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于当所行,止于所不可止”说反了
刘从军
读《贾平凹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一书中的《夜籁》一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当学生的时候,血气方刚,常要作以济天下的人物,莽撞撞的闯进社会几年,弄起笔墨文学,一事无成,才知道往日幼稚得可怜,不觉心灰意懒,且‘行于当所行,’‘止于所不可止’了。”
以上引文中贾平凹所引用的“行于当所行,止于所不可止”明显错了。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行于所当行”应理解为“行走于应该行走的地方”,“所当行”应是所字结构作宾语,而“当所行”就不好理解了。
“止于所不可不止”应理解为“停止于不可不停止的地方”,而“止于所不可止”却成了“停止于所不可停止的地方”,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恰恰相反,这成什么话?
其实,上文所引的这句话出自苏轼的《答谢民师书》。原文是这样的:“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您给我的书信以及诗赋杂文,看了多遍。差不多就像行云流水,最初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常常在它应该流走的地方流走,在它不能不停止的地方停止,文章的脉络线索非常自然,千姿百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