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南高考课改的三大亮点

(2011-11-21 08:59:33)
标签:

教育

云南省

水平考试

高考

进行

分类: 校园-关于成长
    近日,云南省教育厅和云南省招生考试院对外发布了《云南省2012年新课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方案》,并公布了2012年云南省高考被告“语数外+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学业水平考试量化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式,满分变为772分。
    看了云南省2012年高考的最新政策后,小鱼儿非常支持。虽然这种模式里,仍旧有许多陈旧的招生考试习惯在里,但,这,充分体现了云南教育部门开始从某些方面和某些角度进行高考招生及考试过程的整顿。不得不说,如果每一个地方的教育部门都可以象云南省此次的教育部门进行的这次改革一样的话,那么,未来国人对高考就不会再有这么多的顾虑,而且中国的高考制度也将会逐步走向完善。
    就小鱼儿个人以接受过中国与美国教育的经历来看,此次云南省高考课改拥有以下几个亮点:
    第一个亮点,英语听力改革
    通常,我们认识到的高考英语听力,那都是在高考的时候,与英语考试是一起进行的,而且在此次考试过程中,只能考一次。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同时考其他课的时候,还要准备耳机等一类的东西去考英语听力。这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都对学生来讲是一个压力和负担,而且也会增加学生们的准备时间。此次云南省高考课改称新的高考英语听力和口语可以考两次,而且均是在高考前进行。也就是说,考生们可以在一年的时间里,参加两次听力和口语的考试。考生可以同时参加两次,如果第一次觉得考得不是十分理想的话,就可以参加第二次,而且计入总分的是成绩好的那一次。就如美国的SAT是一样的,一年内可以考好几次,而且有效期是两年,这样学生们就可以选择最好的一次进行报分。还有就是,此次听力和口语考试与笔试分开,这样也会让学生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考试。听力考过后,就可以完全静下心来准备笔试。这样对于他们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也会有一个好的时间安排。
    第二个亮点,学业水平考试量化成绩
    在小鱼儿上学的时候,一直没有听过这个概念,当时我们考的只有什么会考或者是结业成绩,这个可能是后来教育发展的一个结果。但是,小鱼儿分析后发现,其实这个学业水平考试量化成绩与我们当年的会考成绩有点儿类似。都是同样的打分标准,只不过,现在这个要计入到高考成绩中去,而我们那时,只是把会考当成是你有没有参加高考的一个资格标准。如果你当时会考没有过的话,学校就不会允许你参加高考。这其中的道理,相信大家都十分明白。而此次刚好,如果你平时学习好,那么你不用担心你的学业水平考试量化会低,而这样做也会让那些临场发挥不好的学生找回点平衡。这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我们在高考的时候,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所以,用平时的一些量化的成绩来衡量,也是十分值得的。中国高考一分定天下的时代可能也会随着这个课改的改变而改变。
    第三个亮点,综合素质计入高考分数
    可以准确地说,以前的中国高考录取规则多招的是一些会学习的学生,也就是所谓被称之为书呆子的人,即使是那些其他素质非常好,而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却是没有机会进入大学的。此次云南改革后,把综合素质加到里面去,不得不说,这是所有改革里最最令人叫好的。这个综合素质不再是用考试的方式来衡量,而是由老师和同学等对考生作出文字性的描述,包括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等,会全面而客观地记录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等情况,这样也可以给那些招生的学校一个书面上的判断材料,让他们看到这个学生哪些特征是适合自己的学校的。这种素质综合性的评价,类似于美国的那种他人的自荐书是一样的道理。这会让招生的人除了看到分数外,能够了解并认识你的最好的一个途径和方式。

    不过,虽然改革放在这里,但是实行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难度在哪里,难度就在于,如何防止虚假。我们知道,纸式考试方式虽然不能完全杜绝作假,但是至少能把大部分假挡在门外。但是,此次加入了综合素质计分的话,那么作假就会更多。因为有些学生可能会通过虚假的评比,同学和老师会给他虚假的评比而让其得到较高的一个综合素质评分,这样会增加他的高考分数。这就是难点。因此,如何辨别这个材料的真实性,就显得尤其重要。中国人,不是小鱼儿不相信我们中国人,而是我们中国人已经习惯了用虚假的手段来进行某些利益性的收获。
    
    当然无论如何,此次云南的高考课改不得不说打开了中国高考招生政策改革的一个先河,是值得我们赞赏和提倡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