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家庭教育四件事:
替孩子做些什么
教孩子做些什么
陪孩子做些什么
让孩子做些什么
怎样批评孩子才有效
就事论事,不节外生枝无限扩大。
立场要坚定,道理要讲清。
态度要严肃,语气要诚恳。
冷处理——沉默是金。
向孩子学习吧,孩子是你的榜样
学习品质的榜样
道德品质的榜样 执著坚持品性的榜样
“多陪”让教育赔多了——包办孩子所有
三句话看家长:1.我没法,管不了这孩子;2.我很忙,没时间顾及孩子;3.我不懂,教不了孩子。
分数上去就行,只有学习是正事(有多少状元能够成材——第十名现象)
不做毛毛虫似的家长——跟随症
少喊:一二三,多做一二三
家庭教育的三个变化:
1.家长的心态变了
五过:过高的期望
过分的溺爱
过多的干涉
过度的保护
过多的指责
2.孩子成长的环境变了
五无:无情
无能
无望
无奈
无责任感
3.孩子的生活内容变了
现代母亲(五个一点)•
懂一点电脑;化一点淡妆;少一点说教;露出一点微笑;多给一点空间。
家长要牢记自己的角色
家长是孩子的长辈,不是孩子的领导。
家长是孩子的朋友,不是孩子的警察。
家长是孩子的引路人,不是孩子的辅导员。
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容易走入的三个误区:环境失真、忽略教育、期望过高。
给家长提三条建议,即走出误区的三个对策。
第一,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
第二,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第三,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支持孩子走适合自己的路。
把快乐还给孩子
在痛苦的基础上决不可能建起一幢快乐的大厦。如果不想让孩子的明天苍白,就必须让他们的今天丰富多彩;如果想让孩子的明天精彩,那就让他们快乐地活在现在!把快乐还给孩子,从现在开始,让孩子快乐地实现卓越,从家长做起!
给孩子的惩罚会让孩子一生都无法释怀,即使在孩子也成为成年人之后。
播种决定了收获,种下烦恼的种子,又如何指望收获快乐?
人在1至7岁时懵懂无知,7至14岁才似懂非懂。健康品格在这两个阶段成长,卓越因素在这两个阶段发育。当我们因拖延而错过1至7岁的黄金期,再错过了7至14岁的补救期,最后我们的孩子离实现卓越相距甚远。孩子如果将来一生庸碌,那是我们的过失,那是我们做家长的罪过。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心理疾病已成世界第四大疾病。我国儿童抑郁症发病率在不断攀升,目前大约有20%的青少年有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症,每年有20万人自杀。一个独生子女自杀将毁掉一个家庭。同学、亲戚、邻居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几代人的幸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