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http://s1/bmiddle/001MGPhtzy6HUvw6Fs4e0&690
济南出土过汉代杂技俑,(女子拿大顶)几厘米高的小陶人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可见杂技活动出现在汉代,而之后再没发现过杂技俑。这一组唐代越窑青瓷杂技俑非同小可,(高17厘米上下)她们在表演杂技的同时,两个少年在打太极拳。三个女子表演柔功,拿大顶,屈环腰,头足接。三人体态丰臃,梳三种唐代流行的发髻,眉心点彩,穿练功鞋和梅花紧身衣,都在用力表演各自的拿手好戏。一少年则全神贯注地躺在莲花座上抬腿举掌撑起一片荷叶式道具,荷叶上,一个少女在拿大顶。太极拳起源于唐、宋、明哪个时期一直争论不休,这两个少年太极佣充分证实了中国的太极拳起源于唐代。
http://s13/mw690/001MGPhtzy6HUxj8PYEcc&690
唐宫廷举办的坐部伎和立部伎伴奏的杂技武术表演晚会
http://s15/mw690/001MGPhtzy6HUw45nWe0e&690
童子托起的 荷叶上,女子在做柔功。
http://s11/mw690/001MGPhtgy6F1Zjx3u29a&690
生动的杂技和武术表演
http://s5/mw690/001MGPhtzy6HUwDWqJm84&690
http://s5/mw690/001MGPhtgy6F1Zoasx6c4&690
女子曲环腰
http://s16/mw690/001MGPhtgy6F1Zri0mXcf&690
女子拿大顶
http://s10/mw690/001MGPhtgy6F1ZwO61P19&690
女子头足接
http://s2/mw690/001MGPhtgy6F1ZAyNz391&690
少年表演太极拳
http://s14/mw690/001MGPhtgy6F1ZFJNw1cd&690
耍杂技的体态丰臃的女子发型和衣着
http://s16/mw690/001MGPhtgy6F1ZHLRevaf&690
底部的细小支钉痕
http://s8/mw690/001MGPhtgy6F1ZJd5ob77&690
千年腐蚀的痕迹
唐宫廷举办的杂技武术表演晚会
http://s11/mw690/001MGPhtzy6HUw1ovtE7a&690
http://s8/mw690/001MGPhtzy6HUwjVkEff7&690
釉面现老化、萎缩斑纹
这一组杂技武术瓷俑在中国乃至世界体育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她用实物证实了杂技和武术在唐代就已经风靡于世,她的套路和技巧在唐代就已经形成了。她们的出现填补了中国古代体育文化(武术)发展实物的一项空白。从胎、釉、工上分析,这几件体育俑符合唐代的“秘色瓷”特点,但秘色瓷太过于高寒难及,还是将它归纳为“越窑青瓷系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