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抵制从众的社会压力:不只是与众不同,而是要好于众人

(2017-03-15 21:33:00)
标签:

《社会心理学》

戴维·迈尔斯

从众

逆反心理

分类: 读书笔记
http://s9/small/001MJAOnzy79wTEOx6wa8&690

《社会心理学》(美)戴维·迈尔斯

  社会心理学强调社会压力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强调人的力量。我们并不是玩偶。当社会强制变得非常明显时,人们常常会表现出逆反心理—为了恢复自由感而公然蔑视强制力量的动机。当群体所有成员同时表现出逆反心理时,其结果便是反叛。与群体偏离太远,我们会感到不舒服。但是我们也不想与其他人太一样。于是,我们就会以那种坚持自己独特性和个性的方式行事。在群体中,我们最可能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

   1831年,法国作家托克维尔一次美国之旅创造了“个体主义”这个术语——不把“任何事情归功于任何人,也不期望从任何人那里得到些什么。他们形成了孤立地看待自己的习惯,想象整个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从众并不是全坏,也不是全好,作为个体,我们需要平衡自己的独立性需要和依恋需要,私密性和公共性,个体性和社会同一性。我们不是台球,任由外力推动;我们会对加于自己身上的力做出反应。知道某人要强迫我们,这也许恰恰会使我们做出相反的行为反应。

1、逆反:个体非常看重自己的自由感和自我效能感。所以,如果社会压力非常明显,以至于威胁到个体的自由感时,他们常常会反抗。逆反心理理论——人们确实采取行动来保护他们的自由感——已被数个实验研究所证实,这些实验表明,努力限制人们的自由常常会导致反从众和一种称作“回飞镖的效应”。

2、坚持独特性:当个体认为自己是独特的并且这种独特感是中等程度时会产生较好的自我感觉。进而,他们将以维护自己个性的方式来行动。不仅是社会影响,而且是对独特性的愿望,甚至在给婴儿起名字中都可以表现出来。把自己看成是独特的个体,也出现在“自发性自我概念”中。麦圭尔:“只有当个体与众不同时,也只有以这样一种方式,个体才会意识到自我”。生活在西方文化中,我们的与众不同是自我认同的关键部分。就算两种文化中的人们非常相似,他们仍然能注意到彼此之间微小的差别。甚至非常细微的差别也会触发歧视和冲突。小小的差别有时却意味着极大的冲突。当其他群体和你的群体最相像时,冲突常常也是最剧烈的。似乎我们并不喜欢太离谱,然而有趣的是,我们大家都希望与众不同,并关注自己如何与众不同。但是正如自我服务偏见所揭示的那样,我们并不只是追求某种独特性,而是追求正确方向上的独特性。我们的要求不只是与众不同,而是要好于众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