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w690/617d5597gx6Dr3EYDO840&690
友曾携他的宝贝成化斗彩七龙贴金大灯笼来访,我考察了灯笼上的“七龙”来历,友悦,说他祖上传下两个瓷灯笼,他父亲得此花灯笼,另一个为他的伯父所有,白灯笼,但夜里放光。我不信,天方夜谭。今他果真提来了白灯笼,宝光温润,细看是永乐脱胎甜白釉,器身遍布缠枝牡丹花,仔细看那花那八道弦纹是凸起的,线条与釉表一样白嫩,但不是划花,不是刻花,不是雕花,是用牙膏状的管形物盛上釉膏在灯笼壁上“捏”滴画成的画,这种技术曾在唐碗上发现过,属于“挤釉”制作。令我惊奇的是灯笼壁厚仅有0点8毫米,与他的“花灯笼”一般厚,是正儿八经的“脱胎”瓷!高也是38厘米,如此高大的瓷器制成薄如蝉翼的“灯笼”极难,制作脱胎瓷器,据说匠师要在精神饱满状态下才能动手,耗费几百个工夫,稍微一抖就会戳破前功尽弃。这大灯笼不知神人何为。质如白糖,真是“惟恐风吹去,还怕日灸消”。那“捏滴”画成的牡丹是一次即成,勿需草稿一次性在诺大的灯笼上“画”出一丝不苟的多枝多叶多棵相缠的牡丹花,那艺师又有多大的功力!我的惊讶是接连的,友从衣柜里拿出一黑大衣将白灯笼蒙上,要我钻进头去看,那白灯笼竟然真的在黑暗中显现出温和的白蓝色的柔光!看底款,依然是用“捏釉”挤出的用花带圆圈围住的四个篆体小字:“永乐年制”。呵!这是600年前大明永乐皇帝的宫中夜明瓷灯笼!史料没有记载,前人没有传说,瓷灯笼会自己发光,奇珍之器!现今出现在市场上的装饰发光瓷是瓷器烧制完成后用夜光粉或硅酸盐绘制发光图案,再入窑低温烧成,因为夜光粉和硅酸盐过900度高温即会转化不再发光,而这灯笼的釉面和花卉图案是和瓷胎一起烧制的,敲击声音清亮,窑温要在1300度以上,据说2011年景德镇组织3家窑厂耗资500万仿制高温夜光瓷没有成功,北京的瀛方斋古瓷器鉴定专家钱宝成先生曾鉴定过他平生第一次见到的元青花夜光梅瓶,认为夜光瓷在元代开始创烧,到明代达到顶峰,存世器极少。他认为是制作夜明珠的下脚料做釉所制。虽有道理我认为不妥。夜明珠是萤石磨制的,皇宫里不在乎那点点下脚料,这件脱胎甜白釉瓷灯笼是朱棣皇帝命人将用制作夜明珠的材料制成粉浆,用牙膏状的管型器将“珠膏”在脱胎的灯笼壁上捏出了遍体牡丹花,再入窑高温烧成了亘古绝今的瓷灯笼!
但夜明珠发的是绿色的莹光,它为什么是白色光?萤石是多颜色的,高温烧烤不改变颜色吗?用它制作的“膏泥”为什么与甜白釉一样白颜色一样的温润可人?
这里边一定掺有其它配方,若不然景德镇早就试验成功了。
难解之谜,古人的伟大和睿智,有时候超越现代的聪明人。
没见过的(包括专家)定有不同意见,但只有四点可以断言:莹润的釉面包浆,削刮得薄如纸的38厘米高的灯笼体,娴熟绝世的“捏滴画”,发光的“夜明珠”似的物体,这不是今人所能想象和制作的。
我嘱咐朋友:这可是人间奇宝,翟某人花一亿二买一只明代的小青花碗,你这瓷灯笼从珍贵和科研价值上要超过小碗百倍!当小心保管!
友曰:祖传我,我传子孙,管它什么钱不钱的,咱自在!
是啊,管他谁人说什么的,瓷之冠,没比的!
http://s15/bmiddle/617d5597gx6Dr49CKdw1e&690
黑布遮盖下发光的瓷灯笼
http://s15/mw690/617d5597gx6Dr3YQg7s0e&690
瓷灯笼底足 可见釉厚半毫米
http://s12/mw690/617d5597gx6Dr46ca4H0b&690
瓷灯笼内部 可见包浆温润
http://s10/mw690/617d5597gx6Dr5Cmt85b9&690
用釉膏挤滴的缠枝牡丹花
http://s9/mw690/617d5597gx6Dr4fwwEE08&690
永乐压手杯上的篆书款
http://s11/mw690/617d5597gx6Dr4jsrAm4a&690
瓷灯笼上捏滴的篆书款 与永乐压手杯上的篆书款近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