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做烛光里de妈妈

(2009-10-09 09:31:29)
标签:

育儿

教育

自我牺牲

烛光

王忠诚

美德

分类: 家庭教育

来源:青岛晚报 2009-09-30家长学堂

  常听一些妈妈在训斥子女的时候,几乎脱口而出:我白养你了!作为父母养儿育女,而这个孩子居然“白养”了,那么主要责任在你而不在你的孩子

 

  

 

  “我最不爱听我妈说‘都为你操碎心了,头发都白了!'好像她不养我,头发就不会白似的!”日前,初二男生小铨拨打“兰姐姐热线”诉说他的郁闷。“既然大人觉得养孩子那么痛苦,那么为什么还要生孩子呢?”小铨的“质问”让记者觉得苦笑不得,但细想一下:生活中向孩子诉苦、抱怨的妈妈的确不在少数,这些妈妈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却很少告诉孩子甚至从来不说孩子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记者 兰君

 

  我家有个“怨妇”妈妈

 

  “我也知道我妈很爱我,但她除了抱怨、责备,就是哭天抹泪,真受够了!”小铨告诉记者,她妈妈的确很不容易,和爸爸离婚后一人把他带大。工作上很辛劳,还要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给他做早饭,晚上“陪读”到很晚。怕影响小铨学习,甚至连电视都很少看。“按照她说的去做就万事OK,一旦做点和学习无关的事,像玩点游戏、打打篮球,她立刻就火!”小铨说,妈妈越“付出”,他就越内疚。妈妈整天愁容满面,回家一点也不快乐。“特别是我不听话的时候,她立刻会悲从中来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诉:‘你还有没有良心,我为了你心都操碎了,头发都变白了!真是白养了!”

 

  记者发现,许多父母亲并不是不爱孩子,但是她们从来不会告诉孩子,养育一个孩子的快乐。尤其是妈妈,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孩子的回报。她们喜欢把自己扮演成“烛光里的妈妈”,让孩子充满内疚,最好是一生一世的内疚,似乎这样她们才感到满足。还有一些妈妈,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就会习惯性地哭诉孩子“白养”了。

 

  做孩子的朋友比做恩人好

 

  家教专家王忠诚表示,做父母其实没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做孩子的朋友比做恩人好。你不要做一个过于伟大、过于无私、过于牺牲自己只为孩子的妈妈,因为你的孩子承担不起这份沉重的爱。而你也要知道,实际上,你并没有你自己想像的那样伟大和无私,你所付出的一切虽然你嘴上说“不求回报”,但你心里还是有所指望的。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你会认为你有特权指导你的孩子,对他的未来指手画脚,甚至横加干涉,如果你的孩子不肯按照你的预想生活,或者没有达到你期待的高度,你就会感到深深的失望,而这种失望也将深深地伤害你的孩子,更糟糕的是,如果这种失望次数多了,还将深刻地伤害你们的母子关系。

 

  常听一些妈妈在训斥子女的时候说:我白养你了! 假如你做了母亲,永远永远不要对你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这是“母亲”这个职业的禁忌。一旦说出这类话,就等于一把扯掉母子之间那层温情脉脉的轻纱,使“抚养孩子”堕落成一种“商业行为”:你是投资方,而所谓的白养就是投资失败。

 

  请不要为孩子牺牲太多

 

  “为了孩子我该做的都做了!”许多家长把自己的自我牺牲当作一种美德,觉得这样符合自己内心的道德标准,只有这样自己才能认可自己。不过与此同时,这样的家长往往会对孩子很严厉,说教色彩浓,要求孩子也要遵守自己奉行的道德标准。这样的家长是一种什么心理呢?他们自我牺牲的做法对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王忠诚分析,家长自我牺牲的做法会引起孩子的内疚感。这是因为家长以自我牺牲为美德,孩子不听话时家长也许会说:“你看我怎样怎样,还不都是为了你,你怎么能这样呢?”这就涉及到心理学中一种有趣的现象,就是家长如果总觉得自己占理,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孩子就总会觉得自己是错的。更进一步,这些孩子也可能会发展成自我牺牲、受虐的人格,他们的心理症状和强迫症状在象征意义上也是在使自己牺牲和受虐,以报答他们自我牺牲的父母。

 

  快乐性格培养可要趁早

 

  童年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但有许多孩子却没有这种感觉,因为他们对一切事情都没有做主的份儿,比如穿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式、什么时间可以玩耍、晚餐吃什么等都由大人决定。他们并不像成人认为的那样愉快。当然,父母在大多数事情上不能不做主,但有些事情不妨让孩子决定。例如让两三岁的孩子晚餐时选择他爱吃的黄瓜,而不是强迫他吃胡萝卜,或者让6岁的孩子选择他喜欢看的电视节目,让8岁的孩子自由地去结交朋友、玩耍等。即使是小小年纪,孩子也会知道选择能使自己开心。

 

  教育孩子迅速恢复情绪也很有技巧。快乐的人与其他人一样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他们能很快恢复。父母只要指出任何困难的情况都有一线转机,别灰心丧气,便能帮助孩子掌握使自己变得快乐的重要本领。当改变态度无济于事时,父母应帮助孩子找到安慰自己的办法。每个人都有对付情绪不佳的办法。父母应教孩子做些使他们恢复心情的活动,如听音乐、看书、骑车、与朋友交谈等。

 

  助孩子找到持久快乐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我们做父母的自己生活得快乐。我们能为孩子做得最好的事就是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知足的人。生长在快乐家庭的孩子,长大后比一般的人要更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