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画者衲子作品品鉴会在北京798举办

(2014-03-22 16:32:20)
标签:

文化

画者衲子作品品鉴会在北京798举办

“画者衲子——衲子作品品鉴会”于318日下午在太和艺术空间举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朱京生,著名画家、独立批评家许宏泉,《水墨味》主编项堃,《环球游报》执行总编、艺术评论家曹喜蛙,艺术家王秋人、李文亮、杨彦、丈木、吴强、赵浥等首都艺术界、文化界、新闻界数十人出席了品鉴会,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贾廷峰主持了品鉴会。

批评家朱京生认为衲子先生遥接中国文人画的优秀传统,几十年来淡泊名利,归隐于中国画的笔墨生活之中,以书法、诗心贯通画中,他的作品揭示了中国文化的精神,表现了中国人儒雅、智慧、深沉、朴素、美丽的心灵和独特的审美观念,其笔墨精到,观其作品,往往能于微小处见高远,于简淡中见深沉,无一笔不可读,无一笔不可看,无一笔不可究,代表了当代中国画笔墨的高度。

李文亮就衲子作品提出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关系,认为没有深厚传统作为依托的创新没有价值。中国画惟有在深挖传统的底蕴下,才有可能做出有价值的尝试与探索,而当下水墨的创作群体多陷入了一种“上下文断层的文脉缺失”状态,中国画的终极审美还是需要回归到“人”的问题上来,一个人的学养、格调、沉淀,在明眼人眼里都被细致清晰地呈现在作品的每一笔之中,时下的水墨创作以技术遮掩修养的居多,真正经得起推敲的无几,衲子是当今文人画的一座高峰。

丈木提到,绘事一途,因“道”循之。所有以为对美的形式、结构有所了解,认为掌握了美的些微规律便能创作出优秀作品的观念是肤浅的,此为“小道”。真正的“道”,是由历代文人画传承至今却始终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即一种形而上的“气”,需要我们在不断地阅读古人中与之交流,才能获得。衲子的作品是在师从王雪涛、汪慎生,甚至追溯到更远的八大、徐渭,怀抱无上敬重之心,反复研习琢磨前人笔意画风之后,顺其自然地形成一种自有之道,此为“大道”。

画家杨彦顺接丈木关于“形式拿来主义”话题,认为衲子笔墨之所以有今日的深度,必将舍弃诸多形式的干扰,只有长久地专研经营一方微小世界,才能将每一笔丰富到如此可读。衲子的笔墨比肩李可染的“水牛”,毫不逊色,都是在方寸之间,笔墨历经千锤百炼,继而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叙述方式,每一笔都令人欣喜,每一笔都有故事,可惜的是,衲子先生的作品太少,读不够,希望这样好的展览,太和艺术空间能一直推广传播。

《环球游报》执行总编、艺术评论家曹喜蛙说,此前孤陋寡闻,对衲子先生和他的水墨艺术知之较少,幸亏有太和艺术空间贾廷峰这样的艺术经纪人不惜余力的将这样的艺术家从民间挖掘出来推到大众面前,这也预示着中国水墨艺术大师的横空出世和新的发展。

主持人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贾廷峰说道,“国有颜面而不知,深以为耻”。衲子先生这样一位隐士,其独立不羁的品格和风骨在当今这个浮躁的世界弥足珍贵,其作品所呈现的朴素、平淡、自在、天真,让我感动。太和艺术空间作为一家弘扬本土当代艺术的机构,有责任推广这种艺术,从某种角度上说,它支撑了我的理想。以后,只要老先生愿意,我们每年都可以为他做一个展览,让更多的人看到他的作品。

 http://s4/mw690/001MHjHAzy6HvA25Oan03&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