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编辑 _seven 撰文 / 摄影 _ 尹璐
飞到香港去追船
经历了一番申根签证的波折,我和涵涵还是错过了原本要在 3月1日起航的这艘环球邮轮,无奈之下,出发日期被推迟到3月4日,香港站成为旅行的起点。拉着4个大箱子,推着涵涵的婴儿车,我们从北京出发去追船。
对于这段旅行,我做好了两种准备—最好的结果是,一切如期而至,我们会在5月回到北京,顺利完成旅行;最坏的结果,一旦涵涵对大海和邮轮产生抵触情绪,我会在距离港口最近的城市就地买机票回家。
有了最坏的心理准备,也就可以放松心情地享受难得的亲子时光了。被问过很多次,两个多月的邮轮旅行你需要带多少行李?我说,至少要搬半个家。这只是一句玩笑,事实上,我只带了 4个箱子:第一个装我们的换洗衣服,第二个装涵涵的尿不湿和奶粉,第三个装日常用品和他的玩具,最后一个小箱子装涵涵平时喜欢吃却又在国外买不到的中国本土零食。涵涵有一个小儿童箱,它负责装上我的笔记本、iPad和数码产品。面对这段未知的海上生活,我说不清是期待多一点,还是欣喜多一点。
到达香港港口后,行李在安检处全部交给托运部,乘坐电梯来到我们的房间。这是一间阳台房,推开门便可以看到大海、听到海浪的声音。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成了我们在海上的家。涵涵兴奋地拒绝睡午觉,面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他既熟悉又陌生。或许他依稀想起了9个月前,当时只有1岁8 个月的他就乘坐邮轮去过首尔,只是他不知道,这一次我们要在海上住两个多月。
尹璐涵涵在邮轮上看夕阳。
歌诗达大西洋号的甲板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场所。
邮轮上的亲子生活
2岁5个月那天,涵涵的语言能力突然爆发,而后的5天,我们的旅行开始了。在体验过海岛游、城市游、乐园游、邮轮游这些亲子游类型后,涵涵说他喜欢坐大船。其实不光是他,我也发现了邮轮的优势:活动的区域全在一艘船上,而且船上的设施安全,大部分地板上都铺了地毯,免去了小朋友磕磕碰碰的伤害 ;除此之外,邮轮上的餐食也完全能够被孩子 接受,你甚至可以根据孩子的饮食习惯要求厨房开小灶。
涵涵对邮轮生活的接受速度超出了我的想象,那个上船前有些腼腆的小男孩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习惯了服务员、新邻居,还有每天碰面的船友。
邮轮上的服务员大多来自菲律宾、印度,中国服务生所占比例并不多,因此大多数时候我们是要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每当我们走进餐厅,我都会给他要来一把宝宝椅,大概过了一周,一天午饭时间,他跑到一个印度叔叔跟前,拍着人家的腿,结结巴巴地说:“hello,babychair.”我彻底被这句话惊到了。从没有刻意教过他,因为我固执地认为,在他还不能用母语来表达情感的时候,多一门语言的学习是对他的干扰,更何况他才2岁5个月,还有的是时间可以去学习。但这个 babychair让我意识到,这段邮轮生活注定会给他的成长带来我无法估计的改变,或许这次旅行会无意中挖掘出他的某种潜质。
涵涵有个绿色控的妈,因此他的衣柜里绿色占据主导地位。可上了船,每天面对着碧蓝的天和湛蓝的海,当我俩在甲板上散步时,他嘴里念叨着:“涵喜蓝色,妈喜绿色。”那一刻我终于肯相信他已经是一个有自主判断力的孩子。而他带给我的思考,也会随着邮轮的前行不断增加。
11层甲板是邮轮的制高点,那里有一个海上篮球场,那是我和涵涵每天必去的地方。我俩每天在空旷无人的场子里扔球、 疯跑,强烈的紫外线让我俩的肤色都变深了,但我知道,这 样的时光以后很难再有。他有模有样地投篮,每投一次,就叫一声“爸爸”。他心里渴望着在这个篮球场里有爸爸的陪伴,而就在那一瞬间,我才意识到,爸爸无奈的缺席是我们这次旅行的最大遗憾。
或许是因为涵涵对宝宝椅情有独钟,他吃饭的时候无需叮嘱就可以安静地坐在上面。这次旅行之前,他的日常起居大多由姥姥照顾,姥姥的爱是无可置疑的,但同时也剥夺了他自主生活的机会。如今,我们漂在海上,享受着惬意的海上慢生活,终于有时间可以给涵涵尝试更多未知体验的机会了。
饭菜搅拌好,我告诉他:“涵涵和妈妈一起吃饭,把碗里的都吃干净,然后咱俩杯!”他听得满心欢喜,小手拿着小勺,努力地往嘴里送,有时候一个不小心,米粒就敷满了他的鼻子,于是他索性下手抓食,我俩自顾自地吃,餐厅位于船尾,我们看着船在海上航行激起的浪花。时间真的是会催人老,可那一刻,我产生了一种错觉—我一点点老去,他还是坐在宝宝椅上的小baby,我目睹着他从需要我喂奶到自己吃饭的整个过程,那简直让人有太多的感慨。或许这样的感受只有放慢了速度的邮轮生活才能带给我。
船上每天都有很多活动,意大利语、烹饪课、手工课、健身操、乒乓球比赛,显然,这些都不是适合亲子的项目。尽管邮轮上有一间为孩子们准备的儿童俱乐部,但我还是更愿意在公共区域享受着强烈的阳光。直到有一天,我们接到通知,邮轮已经行驶到索马里的危险海域,工作人员提醒游客尽可能不要独自到外甲板、篮球场。坦白讲,那一刻我有点怕,以前“海盗”两个字只出现在电影的字幕上,而今他们有可能就在离我最近的这片海上。涵涵继续吵嚷着要去甲板,我把他搂在怀里,告诉他这个世界上有个会对他构成威胁的人叫海盗,我们要把危险降到最低,所以要遵守船上的规定。我尽可能用他听得懂的简单语言来表述,他还是一脸茫然,随后的一个“涵怕”让我感到欣慰。都说无知者无畏,小朋友是不该对任何事情产生恐惧的,然而我希望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尽早对危险有判断,学会用降低风险的方法来保护自己。他说的那个“怕”字便是如此,自此,在索马里海域,我们的活动区域进入到了室内,他练习攀爬楼梯,然后用他的语言体系和他的新朋友聊天对话。
邮轮目的地,玩法有技巧
邮轮上的生活不会给孩子的作息带来什么改变,他照旧可以每天按时起床、吃饭、睡午觉,但在我们途经的10多个国家和20多个目的地中,这才是对孩子日常作息最大的挑战。邮轮每停港一天,就是我们的落地游时间。用一天的时间去了解一座城显然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带着孩子,暴走、租摩托这种方式都难以实现,因此,我尽可能让每一个目的地的旅行都可以从容一些、自由一些。
目的地大概分为两种类型:海岛游和城市游。从亲子游的角度看,海岛游更适合亲子游。在马尔代夫,我们在马累市中心的港口搭乘轮渡到达胡胡马累的一个小岛,那是一片安静的海,只有马累当地人会到那里。
http://ww2/large/617f1e62jw1es1lonuq4oj20zk0qo76c.jpg
沙滩上留下了我和涵涵的脚印,他的小脚泡在海水里,他低头去捡海边的贝壳,每捡到一个就眯着眼睛喊妈妈。
在塞拉来——阿曼的一个沿海城市,很少有人将旅游目的地锁定在那里的地方,涵涵见到了沙漠和行走在沙漠里的单驼峰骆驼。在那里,他接受了各种肤色的人,没有拒绝当地司机的拥抱。回程的路上,他见到黄色就喊“沙漠”,我知道,从此阿曼、塞拉来就是他心目中的沙漠。可有沙漠的地方也会有绿洲,如果这是一种寻找,那简直太令人期待。
http://ww1/large/617f1e62jw1es1likijd4j21kw1l6hdt.jpg
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广为人知,却很少人知道马尔马里斯这个小城市。那天早上,当我带着他走出房间的时候,心里多了一份忐忑—便便问题没有落实,身高已经1米的他又不肯在尿不湿里解决,难不成我要在推车里放进他的小坐便器?想出这个想法让我自己都觉得可笑。算了,出发吧!在这段邮轮生活注定会给他的成长带来我无法估计的改变,或许这次旅行会无意中挖掘出他的某种潜质。
那座美丽的小城里逛了一上午,吃过午饭,涵涵突然说:“妈妈,拉臭。”我心里咯噔一下,开始了不淡定的数落。涵涵 在邮轮上已经学会了看标识认男女卫生间的本领,他指着左手边的WC标志,告诉我,“妈带涵去卫生间,涵蹲。”我真 的被这句话吓呆了,他怎么突然就变成了一个大孩子?事实上,那天正如他所说,他真的像大人如厕一样解决了他的问 题。那天正好他2岁半的日子,他在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告诉我, 他正在飞速地长大。
后来,我们又经过了雅典,他仅靠他的那双只有15厘米长的小脚登顶卫城,将整个雅典一览无余;走进巴塞罗那标志性的建筑圣家堂的那一瞬间,他发出了和我一样的惊呼声,他也被高迪留给世人的那种无法被超越的美折服了;他独自爬上了纽约时代广场的那些台阶,他站在第五大道洛克菲勒中心的楼下,仰望那参天的高楼,然后大声叫着“真高啊”;在牙买加的邓恩河瀑布,他被我抱下水,又扔在水里,然后又努力地向上攀爬了足有30米,他疯狂地笑,回来的路上,他一直念叨着“邓恩河、邓恩河”……每一个目的地都刻进他的心里,和他聊天,他时常会提起去过的那些地方,然后用他的想象和真实的感受为那座城市渲染出一段他抒写的故事。
http://ww3/large/617f1e62jw1es1lks1j3fj21kw16odve.jpg
http://ww2/large/617f1e62jw1es1lksz0j7j20qo0zkq82.jpg
http://ww4/large/617f1e62jw1es1lkwx1wsj20hs0nodgq.jpg被圣家堂震撼的涵涵。
这就是我们的环球之旅,我无法用一段文字去梳理它的意义,以及对涵涵的影响和改变。但我感谢这个尚未到3岁的小男孩,愿意陪妈妈实现她的环球梦想。我终于在看到了这个世界之后,有机会去修正我那早已形成的世界观;而涵涵与我 们最大的不同或许在于——他是在看过这个世界之后,方才建立起他的世界观。如果日后他有那么一点点独特,或许起源在这里。
今年3月,尹璐带着2岁5个月的涵涵登上了环球之旅的歌诗达邮轮,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穿过了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经过了18个国家和28个地区,完成了属于他们俩的环球之旅。
当同样是孩子妈的我读到这篇文章时,除了感动之外,还重新思考了一下:何为高质量的陪伴?以前会觉得,用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就是高质量的陪伴。但当我读完她的故事才意识到,在一起,只是最基础的现实条件,而带着孩子去感受什么样的世界?用什么样的视角去感受?或许更加重要!正如尹璐所说:“我终于在看到了这个世界之后,才有机会去修正我那早已形成的世界观;而涵涵,他与我们(成年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是在看过这个世界之后,方才建立起他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