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文献而正典籍
(2020-05-24 21:10:11)
标签:
文献校勘经典 |
分类: 鲁鱼校语 |
考文献而正典籍
——校勘学摭谈之六二
“考文献而爱旧邦”,这是1920年张元济在《印行四部丛刊启》篇首之语。因考文献而更爱旧邦,这是就更为深远的意义而言。我略改此语为“考文献而正典籍”,则是用作校勘的具体意义。“文献”本义,不仅指文字资料,还包括熟悉掌故之人。不过,我这里则用同通常典籍。以前,我写过短文《据典正误》,其中的“典”是指狭义的儒学经典。文章是讲在校勘古籍时对明引或暗引儒学经典部分的讹误校勘。其实,古人博学而喜征引,著书作文之引述,不仅限于儒学经典,经史子集,三教九流,海阔天空,无所不包。因此对古人在著述中的各种引述,其正误判断,就需要追根溯源,校核原典。受命整理周必大文集,就遭遇有大量这样的情况。现拈出数例,聊示文献检核之于古籍校勘的重要性。以下所校周必大文集,所用底本为清欧阳棨刊本。
卷八六《刑部黄侍郎祖舜颂德》云:
兹盖伏遇某官材堪国栋,学贯经郛。
“郛”,《四库》本作“邦”。按,“经郛”典出扬雄《法言·问神》:“天地之为万物郭,五经之为众说郛。”作“邦”虽通,然与上文“材堪国栋”语意重复,盖出不明典故而以常用语臆改。
卷九〇《左朝请大夫王公葆墓志铭》载:
仇家因飞谋钓谤。
“钓”,《四库》本作“造”。按,作“造”虽可通,然“飞谋钓谤”实有出典。《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卷三二《唐故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荐女请昏,使日月至,既不可得,则飞谋钓谤,以间染我。”飞谋钓谤谓以流言蜚语阴相攻讦,盖馆臣不详而臆改。
思得方闻之士。
“方”,原作“博”。
按,“博闻”虽为习用之语,然“方闻”亦有典故,且意思更广,为有道而博闻,典出《汉书·武帝纪》:“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作“博”盖后人改易,据此并明抄澹生堂本及傅增湘校本改。
卷九二《汉廷尉箴》云:
刑措不式四十余年。
“式”,原作“用”。按,作“用”虽很通顺,但作“式”乃有典故。《汉书·董仲舒传》载:“殷人执五行以督奸,伤肌肤以惩恶。成、康不式,四十余年天下不犯,囹圄空虚。”颜师古注云:“式,用也。成、康之时刑措不用。”据此并澹生堂本、《四库》本改。
卷九七《故张子盖赠太尉》云:
有整军经武之志,而未及施;有犁庭焚穴之心,而未
及究。
“犁庭焚穴”,澹生堂本、《四库》本均作“犁穴焚庭”。按,底本不误,此语典出《汉书》卷九四《匈奴传》:“宣王必欲犁其庭,埽其穴。”
卷九七《婉容翟氏进封特与依格合得恩泽亲属故武节郎蒋世忠特与赠武义大夫》云:
登逮傛华,助修隂教。
“傛”,原作“嫆”。按,傛华,汉宫中女官名。《汉书》卷九七上《匈奴列传》载:“妾皆稱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之號焉。至武帝,制倢伃、娙娥、傛華充依,各有爵位,而元帝加昭儀之號,凡十四等云。”颜師古注云,“傛傛,猶言奕奕也”,“傛音容”。《匈奴列传》且载:“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据此并澹生堂本、《四库》本改。
卷一〇二《皇子庆王恺郊祀加恩制》载:
骏奔太室,俨郁尊亚裸之仪;陟恪卯阶,奉桂酒二觞
之荐。
“陟恪卯阶”之“恪”,原作“格”。按,“陟恪”典出《左传》昭公七年“叔父陟恪”,据此并澹生堂本、《四库》本改。又,“卯”,《四库》本作“阼”。按,“卯阶”原本不误。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驾诣郊坛行礼》载:“坛高三层七十二级,坛面方圆三丈许,有四踏道。正南曰午阶,东曰卯阶,西曰酉阶,北曰子阶。”
卷一〇三《曾觌加封制》载:
王之八枋,爵乃居先。
“王之八枋”之“枋”,原作“柄”。按,“八枋”典出《周礼》之《春官·内史》:“掌王之八枋之法。”据此并傅校改。
卷一五四《经筵讲义周礼》云:
又况《礼记·内则》所谓“狼去肠”,“豚去脑”,“鱼
去乙”,与夫“雏尾不盈握弗食”之类,若不辨焉,非所
以致谨也。
“雏”,原作“雉”。按,检《礼记·内则》曰:“雏尾不盈握,弗食。”据此并宋刊本、澹生堂本、《四库》本改。
卷一五八东宫故事《七月二十三日》云:
是故郑伯好勇而国人暴虎,陈夫人好巫而民淫祀。
“陈夫人”,原作“陈大夫”。按,《汉书》卷八一《匡衡传》所载匡衡奏疏即作“陈夫人好巫而民淫祀”。张晏注曰:“胡公夫人、武王之女,大姬无子,好祭鬼神,鼓舞而祀,故其诗云,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据此并宋刻本、澹生堂本、《四库》本改。
卷一五九东宫故事《淳熙四年某月某日》载:
《诗·小雅》:“彤弓,天子锡有功诸侯也。”
“天子”,原作“矢”。按,检《毛诗注疏》卷一七《诗序》即作“天子”,作“矢”或为竖写状态下发生之讹误,据《毛诗注疏》并澹生堂本、《四库》本改。
卷一六〇东宫故事《淳熙五年三月十七日》载:
且《春秋》书麦禾,岂非古人所重也?
“春秋”之下原有一“无”字。按,“无”之有无,意正相反。检《旧唐书》卷八《玄宗纪》,于开元二十二年五月戊子条载:“是夏,上自于苑中种麦,率皇太子已下躬自收获,谓太子等曰:此将荐宗庙,是以躬亲,亦欲令汝等知稼穑之难也。因分赐侍臣谓曰:比岁令人巡检苗稼,所对多不实,故自种植,以观其成。且《春秋》书麦禾,岂非古人所重也?”此为本段记事之史源,并无“无”字,据此并澹生堂本、《四库》本删。
卷一六〇东宫故事《淳熙五年六月二十二日》载:
景帝立岁余,不谯呵绾,绾日以谨力。
“不谯呵绾”,原作“不孰何绾”,澹生堂本亦同。然检《史记》卷一三《卫绾列传》,正作“不谯呵绾”。《史记索隐》云:“谯呵,音谁何,犹借访也。一曰谯呵者,责让也。不谯呵者,言不嗔责卫绾也。”据此并《四库》本改。
卷一九九《(与)方吉州》云:
方择子弟如汜乡侯者,诵习中和、宣布之诗,庶几风
化转而上闻,或助选表,用以为报云。
“方择子弟如汜乡侯者”之“乡”字,原作“卿”,连为“卿侯”。按,审下文“诵习中和、宣布之诗”,知为引西汉汜乡侯何武之典,事见《汉书》卷八六《何武传》。据此并澹生堂本改。
卷二〇〇《贺汤左相》云:
牛、李纷纷,迭相排恨。
“迭相排恨”之“恨”字,澹生堂本作“振”,《四库》本作“挤”。按,诸本均不确,此字当为“拫”字之讹,语出《汉书》卷五二《窦田灌韩传》“及窦婴失势,亦欲倚夫引绳排根。”颜师古注云:“共排退之,不复与交。”宋祁曰:“根格二字,疑皆从手。”检《朱子语类》卷一三四即云“《汉书》引绳排拫不附已者”。因无版本根据,出校志疑不改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