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琴立雪。我不断想象着红楼中那个令人惊艳的经典画面,冬日大观园的一片银白里,一个身披华丽凫靥裘的你,一瓶栊翠庵里新折下的红梅。我想,那定然不似图上饰演小龙女的刘亦菲,一袭白衣,清华寂艳;那该是另一种美,绚烂,而生动。
我其实很不愿再提到梅,只因,十二钗正册里,妙玉和李纨都被比作梅。然,除却那抹绽放在寒风里、愈冷愈艳的绛红,我实在不知,还有什么花能配得起你。妙玉是梅的寂寞,李纨是梅的沧桑,而你,你是梅的绝代风华。之于你,冰雪不再是磨难或考验,而是映衬,以它的清洁,映衬你的清洁。
初入大观园,那个美艳而不失纯真、娇俏而不失得体的你,不过“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节,是一众女孩儿中最小的一个,却迅速赢得了所有人的赞叹。其时,邢岫烟的淡雅与李氏姊妹的清秀都成了一种烘托,唯你,虽是外来人,却众星拱月,无限风光。人们说,连她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她。呵,你竟是连艳冠群芳的宝钗,都比下去了呢。
但那让你倍受瞩目的天仙姿容,你是不甚在意的吧,最让你自豪的,还是你独一无二的经历。自小,随着好乐的父母,三山五岳走遍;八岁上,就跟父亲到西海沿岸买洋货、见洋人。这样的童年,又岂是一般闺阁女子所能比?便是身为男儿可以出府的宝玉,相较于你的见多识广,也不过是多年来活在金质的深井之中,只得见一方天地!宝琴啊,以此而论,你何其有幸——若黛玉有你的阅历,当能摒弃那股美中不足的小家子气;若探春能似你访遍河山,应可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更脱俗而卓然!
我想,是因为笔下的你太美好了吧,以致连雪芹先生自己都不忍给你一个令人心碎的结局。七十回放风筝时,你放起的是一只“大红蝙蝠”;蝙蝠,偏福。流离世界(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里,你是“白雪”(薛),他是“红梅”(梅翰林之子);来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唯红梅白雪,暗香浮动,熠熠生辉。
然,我为你悲哀。
不顾史无可考写下《蒲东寺怀古》和《梅花观怀古》的你,曾走近并认识了西洋女子的你,可有过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想法?但是,为了那桩早早定下的亲事,你终究将所有的灵动鲜活,都锁进了封建世俗的牢笼,黯淡了本可以绚烂一生的色彩。
来去匆匆、令书外人恋恋不忘的琴姑娘啊,天马行空的时候,我会很遗憾地想着,那“梅妻鹤子”的隐逸诗人林和靖、那爱得明亮而深重的彬彬君子苏子瞻、那灵动了大明两百年的风流才子唐伯虎,怎的便不教你遇见一个呢?不然,那让林逋终生不娶、让苏轼一世不忘、让唐寅卖身为奴千辛万苦为博一笑的佳人,就该是你了。若真如此,你又是否有勇气,学文君、学红拂,做真正的不凡女子,与世俗决裂?
后记:
之于宝琴结局,有人依《梅花观怀古》中一句“不在梅边在柳边”认为其因故最终未嫁梅翰林之子,而与柳湘莲结为连理,但当时柳湘莲已经因尤三姐之死出家,宝琴也不再能四海游历,我百思不解他们如何相遇相伴,是以未将此说写入文中。另有说法称宝琴曾多次提及“花”字,与之有缘,最后应是嫁予袭人之兄花自芳,对此更觉荒诞,果真如此,实乃明珠暗投,哪有半点“偏福”,遂也不曾在文中提及。
久违了的红楼文,玄米,我表示这文是在你的“鞭策”下写的,沙发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