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0万!阳光私募门槛降至百姓价】

(2009-11-04 19:04:33)
标签:

财经

私募基金

金种子

张星

上海

分类: 私募动态

100万现金,很多人没有,但如果是30万,估计广东不少市民稍做腾挪就能筹足。

私募基金,一个对于大多普通投资者只能仰视的高端产品,在银行转一道弯稍做变身后,就成为一线城市不少普通百姓就能投资的产品。

邮储银行正在发售的“金种子优选投顾”理财产品,通过TOT形式(信托中的信托,在私募基金的组合选优),将原本需要100万以上资金才能投资的私募基金变身为理财产品,而投资门槛则骤降至30万。

30万就能享受到私募基金的服务,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某第三方理财机构不愿具名人士表示,私募基金以追求绝对收益为主,属于高风险产品,30万门槛可能令部分资金实力或风险承受力不匹配的普通投资者错投私募基金。

私募一直是百万元以上客户的专享,然而郑先生最近收到了银行的宣传信息,一款由明星私募基金担任投资顾问的理财产品将门槛大幅降低。只需30万元就可以获得私募基金的服务,而银行也为客户进行二次把关,将私募的风险进一步降低。郑先生欣喜之余也心存疑虑。尽管私募的门槛降低,但私募的风险属性没变,像他这样金融资产不足100万的投资者是否该购买这类产品呢?

银行高端客户门槛一降再降

继光大银行联手5家私募基金推出“阳光私募基金宝”后,邮储银行日前也开始发售“金种子优选投顾”人民币理财产品,成为国内第二家聘用私募机构为其高端客户理财的银行。而“金种子优选投顾”设置30万的门槛,比光大银行的阳光私募基金宝50万资金门槛的要求又下跳一级。“我们是针对特定高端客户发售,并非公开募集。”中国邮储银行有关人士对此解释。

然而此说法难令人信服。今年7月银监会曾下发通知,禁止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二级市场股票和基金。不过该通知也规定,银行可向高端客户发售投资股票的理财产品。但从目前的形势看来,银行高端客户的门槛已一降再降。

“私募产品是针对富豪级投资者的产品,对资金要求至少在100万以上,因此100万的门槛是符合投资者层次划分的,但30万却明显定位过低。”一家商业银行零售部副总表示,门槛过低会令投资者误解作出了错配资产的决定。“银行的想法是通过更低的门槛抢夺高端客户,毕竟基金一对多专户产品已经牢牢稳住一大批资产在千万元水平的投资者,为了吸引100万元左右资金量的客户,银行想到了与私募联姻。”该人士表示。

在经历了专户发行初期的抢购之后,小银行有限的高端客户资源限制了产品的销售。近期在广发银行销售的基金一对多专户“大成-广发灵活配置1号”就因为未达到5000万规模下限而夭折。

“一线公募抢占四大商业银行,二流公募和一流私募携手股份制银行,剩下不知名的私募和小城商行就只能抱团取暖。”一家私募基金研究机构的总经理总结道。

据统计,目前国内有200多家私募,其中产品总规模超过10亿并为市场所熟悉的有星石、武当、从容、淡水泉、朱雀、重阳、金中和,这七只基金已经成为银行高端理财产品渠道的常客,而更多的不知名私募还仅停留在信托的渠道上。

风险不见得比私募基金低

以TO T的形式变身理财产品并没有改变这类私募产品的风险属性。普益财富研究员张星指出,光大银行和邮储银行发行的两款产品都是以T O T形式设计而成的信托计划。对于投资者而言,风险可能与直接投资私募相比略低。但也有业内人士称,该类产品的风险与私募基金无异。

“银行往往会对该类信托计划进行全面的监控,力求有效地规范私募机构的投资运作。”然而银行能发挥多大的监控作用,在不同投资顾问之间资金的分配比例是平均分还是根据业绩而定,这让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存在不确定性,孰高孰低很难确定。”张星称。

据了解,金种子优选投顾所挑选的5家投资机构分别是:国信证券、北京星石投资、上海朱雀投资、北京微风无边投资和上海智德投资。后四家中的星石和朱雀都是业内鼎鼎有名的明星私募。

“我不认为私募基金的组合就是优中选优,况且银行在T O T产品运作中也未必能发挥太大的作用。”一位不愿具名的第三方理财机构研究总监表示,目前私募仍在发展初级阶段,业绩表现和投资风格都有可能突变,而银行无法对私募进行跟踪调研,因此其单靠历史业绩定优劣的做法值得商榷。

“对于投资者而言,T O T就是多了一项选择,它未必就比单只私募基金要好。”深圳一家信托公司总经理表示,从产品设计层面上理解,T O T的风险略低于私募基金,但在银行风险控制的环节也相应多了一层风险。“如果银行对私募基金的风格判断不当,而配置策略上有失误,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可能更大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