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苑杂谈》之四十七——中医的崇古迷局

(2011-06-10 15:21:37)
标签:

中医经典

儒家思想

宋元四大家

阴阳五行

两面性

对立性

差异性

转化性

分类: 医苑杂谈

《医苑杂谈》之四十七

中医的崇古迷局

熊光明

    有人说中医是一门崇古薄今,泥古不化的学科。其理由:一是中医不论对错,唯古是尊。例如,两千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说人体是左肝右肺,明显与事实不符,但历经各朝各代,至今乃无人去改错纠正。又如最古的中药典籍《神农本草经》有不少错谬或迷信的内容,如把含汞(水银)有毒的朱砂列为久服能轻身延年的上品药,把制作炸药的原料硝石也列为口服“无毒“ 、“久服轻身”的“天地至神之物”,也属“疗五脏十二经脉中百二十疾”的上品药。二是中医界凡有学术争论,其是非对错都以古为标准。争论各方所列举的依据都是最古的《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或次古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典医著的条文。至于宋元明清之后的创新学说,则不能算是说理的依据。清朝的中医教育家陈修园所著中医启蒙教材《医学三字经》开篇就说:“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辩,圣道彰。伤寒著,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李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后作者,渐浸淫,红紫色,郑卫音。”这就明明白白的认定,唐朝之前的几部最古老医著是中医万世不变的真理标准,以后各朝各代无论有多少新的医著,无论有多少创新学派,都是浸淫的红紫色,都是不合格的郑卫音。

    这就使中医的创新发展走进了停步不前的死胡同。是什么原因让中医陷入死胡同呢,这源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流。盖因自汉朝之后,占垄断地位的儒家学说一直坚持崇古, 视古为尊,以古为优。如认定尧舜是最英明的帝王,认定尧舜朝代是中国最繁荣最幸福最欢乐最合理的的时代,认定周朝的社会制度是最完美最理想最向往的社会制度,认定孔孟之道是唯一正确之道,认定四书五经是万世不变之经等。儒家的崇古封建思想对同时代的中医学说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在其束缚下,中医学界同样形成了尊崇古经,贬低后学的共识。

    但中医二千多年以来,特别是唐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如金元四大家学派的创建(刘完素创建寒凉学派,张子和创建攻下派,李东垣创建补土派,朱丹溪创建滋阴派),明朝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创新中药学,清朝叶天土、王孟英和吴鞠通等创建温病学派等(创新了中医对传染病和流行病的治疗方法,提高了这些病种的临床疗效)。此外,还有中医外科、妇科、儿科、眼科和骨伤科等各临床专科的创建发展,也都出现在宋元明清朝之后,这就使人十分困惑。 读者也许会问,中医坚持崇古尊古,却又能突破创新,这是为什么? 粗看十分矛盾,但深入分析,发现有其多方面的原因。

    先说崇古的原因。一是源于中国封建社会主体思想的束缚。二千多年来,我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尊上崇古,受其束缚,中医的思想也自然会尊上崇古。二是出于学术规范的需要。无规矩不成方圆,各行各业都需有行业规范和学术标准,便于择优去劣,兴利除弊。由于中国历来重哲学轻科技,重推理轻实验,因此以阴阳二元对立统一学说为核心的中医哲学思想就当然地成为学界的规范和标准,使崇古尊古成为中医的行规。三是源于古典中医阴阳学说的普适性。由于以《内经》为代表的古典中医所确立的阴阳五行学说,因其对立统一、运动平衡的辩证推理,能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进行分析推理,具有最大的普适性,使中医的崇古成为不可推翻的真理。四是源于中国社会的封闭性。因中国历来都是封建农耕社会,长期闭关锁国,其崇古唯上的儒家思想和中医文化从未受到外来文化思想的冲击,使之牢不可破,经久不衰。

    再说中医又能创新发展的原因。一是因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疗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迫使中医改进创新。二是因物质条件的不断增长,资助和促进了中医诊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三是因失势文人从医的不断增多,扩大了中医教育,促进了中医的创新发展。四是源于中医理论的兼容性。就像儒学能兼容改造佛学道学和蒙满回藏等外族外来文化思想一样,中医也能兼容外族和外来的医药技术,丰富扩大中医的创新发展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中医既在颂古崇古中改革创新,又在改革创新中颂古崇古。既以古为尊,唯古至上;又融古入今,化古为新。这真是一个迷局,让人们看不清摸不透,难于理解。笔者横直看,上看下看,里看外看,粗看细看,看了五十年,终于看清了它的真相,了解到中医崇古创新两面性的深层次原因。究根问底,原来中医崇古创新的两面性源于中医核心理论阴阳的两面性、差异性和转化性。由于阴和阳本身就是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这就注定中医会有崇古与创新的两面性;又因阴阳的对立表现在它的差异性,其中有量的差异也有质的差异,如旧与新的差异,劣与优的差异和落后与发展的差异等等。在差异的转化中必然会发生新取代旧,优取代劣,创新发展取代守旧落后的运动变化。

    澄清中医崇古的迷局,点燃中医创新的炉火,让中医发展的步伐走得更快更好更成功!

-----本博文章,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盗用转载!转载请与博主联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