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波包?

标签:
教育 |
分类: physics |
先挖坑
绝对的平面波是不存在的, 实际问题中碰到的都是波包.
它们的强度只在有限区域中不为零.
波包可以看成是许多不同平面波长的平波的叠加,这就是波包的Fourier分析或频谱分析.
现在才明白什么叫色散介质
形象的一个理解就是, 可以将白光展开多彩的介质
这本质上来讲是把不同的频给分开了,嘿嘿
当然以后提到色散就有很多引申的含义了
但这种理解可以方便理解与记忆.
自由粒子的波包是要扩散的.
波包
往仍然是非局域性的。但是,在特定条件下,叠加后的波有
可能是局域性的,犹如被某种曲面包裹住那样。这种局域性
的波就叫做“波包”。举一个例子:取一根均匀而又较长的
橡皮绳,让它的一端固定在墙上或别的什么上,另一端握在
手中,拉直。起初,该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后来,握绳的手
突然抖动了一下后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并重新静止下来。此
后就会看到绳上有一个隆起的形状在移动,这个隆起的部分
就叫做“波包”。
波包是波的一个特殊的品种,用以描述波包状态的代数
函数仍然叫做“波函数”。
波包的局域性并不是很严格的。人们在收听广播时接收
到的是电台发来的电磁波,电台总有停播的时候,所以这种
电磁波肯定是局域性的,但习惯上不把这种局域性的波称为
波包。在量子力学里,薛定谔所说的波包是指微观粒子,其
尺寸就是粒子的尺寸。如果用波函数来描述它,那么就会发
现,波函数在任意大的范围内都不会严格等于零。这时的所
谓“局域”,实际上是指“主要分布区域”。
从数学形式上看,k和x在波函数里是处于完全平等的
地位,所以波的概念不是坐标空间里特有的。坐标空间的波
在k空间里(或动量空间里)仍然是波,k空间里也有波包。
波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物理学里,一个波包是一群平面波在空间的一个小区域内的叠和。这些平面波都有不同的波数、波长、相位、波幅,都分别地建设性干涉于空间的一个小区域。依据不同的演化方程式,在传播的时候,波包的包络线(素描波包轮廓的曲线)可能会保持不变(没有色散,如图右),或者包络线会改变(有色散)。在量子力学里,波包有个特别的意思:波包被铨释为粒子的机率波,而在任何位置,任何时间,机率波波幅的绝对值的平方,就是在那个位置,那个时间,找到粒子的机率密度。在这方面,它的功能类似波函数。
类似在经典力学里的哈密顿表述,在量子力学里,应用薛丁格方程式,我们可以追溯一个量子系统随着时间的演化。波包是薛丁格方程式的数学解答。在某些区域内,波包所囊括的面积的平方,可以铨释为找到粒子处于那区域的机率密度。
采用坐标表现,波包的位置给出了粒子的位置。波包越狭窄,粒子的位置越明确,而动量的分布越扩散。这位置的明确性和动量的明确性,两者之间的轻重取舍是海森堡不确定原理的一个标准例子。
目录[隐藏] |
[编辑] 背景
早在十七世纪,牛顿就已创始地建议光的粒子观:光的移动是以离散的束包形式,称为光微粒。可是,在许多实验中,光表现出了波动行为。这使科学家们渐渐地倾向于波动观,认为光是一种传播于介质中的波动。特别著名的一个实验是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在 1801 年设计与研究成功的双狭缝实验。这实验试图解答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动的问题。从这实验观测到的干涉图案给予光的粒子观一个致命的打击。大多数的科学家从此接受了光的波动观。
在 20 世纪初期,科学家开始发现经典力学内在的许多严重的问题,许多实验的结果,都无法用经典理论来解释。一直到 1930 年代,光的粒子性,才真正地被物理学家广泛接纳。在这段时间,量子力学如火如荼的发展,造成了许多理论上的突破。许多深奥的实验结果,都能够得到圆满合理的解释。例如,1905 年,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理论解析。
量子力学表述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光是以离散的一堆堆形式存在,称为光子。光子的能量 是频率 的离散函数:
- ;
其中, 是正值整数, 是普朗克常数。
光子的离散能量概念,化解了经典力学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紫外灾难。
在整个二十世纪,量子力学蓬勃的持续发展。它所展现的一幅图画,是一个粒子的世界。在这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是由粒子造成的,所有的现象都是由粒子的互相作用产生的,这些粒子的量子行为都可以用机率波来描述。所有的量子行为都被约化为这些机率波的数学计算。量子世界的粒子本质以被许多实验证实,而波动现象可以被描绘为粒子的波包本质的特征。
波包计算范例
举一个非色散传播的范例,思考波动方程式:
- ;
其中, 是波动函数, 是时间, 是波动在某介质里的传播速度。
采用物理时间常规 ,波动方程式的平面波解答是
- ;
为了满足平面波为波动方程式的解答,角频率和波数的色散关系式必须成立:
- 。
为了简化计算,只思考一维空间的波动,则波动方程式的一般解答是,
- ;
其中,方程式右边的第一项目表示往正 方向传播的波动,第二项目表示往负 方向传播的波动。
一个波包是一群波动的叠和,所产生的局部区域的扰乱。假若,波包是强劲存在于局部区域,那么,我们需要更多的频率来达成局部区域内的建设性叠加,与局部区域外的破坏性叠加。这样,从一个基本的波解答,一个一般的波包可以表达为
- ;
其中,因子 是由傅立叶转换的常规而设定,振幅是线形叠加的系数函数。
逆反过来,系数函数可以表达为
- ;
其中, 是波包在初始时间 的函数形式。
所以,知道波包在时间 的函数形式 ,借由傅立叶转换,我们可以推演出波包在任何时间的函数形式。
例如,选择初始时间的函数形式为
- 。
经过一番运算,可以得到
- 、
- 。
这个波包的实值部分或虚值部分的非散色传播展示于前面动画。
再举一个有色散传播例子,思考薛丁格方程式,
- 。
其解答的色散关系式为
- 。
简化问题为一维问题。经过一番运算,满足初始条件 的解答是
- 。
观察这波包的色散行为。取解答的绝对值,
- 。
这色散波包传播的群速度是常数 。波包的宽度相依于时间,根据公式 随着时间增加。
波包计算范例举一个非色散传播的范例,思考波动方程式:
- ;
其中, 是波动函数, 是时间, 是波动在某介质里的传播速度。
采用物理时间常规 ,波动方程式的平面波解答是
- ;
为了满足平面波为波动方程式的解答,角频率和波数的色散关系式必须成立:
- 。
为了简化计算,只思考一维空间的波动,则波动方程式的一般解答是,
- ;
其中,方程式右边的第一项目表示往正 方向传播的波动,第二项目表示往负 方向传播的波动。
一个波包是一群波动的叠和,所产生的局部区域的扰乱。假若,波包是强劲存在于局部区域,那么,我们需要更多的频率来达成局部区域内的建设性叠加,与局部区域外的破坏性叠加。这样,从一个基本的波解答,一个一般的波包可以表达为
- ;
其中,因子 是由傅立叶转换的常规而设定,振幅是线形叠加的系数函数。
逆反过来,系数函数可以表达为
- ;
其中, 是波包在初始时间 的函数形式。
所以,知道波包在时间 的函数形式 ,借由傅立叶转换,我们可以推演出波包在任何时间的函数形式。
例如,选择初始时间的函数形式为
- 。
经过一番运算,可以得到
- 、
- 。
这个波包的实值部分或虚值部分的非散色传播展示于前面动画。
再举一个有色散传播例子,思考薛丁格方程式,
- 。
其解答的色散关系式为
- 。
简化问题为一维问题。经过一番运算,满足初始条件 的解答是
- 。
观察这波包的色散行为。取解答的绝对值,
- 。
这色散波包传播的群速度是常数 。波包的宽度相依于时间,根据公式 随着时间增加。
[编辑] 参考文献- J. D. Jackson (1975). 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 (2nd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ISBN 0-471-43132-X.
- Leonard I. Schiff (1968). Quantum mechanics (3rd ed.).
London
: McGraw-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