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字怎么念?
(2012-02-28 12:46:00)
标签:
甄字读音林摅俗读文化 |
分类: 读书杂志 |
“甄”字怎么念?
“甄”字作为姓氏,怎么读?熟悉《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小说中有两个人物,一名甄士隐,一唤贾雨村。作家曹雪芹以谐音来寓意真事隐去,假语村言,告诉读者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纯属虚构,不可当真。既然谐音,那么“甄”就是读作“真”了。
“甄”字读作“真”,是一般性的常识。不过,还就是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下,不把这个字读作“真”。我们来看一下这段讲述非常识的逸事。
南宋初年的庄绰,在他的《鸡肋编》卷中记载:
当唱名,读甄为坚音,上皇以为真音。摅辨不逊,呼彻问之,则从帝所呼。摅遂以不识字坐
黜。
这段记载过于简略,且有错误,需要佐以其他相关记载,方可较为清晰地复原这一事件的基本影像。
南宋张邦基的《墨庄漫录》卷五载:
唱名,呼甄为诸延切。彻自言姓甄之人切,摅犹强辨之,近侍皆笑。继而御史有言,摅罢
而出。
南宋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十七《祖宗科举取人》载:
传笑中外。
《宋史》卷三百五十一《林摅传》也载有此事:
摅不谢,而语诋同列。御史论其寡学,倨傲不恭,失人臣礼。黜知滁州。言者不厌,
罢,提举洞霄宫。
引述了4则史料,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楚地呈现出来。
大观三年(1109),应当是仲春时节,集英殿正举行一场例行的隆重仪式,科举考试的最终结果公布。“天子重英豪”,这一天皇帝亲临,宰相等一干执政大臣也悉数到场。像点名一样,一个一个地呼叫登第人的名字。听到名字的进士,应声回答,接受皇帝的接见。是为集英胪唱,这是过去士人的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之一。
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记载了集英胪唱仪式:“殿试唱名,编排官以试卷列御座之西,对号以次拆封转送,中书侍郎即与宰相对展进呈,以姓名呼之,军头司立殿陛下,以次传唱。”在皇帝的座位西侧,密封糊名的试卷按成绩依次排列,对号拆封传递到相当于副宰相的中书侍郎与宰相手中,呈给皇帝过目之后,把姓名念给站在殿阶之下的军头司,由他们再来大声宣读登第者姓名。
大观三年这一年,刚好林摅担任中书侍郎(不是地位相当的同知枢密院事),轮到他来念刚刚启封的人名。当念到第5甲的“甄彻”时,林摅把“甄”读作“坚”。连念了几遍都没人应声,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徽宗笑呵呵地提醒,应当读“真”,你念错了吧。当着数以千计的满朝文武和登第进士的面,念错了字,又让皇帝指了出来。林摅觉得很丢面子,他追问甄彻,你的姓到底念什么?不是念诸延切的真吗?甄彻迷惑不解地回答,我的姓就读之人切的真啊。
皇帝也纠正,本人也一口咬定。于是,念错字的林摅因此丢了乌纱帽。
那么,林摅真的是读错了吗?
明代敕撰《续资治通鉴纲目》卷九于“夏四月,林摅有罪免”之后评论道说:
难识者邪?茍于此字而不识,则其于理道,必槩乎其未有闻也。故不惟“月”之,而又去其
官,书“有罪”者,鄙之也。
看来,明代人也认为林摅读错了。当然,今天的绝大多数人也一定认为林摅是读错了。
不过,事情并非如想象的那么简单。
后来看到甄氏家谱的庄绰,在《鸡肋编》中记载了林摅事件之后,又接着大段引述了甄氏家谱,写道:
将美其族。以舜居陶甄之职,命为甄氏,皆通之后。而居中山者,于邯为近。按许慎《说
文》,甄,陶也,从瓦,垔音,居延反。《吴书》孙坚入洛,屯军城南,甄官井上旦有五
色气,令人入井,探得传国玺。坚以甄与己名相协,以为受命之符。则三国以前,未有音
为之人切者矣。孙权即位,尊坚为武烈皇帝。江左诸儒为吴讳,故以陶甄之甄,因其音之
相近者,转而音真。《说文》颠、蹎、滇、阗,以真为声。烟、咽,以甄为声。驯、紃,
以川为声。诜、侁,駪,以先为声。此皆先真韵中互以为声也。况吴人亦以甄音旃,则与
真愈近矣。其后秦为世祖苻坚、隋为高祖杨坚,皆同吴音,暂避其讳。然秦有冀土止一十
五年,隋帝天下才三十七载,避讳不久,寻即还复。既殊汉庆为贺,又异唐丙为景,字且
不易,恶能遽改?故世处真定者,犹守旧姓。柰何世俗罕识本音?纵不以真见呼,又乃反
为坚字。虑后从俗,致汨本真。是用原正厥音,参考世系,叙为家谱云。
又稽延切,而稽延之音,训察与免,而不言陶与氏也。坚自音经天切,与甄之音异矣。嘉
祐中,王陶作彻之曾祖说马济墓铭云:甄以舜陶,氏出于陈。避吴、符、隋,时有为甄。
南北溷讹,姓音莫分。本之于古,乃识其真。
孙奕在《示儿编》中举了西晋张华的《女史箴》中“散气流形,既陶既甄。在帝包牺,肇经天人”,说那时已经押“真”韵了。
不过学者尚古,孙奕指出:“然学者皆押陶甄在仙字韵,独真字韵反未尝押。此皆相承之久,信耳不信目之过也。”孙奕还举了司马光标注扬雄“甄陶天下”音居延切的例子。
如何看待包括“甄”在内的汉字一字多音的现象?方以智在辨析“甄”字的两种读音之后,说“固可不拘矣”。
的确,不可拘泥。我在日本的大学里开了一门课,叫做《汉字文化论》。讲到日语中汉字的读音,除了从中国传来之际因地因时而产生的吴音、汉音和唐音之外,还有一种读音叫惯用音。惯用音中的多数,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没按吴音、汉音和唐音的规则读,而是对难字按照偏旁部首念成了白字。惯用音的读法,无疑是错误的读法,不过大家都这样读,也就将错就错,固定下来,沿用到于今。于是,日语中就多了一种汉字读音:惯用音。
看来,林摅因为一、两个字的异读而被罢官,多少有些冤枉。不过,他也有他的问题。此外,他的异读被罢,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待我另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