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2009-08-16 19:02:59)
标签:

育儿

养成教育

良好行为习惯

家长

分类: 家庭教育

    培养孩子任何一种良好行为习惯,都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没有科学的方法,单凭热心和干劲是不行的。训练必须科学,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训练必须持之以恒,最少连续训练六周。
  良好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日之功;矫正一个不良习惯更不是短时间能办到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习惯只有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养成。多年实验得出结论:最容易训练的习惯也需要连续六周才能形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工作必须一杆子插到底,切不可“前紧后松”、“一曝十寒”,要有耐性,要不怕反复。行为训练要抓反复,反复抓。
  第二,训练必须严而又严,不要有例外。
  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以后是非常愉快的,可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训练就需要咬着牙,战胜许多困难,经过许多枯燥单调练习,才能成功。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要矫正就更要坚强的意志,强化训练。事实证明不少孩子的好习惯,往往是在与坏习惯的斗争中形成的。因此,训练就要有个“狠劲”,严而又严。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要有例外,开始第一件不该迁就他的你迁就他,以后就难以要求了。
  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不能放松。没有“狠”劲,表面上是爱孩子,可最终是害了他们。我们必须把严与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严达到爱。寓爱于严,严爱结合,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结合,刚柔相济。
  第三,要把握关键点,抓好第一次。
  习惯训练要重视第一次,第一次往往印象深刻,先入为主,具有导向作用。如果孩子第一次偷东西,家长发现了,很好教育,可能以后就不偷了。如果孩子第一次偷东西家长没发现或没重视,孩子偷了十次家长才发现或才重视,就不好教育了。

  身教法也很重要。人的习惯很多是模仿来的,尤其是坏习惯。没有一个家长教孩子说:“你说话必须带口头语,说两句带一个‘他妈的’,再说两句再带一个‘他妈的’。”但是,生眼人一看,这个孩子跟他爸爸一样,连口头语都一样。怎么来的,模仿来的。家长的品格对孩子构成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这力量决非教科书、格言和道德说教所能代替的,它不是贴在墙上的豪言壮语,也不是写在纸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挂在嘴上的信条,而是家长用生命对孩子的教育。它体现在家长的品格之中,由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点一滴注入孩子的心灵。因此家长必须随时随地加强自己的修养,以身立教。

  养成教育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违背了由低到高这个序,就会妨碍孩子成长。

     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养成教育要规范化。有些家长随心所欲,想起一出是一出,没有任何计划,没有任何规范,往往是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就进行什么教育。“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种“堵漏洞式”或“救火式”的教育,就是一种盲目性。教育就是要把人类积累的社会文化和规范意识传给下一代,用人类的基础文明去武装后代。这些规范就是力图建立起孩子生活的规范体系,以使养成教育规范化。
     
养成教育对孩子提要求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所谓近,就是要求要离生活近一点,离孩子近一点,离社会近一点,不要好高骛远;所谓小,就是要求要小一点,以小见大,从小事做起,不要“高口号”式;所谓实,就是要实在、具体,不要太抽象,不搞花架子,不作虚功。总之,我们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给孩子提要求要尽量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直观。提出的要求要明确而不含糊,具体而不抽象。只有做到近、小、实,才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便于孩子理解、掌握和执行。当然,细目化并非是琐碎化,我们在细目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的系统性,力争使之既具体又系统,以便于教育的整体升华。
  1900年至今,美国有230多人获诺贝尔奖,而我们的获奖人数是零。德国一个大学就培养了20多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而我们这么苦学,全国13亿人口中一个也没培养出来,这很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孩子的创新习惯,如创新求异、不墨守成规的习惯,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挑战权威的习惯,发散思维的习惯,逆向思维的习惯,探究的习惯,幻想的习惯,冒险的习惯,等等。因此在培养习惯的时候不要要求孩子什么都听大人的。我的观点是:
  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
  行为上要严,思维上要宽。属于道德问题的不听话,坚决反对。属于天真活泼的淘气,宽松一点。属于思维上的不听话,有独到见解的,支持鼓励;
  对孩子标新立异一要允许,二要鼓励,三要引导;允许孩子胡思乱想,就是不允许胡作非为
  对孩子的管理要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教育孩子不要迷信权威,我们必须让孩子树立这样一种意识:任何现成的东西都是不完美的,都是可以再创造的。一切现成的知识除非经过自己确认,都是可以怀疑的。要敢想、敢说、敢干,敢于思维、敢于想象、敢于创造。
  习惯训练不要扼杀了孩子的个性。习惯培养往往要求孩子整齐划一,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孩子的个性。要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在习惯培养中要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避免他们被动地、机械地接受。规定过于呆板,给孩子过分的限制,让孩子械机地反应或者无所适从,压抑了孩子个性的发展。所以教育中要特别注意孩子的个体差异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