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冰凌花语

璇宝经历了两次高烧惊厥,最近一次是两个月前,我一直不想记录,因为一写就想起她当时的样子,仍心有余悸。
一岁半那次的“高烧惊厥”完全是我没有经验造成的。那天半夜璇宝突然发烧39度,我给她吃了退烧药,不知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就没给吃其他的药。到了早上,我带她去省中医院看,医生说是积食给开了些中药。回到家,我就喂了璇宝吃,心里也不那么担心了。(因为从7个月后,璇宝几乎一个多月就会因积食发烧一次,每次都是开些中药,拉几次就好了。)
下午璇宝睡醒,我和她一起玩,我拉着她的小手,感觉小手凉凉的,我心里轻松了,想是宝宝烧退了。玩了近一个小时,我想该给她量量体温,谁知一量39.5度,于是赶紧给她吃退烧药。我把宝宝抱坐在腿上,把退烧药喂下,拿着水杯正准备让宝宝喝点水,可发现她的小手握着拳头抖着,再看宝宝的脸,她的眼睛正翻向右边,我马上意识到宝宝抽了,慌乱的我带着哭腔开始喊着:“璇璇。。。。。璇璇。。。。。”宝宝只是抖着,小脚也绷着抖动着。这时,姥姥跑过来,看到这情况就冲我说:“赶紧掐人中。”我就模仿着电视上看到的,用拇指按在宝宝的鼻嘴中间的位置,可手却不敢过分用力,怕指甲掐坏了她。可眼看着宝宝的脸色煞白,嘴唇黑紫,样子可怕极了。我开始边哭边掐,直至宝宝开始哼哼,我松了手。她姥姥在旁边说:”再掐,等她哭出来。“我又用拇指去掐。璇宝终于。“我又用拇指去掐。璇宝终于有气无力地哭了。我一下紧紧把璇宝抱在怀里,哭着说:“叫妈妈。。。。。。璇璇,叫妈妈。。。。。”璇宝轻声地喊了声:“妈妈。”我眼泪蜂拥而出,那一刻,才真正体会到宝宝叫“妈妈”的声音是世上最动听、最珍贵的!
这次的事让我觉得纳闷,宝宝一岁前烧到快40度都不抽,现在大了怎么还会抽呢。后来我问了医生,医生说一般6岁前都有高烧惊厥的可能。
可前些天又一次“高烧惊厥”是因为宝宝烧到37.8度,我想观察等等看,谁知就这样,宝宝再次抽了。我又是一通哭喊、叫、掐,宝宝回过气来。两天后,我和老公带着璇宝去儿童医院看,医生建议先做个脑电图,“高烧惊厥”后的10天内做都行。我们没等,当天就做了。结果出来,宝宝脑子一切正常,我和老公放心了。又找到熟悉的医生咨询,医生给了回复和建议:
1.宝宝“高烧惊厥”的原因很多,主要的有:遗传。这点可能吧,因为璇宝姥姥说我小时候有过。另外,是因为宝宝小,大脑尚不完善,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皮质的发育逐渐完善,大多数高热惊厥的次数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预防复发就是要在易发年龄(4~6岁以前)完全避免再次发作,防止惊厥持续状态,减少癫痫的发生,避免智力发育障碍。
2.在发现宝宝发烧后,要频繁量体温,不用等到38度,有很多宝宝37度多也会出现“高烧惊厥”。有过“高烧惊厥”的宝宝,可以早用退烧药。医生说,如果宝宝有了第一次“高烧惊厥”就要注意了,尽量避免多次发作,否则容易诱发“复杂性高烧惊厥”,反复出现高热惊厥的小儿,将来可能会发展成癫痫。一定要重视。不过,大多数都不会影响大脑的。
3.医生给我们开了一种叫“鲁米那片”的药,建议我们在宝宝以后发烧时的第一天吃,这药有镇静作用。还有中药“羚羊角颗粒”和“紫雪”,都有防惊厥的作用。另外,就是要尽量不要让宝宝积食,积食很容易引起高烧。
4.当宝宝出现”高烧惊厥”,抽搐发生时要进行紧急处理,如侧卧位,防止宝宝呕吐呛住。要解松衣领、降温,还要防止咬伤舌头。
经历了两次的“高烧惊厥”,我也悟出了一些道理。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做父母的会遇到各种问题,当然病痛也是其中之一。当宝宝承受着生病带来的苦痛时,我们尽量不要在宝宝面前表现出惊恐或是烦躁。宝宝虽小,我想她能感受到我们的感觉。只要我们在宝宝身边守护着,耐心地鼓励她,她就很快会战胜病痛,恢复以往的活泼俏皮,在我们身边欢跳雀跃的。
璇宝:妈妈一定会让你健康地成长起来的。
育儿博客
亲子博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