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冰凌花语
女儿还在我腹中的时候,我趁着养胎的悠闲时光看了不少中外育儿的书籍,包括看完了厚厚的一套四本的《哈佛幼儿教育经典》,发现中外教育中共同之处中有一个就是:阅读是开发婴幼儿智力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于是,我从孕晚期开始给腹中的女儿讲故事,每天两次,一次十分钟,两次的故事时间分别在午睡前和夜觉前讲。
女儿出生后,一直睡反觉,睡觉前总是要被我抱在怀里睡。于是,我就抱着她边走边念叨着儿歌。月子里,婆婆每天来帮忙,看到我如此哄女儿睡觉就数落我说:“这样哄孩子睡觉是个坏习惯,哪还能念叨着才能睡呢。”我也觉得抱着哄孩子睡觉是个不太好的习惯,但女儿放床上就哭闹,我也实在受不了。但我觉得睡前给女儿念叨些儿歌应该是个不错的习惯,不都说睡前的记忆是最好的吗?我想婴儿也一样吧。
到了女儿快一岁时,我开始每天晚饭后,收拾完家务,就和女儿并肩坐在沙发上给她讲绘本。记得给女儿讲的第一个绘本故事是“三只小猪盖房子”,这是女儿看的第一个绘本,女儿第一次摆弄时撕烂了第一页,这是女儿撕过的唯一一页书。当我给她讲完这个故事后,女儿就好奇的翻看着,看着上面色彩鲜艳的图片不再去撕了,她大概明白了这个东西不是撕着玩的,里面有很有趣的故事,就像妈妈每天给她念叨的儿歌一样,再后来“小猫钓鱼”的故事也被无数次反复地讲。当女儿刚刚蹒跚走步时,有时晚饭后我收拾完坐在沙发上想看会电视,女儿会抱着绘本走来,嘴里呀呀说:“妈妈,讲。”接下来任凭电视歌舞升平,女儿也全身贯注地听我讲绘本故事,这成为我后来很自豪的一件事。女儿在一岁7个月时,就能在我忙的时候,自己坐在床上,边翻儿歌二百首,边一页一页的把上面的儿歌完整地念下来,这让一位带同龄宝宝来家里玩的妈妈惊叹不已,她一岁7个月的女儿才刚刚会讲5个字的句子。
陪女儿阅读绘本是件体味童心的事情,绘本唤起我对童年稚嫩童心的留恋,也给予女儿想象的翅膀。绘本中简短的句子,我总喜欢充满情感地朗读,有趣的对话,我会变换着嗓音讲给女儿,让她更容易融入其中的角色之中。
一本精彩的绘本,蕴藏这许多意涵,让读者像剥洋葱一般,一层一层地揭开,直抵核心。和孩子一起阅读时,最忌讳把绘本当教材,动不动就问孩子:“这本书讲的什么啊?”“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啊?”“结尾是什么呢?”如果小朋友回答不上来,有时大人还因此发脾气,导致孩子失去阅读的兴趣。其实,和孩子看完一本书后,可以放松心情聊书,当孩子问你故事中的事情时,说明她对这个书感兴趣了,想进一步探索,这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发挥想象力,找出有趣的答案,让孩子觉得原来聊书是件好玩的事情。
给女儿选绘本,我更喜欢选择对她习惯、美德培养、情绪管理和心灵成长有帮助的书。记得女儿小时候打防疫针,每次都哭得震耳欲聋。在她一岁半时,我看到一本“小兔灰灰打针不哭”的绘本故事,就买来讲给她听,结果,在那个月打防疫针时,我一直提醒她要学小兔灰灰勇敢,结果女儿真的含着眼泪没哭,自此也结束了女儿打防疫针大哭的历史。看来,绘本的作用很多时候远远超过我们大人的说教。
一本优秀的绘本,真的可以让我们和孩子一起看它、读它、聊它、想它,进而爱上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