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爱看电影,如同许多人爱看小说,爱看戏剧。但电影以其立体、逼真、浓缩、超越时空的艺术表现方式,能够更快、更深入地打动观众,影响观众。
人们总是喜欢把人生比作舞台,电影就是一个高科技、高艺术、高效率的舞台,电影可以穿越时空看到人生的不同侧面,人们可以从中找寻各自生活中无法成就的人生,可以找寻自己的影子,可以找寻向往的爱恋,还可以周游、了解无法亲历的世界(包括科幻、魔幻的世界),从精神层面而言,电影有时候能给予人们某种程度的精神寄托。当一部“好电影”结束时,我经常会继续听着结尾的音乐,回味着这两小时中感受的不同人生。
我们都是看电影长大的,深切感受到电影的力量。电影的影响力是不容轻视的。人们能够通过电影获得许多学校老师和家长无法传授的知识,甚至会潜移默化地接受电影中宣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电影《少林寺》曾影响了一代人,当时,我正在读小学,电影中少林和尚修习武功、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的场景深深映入我的脑海,这也成为我的一个理想,直到今天,除了武功没有继续练下去,其他的观念基本没有改变。
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我们常说“典型引路”,而无论是精神领袖、革命英雄、文艺大师,还是经济精英、各方豪杰,真正的完美典型是很少的,但电影可以塑造这样的人物,这些电影人物(甚至是个虚幻人物)是来自生活并超越生活的,其对大众的影响也常常是超过真实世界、真实生活中的人物。而有一些真实人物的事迹经过电影的包装表现,会使其更加散发光芒,并能随着电影的传播而长久地影响更多的人。

比如,1995年梅尔吉卜森执导并主演的电影《勇敢的心》就展现了一位苏格兰民族英雄的故事。这部影片叙述了13世纪末,老苏格兰王驾崩,英格兰趁机欲将此弱邻吞并。英雄威廉华莱士经历了父兄、恋人被英人加害,家乡父老被外敌涂炭,毅然揭竿而起,率领苏格兰人民进行反抗,直至最后被苏格兰贵族出卖死于英格兰人屠刀之下。
影片将苏格兰人民大起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浓缩于短短的三个小时之中,通过银幕向人们展现了苏格兰美丽的山川、森林和村庄,悠扬但略带凄婉的风笛,以及与此同时的,苏格兰人民的贫困痛苦、反抗呼号,还表现了刀光剑影的战争、温柔缠绵的爱情,以及阴险狡诈的欺骗。这是一段如今的人们无法亲历的历史故事,但人们从中却感受到了历史的真实与无奈,体会到了英雄传说的铁血豪情和荡气回肠!这部优秀的影片一举夺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音乐和最佳化妆五项大奖,赢得史诗巨片的称号。
这部电影在全片很好地贯穿了“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思想,在接近片尾时,华莱士即将被英人行刑,刽子手还在劝他求饶,行刑台下的群众则齐声高呼“宽恕”,但大家最后从华莱士口中听到的却是“自由”的高呼,这个场景十分具有震撼力,也很好地点了主题。可以说,这样的影片对大众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许多人在看了影片后,坚定了一个信念:“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