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说咱们的百姓缺乏环保意识

(2010-03-13 00:32:42)
标签:

环保

争议

垃圾焚烧

垃圾处理

环保教育

环保宣传

公益

杂谈

草根

分类: 环保。能源

    我始终认为,环保工作能不能做好,还是取决于我们的政府是否愿意做真正的努力。

 

    比如垃圾处理的问题,我们的专家煞费苦心,却仍然处处碰壁,百姓的反对之声永远多于支持和信任。在这一问题上,专家在我国经历着前所为有的狼狈,所有的忧愁和无奈,在今天北京大学的专家刘阳生先生的专题讲座上我感受颇深。

 

    然而在所有的议题中,我唯一不能赞同的,便是先生将这种无奈归咎于百姓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的缺失。我们或许忽略了,在广州百姓对于垃圾焚烧场高举的反对大旗,个个都打着环保和生存的标语。他们正是用着他们所有的环保知识,来维护自己的“生存权利”,事实上是,由于多数百姓环保知识的片面和不够深入,以及某些人对某些问题有意或无意的夸大和扭曲,使得他们矛盾的剑峰指错了方向,而问题的症结正在与此。

 

    在足够强烈的环保意识和有限的环保知识的冲突面前,上述事态的发展是他们无法控制的。我们该做的就不能是无奈和抱怨,我们应该做的是反思和质问:为什么没有人将他们引领到正确的方向上,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普通的百姓环保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有着什么样的流程和体制、有着什么样的牺牲和意义。不是百姓不想了解,不想参与,只是百姓无从了解,无从参与,这不是百姓意识的缺失,而是政府相关职能的缺失!

 

    依然以垃圾处理为例,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垃圾分类回收的口号喊了许多年,可是为什么没有效果。当我们手提垃圾,站在写着“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筒面前,百思而不知手里到底那些部分是可回收的,那些部分是不可回收的,相信很多人都有着类似的经历。政府花大量的资金修建城镇垃圾系统,百姓却不知怎么用它,没有完善的环保教育体制和有效的宣传方法,很多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其实是被残酷的浪费掉了。

 

    有人说让所有人都学会垃圾怎么分类回收太难了,我觉得方法永远是有的,只是政府愿不愿意去努力。比如电视传媒就是很好的深入百姓的教育媒介。试想我们的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有多少是专题片的性质,为什么不能把垃圾处理从源头到终点拍成一个宣传片让百姓去了解,只有了解了垃圾处理的整个流程,人们才会明白垃圾分类丢弃的目的和意义;再试想我们电视剧之间插播的各种广告,公益性质的占多大比例,如果每晚电视里重复播放垃圾分类方法和意义的广告,家里的老老少少难道不会去效仿。

 

    了解垃圾处理流程的人才可能知道,如果不在排放源头进行很好的分类,混合垃圾进入垃圾场之后也要分类,而且分类难度会更大,效果会更差,这样的混合垃圾不但热值低、焚烧难度大,而且二次污染物的产生不易控制,而我国垃圾焚烧技术的瓶颈不正在于垃圾的热值问题和二次污染的控制吗?

 

    太多的时候,越是能深入生活的宣传媒体,越是更多的指向了金钱利益。倘若政府真的愿意花力气去改变这种现状,百姓乐意参与,并且知道如何参与,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乐观景象?垃圾焚烧的推广还会经历这么大的阻力?

 

    我们永不该对百姓丧失信心,在环保这条艰难的道路上尤其如此。看一下全国各地有多少民间的环保组织,看一下这些环保NGO里有多少志愿者在为环保做着自己的努力,这些努力哪怕作用微小,却无不尽心。在我的身边有无数这样的人,这样的百姓,他们只是缺少更大的服务于社会的机会。而拥有着真正的权力,手握着最丰富公共服务资源的政府呢?真正走进社区、走进街道宣传环保的是我们的志愿者,而不是永远打着“加强环保教育,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宣传旗号的政府工作人员。既然百姓能聚集起这么大的力量反对你,那么他就拥有更大的力量支持和拥护你,这种思想并不天真。

 

    在3月底,刘阳生先生就要去广州到百姓之间去做关于垃圾处理的宣传,其间的难度和压力是可想而知的,祝先生好运,愿百姓安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走在路上。
后一篇:小菜呓语 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