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纪实:助新任教师走好成长第一步

(2010-11-11 10:35:03)
标签:

2010.8

杂谈

分类: 特别关注

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纪实
助新任教师走好成长第一步

文/雷 玲

 

    “在成就学生成长的同时,成就教师的个人发展!” 6月18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2010年海淀区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结业仪式”上,该区教工委副书记郭景玉寄予的希望,让参与此轮培训的417名中小学新任教师感动而激情澎湃。从今天开始,这些经过专业培训的新任教师,将开启新的航程。

 

三维目标为培训导航

 

    每年七八月都有一批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新任教师即将走上讲坛。怎样促使新任教师缩短适应周期,完成教师角色转变,助他们走好成长的第一步?新任教师迈进中小学校园之际,负责新任教师培训的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的调研工作也同步展开,培训计划开始酝酿。       
    “学历层次高,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背景,较强的研究能力;朝气蓬勃,有着对教育理想追寻的梦想与期待。”——通过对2009年刚刚步入海淀区的中小学新任教师进行调研后,师训部了解到这批新任教师的特点。       
    “当时我们发现,这批新任教师相比以往的新任教师来说,知识起点更高。为此,我们确定了这批新任教师培训的三维培训目标:一是了解教师职业特点,培养良好师德规范;二是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树立先进教育理念;三是掌握科学教育方法,提高教育实践能力。”结业仪式上,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闫华明欣慰地告诉记者,当初确定的“以‘师德规范培养’为基础,以‘教育理念学习’为主线,以‘实践能力提高’为归宿”层层递进式培训目标,经过本轮培训后显示:学员认可度高,成效较为显著。       
    结业仪式上,记者看到一本汇集了120余名学员撰写的参与培训和从教近一年来的心得体会的《初为人师的感悟》,字字句句、点点滴滴中,表达了新任教师们的思考与收获——“带着许多问题和困惑,我参加了这次新任教师培训,听了澳大利亚专家们的讲课、各位优秀教师的讲座以及进修学校师训部老师的总结后,我也和周围的新教师们进行了交流。互相的探讨给我了很多启发,许多问题也茅塞顿开。我认为新教师想要尽快成长,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需要具备‘三心’和‘二意’。‘三心’是指:让领导省心,让家长放心,让学生贴心;‘二意’是指:对工作一心一意,对学生真心真意。”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周乐莉老师写道。       
“初为人师的我,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北京市明光中学马姗老师写道。       
    “我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站在学生们身边,让他们从从容容地学会发现,学会思索,学会爱。”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刘晓老师写道。      
     ……

 

三段培训为成长奠基
   

    “为有效达成培训目标,我们依据新任教师的成长规律,设计了三个阶段的培训课程,即第一阶段的国际化远程培训、第二阶段的公共课程培训、第三阶段的学科课程培训。” 结业式上播放的专题片《播种希望、放飞梦想——2009—2010学年海淀区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纪实》,鲜活地再现了近一年的培训历程。      
    据了解,本轮培训主要落实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以良好师德规范培养为基础,贯穿了培训的始终。
    “无论是远程培训、公共培训,还是学科课程培训,我们都始终重视对新任教师良好师德规范的培养,从课程设计到组织管理,从培训内容到培训形式,都力求师德教育有实效。” 闫华明介绍。      
在远程培训中,澳方专家从个人信仰、人际关系、个人特点等方面,对新任教师进行了“怎样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培训。在公共培训中,北京师范大学尹力教授,为新任教师解读了教育政策法规,阐述了“什么是依法治教以及在教学实践中怎样依法执教”;北京教育学院肖北方副教授做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报告;海淀区中学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和七一小学邢艳老师分别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两方面,引领新任教师走上幸福班主任之路。       
    二是以先进教育理念学习为主线,引领三个培训阶段。专题片记录了很多难忘的片段:在国际化远程培训中,澳方专家介绍了澳大利亚的教育政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开阔了学员的国际视野,提升了学员的教育理念、丰富了学员的教育方法;在公共课程培训中,北京教育学院李晶教授讲授了《教师基本素养与新教师成长》;在学科课程培训中,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帮助学员将先进教育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三是以教育实践能力提高为最终目标,开展分学科培训。“针对学员对培训的需求,我们把学科培训的目标定位于‘立足课堂,强化教学基本技能,夯实教学基本功’。”闫华明说,整个培训过程都围绕教学技能的学习和提高,采取听名师讲座、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对“研读课标与教材的方法,如何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课堂教学的设计与调控方法,教辅资源的利用”等学科教学基本技能进行培训。       
    “这种‘立足课堂、经验导航、主体参与’的研修模式,围绕课堂教学技能,引导学员主动参与,使学员与优秀教育教学经验零距离接触,拓宽了教育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实践能力。”总结此轮培训的情况时,闫华明表示。       
    采访中记者发现,正是这120学时(其中区级培训60学时,校级培训60学时)的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培训,促使了这批新任教师缩短了适应周期,完成了教师角色转变,为其专业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受益匪浅”、“提高很快”、“扎实有效”,在谈及参与培训后的体会时,新任教师们使用频率最多的词表达了他们的收获之喜。

 

三点希望为启程助力
   

    为了激励417名新任教师迈开成长第一步后,在今后的教师生涯中走得更稳更好,结业仪式上,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除了对其中69名优秀学员进行了表彰,还请来了工作只有三年却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十一学校的徐宁和中关村二小的付雪婷两位年轻教师为新任教师们介绍个人成长经历。       
    在工作的第三年就参加了市基本功大赛并取得了一等奖好成绩的付雪婷同新教师们一起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经验:“一系列的培训让我对自己的专业功底进行了自检,明晰了不足与缺陷,又为我涵养内功、夯实底蕴做了方向性的引领;在师傅的引导下,我将学生时代死记硬背下来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冷冰冰的理论变得温暖而富有生命力;和师傅、同事一起研课、磨课,我逐渐提升了理解教材、把握教学规律的能力……”       
    “主动好学,善于反思,勇于突破,敢于挑战。” 付雪婷进校后的“传帮带”师傅刘利老师如此总结小付老师快速成长的秘笈。       
    工作仅三年就成为学生喜爱的“班头”徐宁则向新任教师们传授了当班主任的经验:主抓班风建设,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形成自己对班级管理的一套办法;发现和调动每个学生的优点。       
    “学生非常喜欢徐宁。因为他不仅跟他们亲近,更给了他们精神的引领和人格的影响。能够成为从灵魂上影响学生的教师,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徐宁的年级主任沈静老师感慨地说。       
    结业仪式上,在为新任教师们颁发了《海淀区新任教师培训合格证书》后,郭景玉副书记向新任教师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要把教师视为一种人生事业的追求,始终对教育工作倾注热爱与激情。二是要夯实基础,练好内功。要虚心向优秀教师学习,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三是要刻苦钻研,志存高远。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要养成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习惯,要善于反思,不断完善自我。“作为培训者,我们也需要在培训活动中不断反思,把握培训的时机,找到更符合教师发展规律的培训模式。”闫华明告诉记者,“通过开展本轮培训的结业总结,我们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新任教师的培训机制,除了对新任教师第一年起步阶段进行培训,还将开展后续跟进式培训,为教师专业成长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信息来源:现代教育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