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罗生门

(2010-07-06 11:50:53)
标签:

转载

分类: Uma转载
记得是与先生一起看的《罗生门》,这部经典的电影揭示了人性固有的弱点,看完后感触很深。
原文地址:罗生门作者:居安思危

昨天晚上,看了黑泽明那部著名的电影《罗生门》。

以前听到或看到相关的评论,大抵是在说人是不可相信的。听起来难免悲观消极了一点,带着这点先入为主的想法去看电影,发现原来想的过于简单了。其实电影在讲的人性,不是简单的人是不可相信的,而是任何事情都会加入人的主观因素,因此人的主观描述是不可相信的。但电影想诉说的人性显然远远不止于此。我所能从中感受的的还有很多,比如:

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掩饰不利于自己的真相,夸大有利于自己的部分;任何利益相关人都不可能客观的说出真相。

人无法诚实的面对自己。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的为自己辩白,掩饰过失,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每个人都难免有意无意的夸大自己的得意之处,即便你是一个谦虚低调的人。

人最容易原谅自己,却很容易苛求他人。

每个人都是有选择的倾听,选择和接受自己认同的,忽略掉自己不想听到的。

 

因此,所谓客观的真相是永远无法得到的。“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即便是相隔久远的人,设法以旁观者的公平与冷静去客观描述一个历史事件时,由于无法亲历,也必须依赖当时有主观因素的多方陈述。因此,很多历史事件我们也许只能凭自己的主观去感受评说了。

从历史说到身边,其实我们每天都被各种主观的判断所影响。经常标榜自己冷静,清醒,其实是绝对无法避免这种主观性的。比如客户对你产品的批评和建议,有出于他利益的主观性,而你有着本能的自我防卫意识,表面上是虚心接受,而或多或少已经打了折扣。

这种主观性在我们的日常沟通中最为常见。我们常说两个人沟通,自说自话,无法真正连线的情况非常常见。很多时候,你说了你想说的,他只听到了他想听的。你想表达的是一种含义,他理解的又是另一种含义。语言是充满漏洞的,而这些漏洞又被每个人的主观想法所放大,所以有效的沟通达成是最困难的。而突破这种沟通的隔阂,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虽然每个人的经历性格都是不可复制的,但只要做出换位思考的努力,已经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沟通的主观性,为良好的沟通奠定了基础。

 

扯远了。罗生门透过一个寓言,揭示出人性中固有的弱点,而影片最后的隐喻,表明黑泽明还给未来留下了一丝希望。影片拍摄完成于1950年,日本战后百废待兴的时代,东京审判刚刚结束,对二战历史的反思,对不同视角审判的思考也许影响到黑泽明的创作思路,也许并无关联,但这样一部片子诞生在战后废墟中的日本,是非常有其时代特征的。但这部片子却与历史并无关联,因为它描述了永恒的人性,超越历史,种族,文化和宗教的永恒的人性,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任何褪色的,这也许是这部黑白片在半个多世纪后仍然被人不断的提起的根本原因吧。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