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iddle/617f1e62t81fc2a3094c3&690
我岛!
——中国“私人”海岛少数派报告
岛是生活必需品,我岛即我城。
地缘上,近水的城市最耐看。世界十佳都市天际线评选,香港、芝加哥、悉尼、纽约、多伦多、新加坡、上海、法兰克福、巴黎、迪拜榜上有名。迪拜在沙漠上,但迪拜人有钱,有钱可以建人工岛,造个海市蜃楼给你看。
城市空间上,国际大都市正在孤岛化,城市区域相互割裂。如北京,天安门、人民大会堂是政治的北京,798、芳草地是艺术的北京,二环以内是原住民的北京,CBD里有白领的北京。每个人在心中将自己的圈子构建了一座叫北京的小岛,大家在各自岛上佯装相安无事。
现实中,一座有花有草有沙滩的私人海岛,前期投入动辄上千万元,每月有数以万计的综合费用维持其正常运转,这是富人们的游戏,也是一次“隐逸”的救赎。以大自然之名,没有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副作用。
社会转型期,中国人普遍患上了焦虑症。在物质上,焦虑是一组组财富符号,从缝纫机、手表、自行车到房子、车子、票子,再到私人飞机、私人游艇、私人庄园;在精神上,焦虑是越来越空虚,越来越不安,缺乏创造力,失去了包容心。
与其说中国人要借一座岛标榜权利和地位,不如说中国人要在心坎儿里抓住一颗救命稻草。有钱有地位又怎么样,生活照样被支离破碎。焦虑的中国人难以像犀利哥那样“什么都没有,却活得很快乐”。
不要拿犀利哥找乐子,一位流浪汉反倒比城市人自由自在,他自成一岛。城市人要对他进行救助,他却悲声连连,最后仰天一吼,逃之夭夭。在西方社会,流浪汉不是乞丐,而是一种职业。你有你的纸醉金迷、花天酒地,哥有哥的四季潮服、一包香烟。哥不寂寞,是你们太无聊。
孤岛化的圈子生活治标不治本,难解城市人的无聊之疾。无聊的病根是对城市的严重审美疲劳。城市里矛盾凌驾于美学之上,它像个虚胖的病人,到处都是后现代设计和魔幻现实主义建筑。中国人想Copy个德方斯,却收获了楼歪歪、楼脆脆和成片烂尾楼,还有就是光辉城市、尚都、下城、SOHO、MOMA的意淫之名乱叫一通,过过嘴瘾。
本雅明说19世纪的世界中心是法国。那么20世纪显然是美国。21世纪会不会是中国?中国正在和世界亲密接触,亲密后带来的不光是GDP激增、消费形态变异、新富阶层崛起、话语空间开放,还有城市里那些吊诡的负建筑。
城市像个万国建筑博览馆,新建筑揭示了资本的流向和城市开发的野心。库哈斯在CBD竖起了“大裤衩”,安德鲁在长安街沿线埋下了“巨蛋”,风趣的北京的哥用民间语文“修理”这些与心理景观不和谐的奇异建筑,建筑师们却不怕中国的哥的那张嘴,如库哈斯所说,CCTV新楼正是此刻中国需要的建筑。
但人民就是不喜欢,一座座地标建筑拔地而起成为城市明星,城市景观披上了奇装异服,人却越来越傻眼。到处都是钢筋水泥的大怪兽,谁是代表人民的奥特曼?对于城市建设大手笔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城市人没了耐性,审美疲劳了,劳神劳心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于是我倒!
我倒之后还有我岛,每个无聊的城市人都需要一座岛,岛上没有邪恶的大怪兽和坊间的流言蜚语,于是心花怒放。
给我一座岛,还你一片情。岛是人民的奥特曼,情深深岛萌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