子为什么不听话的现象也就不必大惊小怪了。
•
需要做的是: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和基本的原则,需要对自己不适当的行为有所了解和警惕,需要对自己的思路和举措有所反思和审视。
•
与孩子说话过程中,要考虑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使用各种交流技巧,必须重视的:
•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当你和孩子说一件重要的事需要孩子用心聆听的时候,你蹲下来,看着孩子,也让孩子看着你,认真听你说话。
•
不要对孩子喋喋不休
•
不要厌烦孩子的提问
•
不要简单地否定孩子的回答
•
适度地表扬孩子
•
有原则的批评孩子
•
如何纠正孩子
两岁时候的孩子经常词不达意,出现语法错误等,妈妈们不要轻易用“你说错了,你不对,小笨蛋”等来评价、纠正孩子,建议妈妈有必要纠正孩子的时候,采用一种正确的表达方式一一重复孩子语言的方式来纠正他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