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苑杂谈》之四十九~~中医的诊金

(2011-07-14 20:09:10)
标签:

樟树

诊金

回扣

儒医

药店

杂谈

分类: 医苑杂谈

《医苑杂谈》之四十九

中医的诊金

熊光明

    长期以来,国家规定医师看病只收极低的挂号费。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历时三十多年,医师初诊的挂号费为一角,复诊为五分钱,再无其它诊金,中西医都一样。如此低的挂号费简直微不足道,医师的工资报酬主要来自于药品销出的差价、手术费、检验检查费等等。直至十多年之前,因市场物价和职员工资上涨,挂号费逐渐调高,江西省到2005年最后一次调价时为止,挂号费调至每诊一元,初诊写病历加五角,给病历手册再加五角钱。除此之外,还增加了门诊诊查费1~3元(小医院1元,中等医院2元,大医院3元)。此外,还规定专家门诊副主任医师收诊查费4~6元,主任医师收6~8元。以上诊金标准仍很低,不足医师劳动服务成本的十分之一,医师的报酬还是靠销药、手术和检验检查费的收入。由于诊金太低,专家名医供不应求,为此某些医院增设了专家名医的预约挂号费,每诊标准由一百至上千元不等,但仍是供不应求。于是产生不少号贩子,内外勾结,成批买进,拆零卖出,抬高价格,赚取丰厚差价。但这与医师无关,医师的报酬收入,还是来自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标准待遇。

    纵观当今医师诊金畸低,远不足补偿回收教育培养医师和医师劳动服务的成本,那么历史上中医的诊金收费情况如何,医师如何谋生养家呢?且听我一一道来:历史上的中医师主要有五类,即官医、儒医、道医、商医和民间医生五个类别。先说官医。官医又可分为太医和随军医二类。太医即皇家医生。经朝廷选拔入京,送入太医院,主要为皇帝及皇亲国戚医疗服务。太医既是医师又是朝廷官员,有一定的品级,享受与官吏相同的丰厚俸禄(薪金)等福利待遇。随军医大多是外科和骨伤科医师,属于军队的编制,享受与相同级别军官的军饷待遇。官医看病都是职务服务,都不收取诊金。但如果服务及疗效好,常会得到皇家或官方的赏赐,也可能收到病家的红包。李时珍就在太医院干了数年,后为了编撰《本草纲目》辞职回乡,才得以成功出书。再说儒医。儒医是中国历史上中医人员的主体。俗话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古代不少秀才儒生,一旦科举失利,便改行学医行医;也有人做官后仕途不顺,回乡行善从医,成为儒医。儒医分布全国城镇乡村,人数最多,服务最广,作用最大,是历史上中医队伍的主力军。儒医一般不悬壶挂牌,只开方不卖药,不标价收费。也就是一般不收取诊金。多数儒医都是殷实富家,其行医也多是行善积德的公益慈善事业。三说道医。道医来源于少数修行的道士,为衣食生计所迫,受炼丹合药术的启发,转而学医行医。早在东晋时期,那位擅长炼丹合药,编著《抱朴子》丹学医著,很有名的“葛大仙”葛洪就是高水品的道医。因擅长炼丹制剂,道医大多精于中医外科和骨伤科,也专于针灸拔罐推拿按摩功夫。道医诊病都依例收取诊金和药费,也接受各种馈赠。还有些道医改行投军,成为随军的军医。四说商医,商医多是药店商人或其子弟,经家传或拜师学医后,兼而行医 。也有社会名医被药店收编聘为商医。商医获利以卖药为主,一般只收药费,不另收诊金。商医都在店堂诊室坐诊,又有药工配药制剂,其规模可做得很大。如北京的同仁堂药行,南昌的黄庆仁药栈和樟树的长春大药店等都有名医坐堂行医。商家为获取好名声,把生意做大,有时会发起、参与赈灾施药等慈善公益事业。五说民间医生。民医又有坐医和游医之分。坐医是有固定住所,接待患者上门求医的专职医生,游医则是无固定住所,云游四方,寻病上门服务的流动医生。民间医生的成分十分复杂,有持一技之长用以养家糊口者,也有混迹江湖,骗人钱财者。有正宗中医,用医技服务者;也有半巫半医,用迷信疗病者。

    我早年学徒时,老师之中就有儒医、商医和民间医的多种成份。属儒医有八位,其中一位是晚清秀才,余者也都是富家子弟,他们都因科举巳废,功名无望,改而从医的。医术最好,名气最大的一位是中医内科医师。解放前他家是大地主,本人是地主少爷,求诊者都尊称他为“某少爷”。少爷医师十分清高,对上门求诊者都会施诊,为之诊脉开方,从不标价索收诊金。凡亲朋好友请其出诊,他会免费上门服务。对品行不端者求其出诊,他一概辞之,给上百银元也断然不收,回绝不去。属商医者有三名,二名是药店老板,因自学中医,自配制剂成为坐堂中药外科医师。他们诊病收取药费,材料费和治疗费,一般不单独收诊金。另一名是药店老板的儿子,先学中药,后学中医,学成后坐店行医,擅长内儿妇科,也是只收药费不收诊金。属民间医师者也有三位。一位是乡医,他只读了《医方集解》和《汤头歌诀》二本书,便学成行医,且以上门巡诊为主。他养了一匹马, 每天骑马走村串户巡诊。他自定标准,收取诊金,因医技不错,服务周全,颇受乡民欢迎。另二位,一位是拳师兼骨伤科医师,一位是省中医专校的毕业生,都游走江湖行医,既开方,也施药。既收诊金也收药费,看人要价,似无标准,有时会与药店串通吃回扣。据老师介绍,过去民间医师吃回扣的方法有二种,一是加价提成,二是暗语扣药。提成的做法是医师带领病家来药店配方购药,医师将处方放在柜台面板上,再抓起柜面压纸的戒尺压在处方上,发出加价提成索要回扣的暗号,并嘱掌柜照此比例批价发药。压尺的方式有压一只角(表示加价提成四分之一)、压一截(表示加价提成三分之一)和压一半(表示加价提成二分之一)三种。待病家付款取药离店后,医师会返回药店结账,领取加价回扣,而病家丝毫不知。扣药的做法是医师带病家来药店配制膏、丹、丸、散制剂。医师将处方给掌柜后,会用暗语黑话告知掌柜该处方中有某一种或几种贵重药品是回扣药,先照处方核价配方,转去后堂加工时将其扣留,待医师返店时提取。回扣钱和回扣药都是医师与药店勾结,蒙骗病人,不当得利的失德行为。过去中药店的业者都熟知此类行规和黑话暗语,为了多做生意,药店都会照此办理。如药店不愿蒙骗病家加价给医师回扣,接处方的掌柜药师会将压方的戒尺移开,以示拒绝。此时医师会对病家说此店配方不全,换去别家药店购药,再用戒尺压处方,发出暗号洽谈加价吃回扣事项。也有的药店掌柜认为回扣比例太高,将医师压一半的戒尺移压为三分之一,或将压一截的戒尺移压为四分之一。此时医师如不提异议,则视为同意降低加价比例,事后按降低的标准领取回扣。这种讨价还价的过程全用暗号及暗语来洽谈,病家在场一无所知。

    游医串通药店,蒙骗病家吃回扣本是旧社会的江湖陋习,是正当中医十分厌恶的不耻勾当。但谁都没料到当今吃药品回扣已成为全国各级医师的普遍行为。医院越大,医师的回扣越多,有的回扣大于工资甚至数倍于工资。医师不但吃药品回扣、还吃医疗器械的回扣,如骨科医师吃接骨钢板,心内科医师吃心脏支架等等。每笔扣额少则上千,多则超万。虽然近些年有些著名中医专家的预约挂号费被号贩子抄至数百元,有点偏高,但与药品回扣相比,几乎微不足道。沧海桑田,世事变幻。旧社会江湖医师吃处方回扣,还须亲自去药店暗语洽商,求药店扣给,而当今的医师吃回扣却都是药业公司的医药代表上门求你用他的药,只要处方开出,医药代表会日清月结,主动将回扣送来。新近政府为了防止医师和院长吃药品回扣,改由市区县政府及卫生局统一采购药品,统一零差价配送给所管辖的下属医院。岂料上面配来的药价比先前医药代表给回扣的价格更高,甚至翻倍。有人分析,此举改医师分散吃回扣,统一到上级集中吃回扣,肥了官长,蒙了社会,害了病人。时至今日,药品的回扣越来越强,医师的诊金越来越弱,中医的诊疗越来越差,中医的传承越来越少,中医的振兴和发展也就越来越难了。

-----本博文章,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盗用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博主联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