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国内几位重量级口译师资
(2011-12-19 09:28:19)
标签:
转载国内几位重量级口译师资杂谈 |
分类: 英语翻译 |
几年前,我在CATTI论坛上读到任我行前辈的一篇名帖《两年花费近万元,北京地区口译课程全比较》,正是在这篇光辉万丈的红宝书指导下,我按图索骥逐一拜访名师(有花钱上的,也有没花钱上的,呵呵),在众多高人的指点下,终于在08年一鼓作气考入上外高翻院,正式师从于杜蕴德、戴惠萍两位AIIC译员门下。饮水思源,考虑到几年前的信息如今大多物似人非需要更新,于是攒了这么个模仿任我行前辈的山寨版帖子(08年12月初稿,11年4月修改),希望有抛砖引玉之功效。假若万幸后来者如我当年一般,有因此而受益的学生,那就太令人开心了。
06 年以来,国内口译培训的格局有些变化,一些机构消失了或正在消失中,比如梅特林、东方红等;一些机构则壮大了,如元培、甲申同文、新英达。所以本贴主要就我本人经历过的一些口译师资情况做简要分析。
我觉得任我行前辈对口译培训学校的分级评定做得很有道理,但这里只做师资点评,就不再分级了。
注:
1、我06年先选了梅特林的周新课程,挑着上的,只上他一个人的课,梅特林其他的课程基本上是在浪费时间。07年1月我在甲申报了沈昆的课程,本来甲申同文其他老师的课是上不成的,恰好有一个学员出国,按5折价钱把前面的课卖给了我,由于甲申的课是可以反复重修的,我跟教务拉了一下关系,基本所有老师的课我就都搞定了(就这样我在甲申被评为了“最熟悉的面孔”)。我在甲申听课时又认识了施晓菁(施老师也在甲申上过课,只是很短)、韩刚和王学文两位老师(他们当时也都在甲申代课),于是07年暑假又通过这些老师的关系跑到外文局、元培旁听了一些课,所以上面提及老师的课,我基本都上过了;
2、梅特林08年遭受较大冲击,首先是周新的真实背景被曝光(我们上外有高翻一个姓刘的学长,当年是周的同学,据证实网上对周的负面传闻都比较靠谱),人气严重受挫;其次,因为公司英文名称涉嫌侵权,从原来和美国加州蒙特雷学院很相像的拼写,改成了现在这个很奇怪的英文名字;接着,被指控非法经营培训业务,年初被上海的工商部门勒令停课;然后,同传主讲彭治平转入甲申旗下。我个人感觉梅特林遭遇这些麻烦事,是一个经营思路的问题,周新的公司基本是他的家人(母亲和姐姐)在运作,总让人觉得他打算圈一笔就走,破坏性开采资源,而且宣传过火还到处树敌。我听过周的课(如果不讨论翻译水平,周新老师的授课能力绝对是第一流的),毕竟有过一段缘份,真心希望梅特林能够改进、渡过难关。
3、07年我在甲申同文上课时,感觉他们的行政管理问题很多,甲申同文在全国有四五个教学点,但架构很混乱像个国企。学员申办各种手续,包括缴费、开票效率都很低(倒不是态度问题,真的是组织管理水平不高),很多部门、地方分校都各自为政,说法不一。3年过去了,不知道有没有进步。
4、一般人可能不知道,元培08年融资了一两个亿,巨有钱。但元培的口译培训起步晚,缺乏好的稳定师资,尤其是09年以后,一些师资还流向了策马,也还没有铁杆粉丝群。而且感觉元培的口译课程缺乏懂行的高手在其中料理,我去上课时,一个班就7、8个人,网上评价比较冷清。
5、07年以后,新崛起了一家名叫策马的口译培训机构,我08年开始在上外读书本来不会知道他们的情况,但听说汤永恒老师在里面实际出任主讲,由于我06年在元培就听过汤老师课,对他的情况还比较熟悉,感觉此人虽然缺乏口译操作能力,但为人勤恳细致,教学经验丰富而且比较严谨认真。但对策马的对外宣传政策,我个人则保留意见:在网上拿那些基本不参与授课的“名师”,以及基本上子乌虚有的实践安排来忽悠学员,未免有失厚道。其实,广告宣传固然重要,真正投入成本聘请有实践能力的师资,为学员开拓实习实践机会,才是口译培训可持续发展的必胜法宝。
6、一般口译机构的实践都做得不算好,有的根本没有实践安排,只是网上吹嘘。元培和甲申的实践安排在其中算是最好的,他们搞定了包括2010年世博会在内的一系列翻译服务项目,这些项目对于入门者机会难得。对实践项目在意的学员应当特别关注这两家机构的培训课程。
7、总的来说,打算英语可以好到能用的同志,都应当认真学学口译,最好能参加一种训练课程。官方的硕士课程(包括新兴的MTI课程)可以选:上外高翻、北外高翻、外经贸欧盟课程,或北二外、语言学院、广外的MTI;如果只是参加社会培训的话,上面提到的老师都是可选的范畴。至于单纯地参加某一种应试培训,我个人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应试类教育是为永远都不打算成功的人士设计的模式,正常人都不应选择它。如同世界上其他职业资格证书一样,CATTI的最成功之处就在于:作为一种实战技能测试,无法设计一种与之完美对应的考试培训。这一传统应当永远地坚持下去。
国内几位主要同传培训师资一览表
师资与其 所属机构 |
主讲人大概情况、课程特点与风格 |
评价 ★1星/☆半星 |
沈昆,甲申同文 |
沈昆老师是同传业界的资深人士,AIIC会员、在外交部翻译室做过同传(温总理的翻译)。而且他的课教得实在棒,对有点基础的人帮助很大,在课堂上的案例引导和点评非常经典(只可惜不许录音),授课方式也宽严相济、幽默生动,就是课堂规模太大了。 |
实力:★★★★★ 讲课:★★★★★ 态度:★★★★ |
施晓菁,中国外文局 |
美国加州蒙特雷的教授,AIIC会员。讲课富有激情,而且为人直爽热诚,像个女侠,对科技有非常大的抵触心理,喜欢用磁带教学,她对学生的入门要求非常高,对基础差的学生比较排斥。 |
实力:★★★★★ 讲课:★★★★ 态度:★★★★ |
王学文,元培/策马 |
王教授原来是外经贸国际学院的院长,欧盟口译司的培训就是他当年引入中国的,属于德高望重的译界前辈。他的课堂比较松弛、平易近人、幽默,但内容相对陈旧,不算太吸引人。 |
实力:★★★★ 讲课:★★★ 态度:★★★ |
周新,梅特林 |
口译培训界最有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不能算是真正的口译员、缺少会议翻译操作经验;另一方面,他教课却是真的好,煽情而励志,捉摸、迎合学员心理都非常到位,是个讲课天才。 |
实力:★★ 讲课:★★★★★ 态度:★★★★ |
韩刚,新英达 |
韩刚老师在外交部(不是翻译室)干过一段时间,旁听过联合国译训班的课程,此后一直在在北外老教协(新英达)上课教授口译,也在甲申代过课。韩的课很朴实但比较认真,态度不可多得。 |
实力:★★★ 讲课:★★★ 态度:★★★★ |
汤永恒等,策马 |
汤永恒老师是策马实际上的口译课程主讲人,汤老师以前在元培当过口译主讲老师,后来元培的师资团队很多随之倒戈到策马旗下。教学经验丰富、态度也很好,但缺乏会议经验。 |
实力:★★ 讲课:★★★ 态度:★★★★ |
于越,甲申同文 |
甲申同文的基础口译课程是于越主讲的,质量相当不错,于越老师毕业于北外高翻学院,本科却是数学专业(有趣的跨界)。参加过一些大型会议同传工作,授课很有艺术效果,态度也很认真。 |
实力:★★★ 讲课:★★★★ 态度:★★★★ |
李健,元培 |
正在写帖子,又听到传闻说李健不在元培了。李健老师以前也旁听过联合国译训班的口译课,口译实践能力一般,课教得不错,能够迎合学生的思路。值得一提的是,李健教口译已经10年了。 |
实力:★★★ 讲课:★★★★ 态度:★★★ |
1、我06年先选了梅特林的周新课程,挑着上的,只上他一个人的课,梅特林其他的课程基本上是在浪费时间。07年1月我在甲申报了沈昆的课程,本来甲申同文其他老师的课是上不成的,恰好有一个学员出国,按5折价钱把前面的课卖给了我,由于甲申的课是可以反复重修的,我跟教务拉了一下关系,基本所有老师的课我就都搞定了(就这样我在甲申被评为了“最熟悉的面孔”)。我在甲申听课时又认识了施晓菁(施老师也在甲申上过课,只是很短)、韩刚和王学文两位老师(他们当时也都在甲申代课),于是07年暑假又通过这些老师的关系跑到外文局、元培旁听了一些课,所以上面提及老师的课,我基本都上过了;
2、梅特林08年遭受较大冲击,首先是周新的真实背景被曝光(我们上外有高翻一个姓刘的学长,当年是周的同学,据证实网上对周的负面传闻都比较靠谱),人气严重受挫;其次,因为公司英文名称涉嫌侵权,从原来和美国加州蒙特雷学院很相像的拼写,改成了现在这个很奇怪的英文名字;接着,被指控非法经营培训业务,年初被上海的工商部门勒令停课;然后,同传主讲彭治平转入甲申旗下。我个人感觉梅特林遭遇这些麻烦事,是一个经营思路的问题,周新的公司基本是他的家人(母亲和姐姐)在运作,总让人觉得他打算圈一笔就走,破坏性开采资源,而且宣传过火还到处树敌。我听过周的课(如果不讨论翻译水平,周新老师的授课能力绝对是第一流的),毕竟有过一段缘份,真心希望梅特林能够改进、渡过难关。
3、07年我在甲申同文上课时,感觉他们的行政管理问题很多,甲申同文在全国有四五个教学点,但架构很混乱像个国企。学员申办各种手续,包括缴费、开票效率都很低(倒不是态度问题,真的是组织管理水平不高),很多部门、地方分校都各自为政,说法不一。3年过去了,不知道有没有进步。
4、一般人可能不知道,元培08年融资了一两个亿,巨有钱。但元培的口译培训起步晚,缺乏好的稳定师资,尤其是09年以后,一些师资还流向了策马,也还没有铁杆粉丝群。而且感觉元培的口译课程缺乏懂行的高手在其中料理,我去上课时,一个班就7、8个人,网上评价比较冷清。
5、07年以后,新崛起了一家名叫策马的口译培训机构,我08年开始在上外读书本来不会知道他们的情况,但听说汤永恒老师在里面实际出任主讲,由于我06年在元培就听过汤老师课,对他的情况还比较熟悉,感觉此人虽然缺乏口译操作能力,但为人勤恳细致,教学经验丰富而且比较严谨认真。但对策马的对外宣传政策,我个人则保留意见:在网上拿那些基本不参与授课的“名师”,以及基本上子乌虚有的实践安排来忽悠学员,未免有失厚道。其实,广告宣传固然重要,真正投入成本聘请有实践能力的师资,为学员开拓实习实践机会,才是口译培训可持续发展的必胜法宝。
6、一般口译机构的实践都做得不算好,有的根本没有实践安排,只是网上吹嘘。元培和甲申的实践安排在其中算是最好的,他们搞定了包括2010年世博会在内的一系列翻译服务项目,这些项目对于入门者机会难得。对实践项目在意的学员应当特别关注这两家机构的培训课程。
7、总的来说,打算英语可以好到能用的同志,都应当认真学学口译,最好能参加一种训练课程。官方的硕士课程(包括新兴的MTI课程)可以选:上外高翻、北外高翻、外经贸欧盟课程,或北二外、语言学院、广外的MTI;如果只是参加社会培训的话,上面提到的老师都是可选的范畴。至于单纯地参加某一种应试培训,我个人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应试类教育是为永远都不打算成功的人士设计的模式,正常人都不应选择它。如同世界上其他职业资格证书一样,CATTI的最成功之处就在于:作为一种实战技能测试,无法设计一种与之完美对应的考试培训。这一传统应当永远地坚持下去。
后一篇:视频口译:女王圣诞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