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昭觉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初名建元寺,后唐僖宗取其“以其昭昭使人昭、以其先觉觉后觉”赐名昭觉寺,具有近1400年历史,号称“第一禅林”,是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我久闻其名,近日特地去瞻仰了一番。寺院很大,殿堂巍峨,果然是十方丛林格局,香火亦很旺盛。然而很遗憾的是,作为这样名声显赫的庄严寺庙,寺内最重要的两座大殿——地藏王殿和释迦摩尼佛殿(即大雄宝殿),门前的楹联居然被人挂反了,而且也制作错了。
一、地藏王殿前的楹联,是茗山法师撰并书写,现在挂成的上联是:“愿成正觉先趋解脱后证菩提”(题跋“昭觉寺十二缘觉前座”),下联是:“观察因缘始至无明终自老死”(落款“公元一九八六年茗山撰并书”)。我们知道,楹联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要对仗,二是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应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这副楹联,上联最后一个字的“提”是平声,应是下联,而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死”则是仄声,应是上联。所以无论从平仄规范讲,还是从这幅楹联表达的内容讲,上下联和题跋的位置都被人搞颠倒了。正确的位置应是:
上联:观察因缘始至无明终自老死
( 题跋:昭觉寺十二缘觉前座)
下联:愿成正觉先趋解脱后证菩提
( 落款:公元一九八六年茗山撰并书)
上联应挂在殿前左方、人面对的右方位置,下联反之。
二、释迦摩尼佛殿前的楹联,为遍能法师撰并书写。现在挂成的上联是:“佛陀为三界导师看慈云徧覆丕振宗风自西南”(题跋“昭觉寺重修大雄宝殿落成纪念”),下联是:“昭觉是千年古刹喜绀殿重光无边春色来天地”(落款“庚午仲夏遍能并书”)。和地藏王前的楹联一样,此联无论从平仄规范或是从表述的内容看,题跋和上下联的位置也都被人搞颠倒了。正确的位置应是:
上联:昭觉是千年古刹喜绀殿重光无边春色来天地 (题跋:昭觉寺重修大雄宝殿落成纪念)
下联:佛陀为三界导师看慈云徧覆丕振宗风自西南 (落款:庚午仲夏遍能并书)
在佛学发展的过程中,佛经的翻译促成了汉字平、上、去、入四声的发现,我国诗词、楹联在平仄规律上的运用,和佛学文化密不可分。茗山大法师和遍能大法师都是我国佛学界德高望重的高僧,不仅佛学、而且文学及声律学养都很高深。当年题联时,上下联的位置以及题跋落款的位置决然不会有错,一定是在后来的设计以及工匠的制作加工过程中发生了偏差,而且在悬挂时也没人好好把关。
1月25日,亦即我去昭觉寺的第二天,通过查找电话,向四川省佛教协会反映了这件事。我的意思是,作为成都市乃至四川省如此重要的一座寺院,承载着那样厚重的佛教和人文的历史,怎么可以在庙宇的最关键处出现这样的差错?一位女士接的电话,答应说“反映反映”。1月31日,我放心不下,又再次买票进入昭觉寺内,一看依然如故,于是找人反映。客堂的一位负责人说此事他不懂,也管不了。我说能否代向方丈反映,他说他也反映不了,并说方丈去北京开会了,让我找监院,可我在寺院里四处乱撞也找不着,只好悻悻而返。
都说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昭觉寺是千年古刹。出现这样大煞风景的事(两幅楹联已经分别被做错和挂错了十几年二十几年),以及有关方所表现出来的漫不经心,实在令人扫兴。如此,昭觉寺又何以“以其昭昭使人昭、以其先觉觉后觉”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