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苑杂谈》之二十九~~中西医癣病的异同

(2010-09-16 19:17:59)
标签:

日本

癣病

西医

中医

真菌性皮肤病

健康

分类: 医苑杂谈

《医苑杂谈》之二十九

中西医癣病的异同

熊光明

    癣是什么?癣病是什么?中西医各有不同的说法。先讲中医的说法。平心而论,由于历史的局限,中医对癣病的认识、界定和分类,远不如西医准确。中医对于皮肤病往往只是参照自然界相似的物象,采用取形比类的方法来命名相关疾病。古人看到有些皮肤患病后,患处会长出像苔藓一样的东西,有时很痒,有时会痛。于是,就用苔藓的藓字来给这类病取名字。为了有所区别,古人将藓字的草头去掉,换上病字头,于是“癣”字就诞生了,各种癣病也随之先后被命名了。到目前为止,中医用“癣”字来命名的皮肤病有圆癣、奶癣、桃花癣、马桶癣、牛皮癣、蛇皮癣等等。可惜中医的癣病与西医的癣病绝大多数完全不同。

    西医所指的癣及各种癣病的病名是先经日本译成日文,再由日文转译成中文的。由于日文中有大量的汉字,我国几乎是直接搬过来使用。据说当年日本翻译西医癣病时,这个癣字正是从中医宝库中拿去的,后来再回到中国成为西医的病名时,却与中医的癣病大不相同。

    究其因,乃中西医观察判定疾病的方法根本不同。中医是凭肉眼观察发现皮肤的异常,出现苔藓样变来确认癣病,而西医则是用显微镜,找出皮肤病变组织中的真菌病原体,再依据发生的部位来分别命名的,西医用癣字命名的皮肤病有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甲癣和花斑癣等等。西医认定和命名癣病有二条标准:一是皮肤的病变形状像苔藓,二是病因是真菌所致。

    近百年来,西医界定癣病的这二条标准逐渐被中国社会各阶层所接受。绝大多数民众都深知这二条标准,都明白真菌致癣的确凿病因。从此极少有人了解中医的癣病,还坐使绝大多数中医癣名成了完全错误的病名,成为中医乱取病名的铁证。

    纵观中医的癣名,除圆癣与西医认定癣病的二条标准相符外,其余中医癣名无一相符,无一是真菌致病。如中医的奶癣实是西医的婴儿湿疹,中医的桃花癣是西医的单纯糠疹,中医的马桶癣是西医的接触性皮炎,中医的牛皮癣是西医的神经性皮炎,中医的蛇皮癣是西医的鱼鳞病等等。

    而对西医的癣病,中医反而不叫癣。叫什么呢?如西医的头癣中医叫白秃疮、肥疮、癞头疮、瘌痢头等,西医的手癣中医叫鹅掌风,西医的足癣中医叫足湿气,田螺疮、臭田螺、足丫烂疮等,西医的甲癣中医叫灰指(趾)甲,鹅爪风等,西医的花斑癣中医叫汗斑癣和紫白风等等。此外,还有不少由其他真菌发生的皮肤病,因患处外观非苔藓形状,二条标准缺少第一条,为此西医不以癣病取名,改取其他病名。如念珠菌毛囊炎、孢子丝菌病、着色霉菌病、放线菌病和足菌肿等。这些真菌性皮肤病,在中医都不叫癣。中医把念珠菌毛囊炎叫做湿痱,把念珠菌甲炎叫湿甲,把孢子丝菌病叫陈肝疮或蝼蛄串,把放线菌病叫附骨疽。对着色霉菌病和足菌肿等真菌性皮肤病,中医尚未界定取名,分别按溃疡或肿疡性外科疾病来辩证治疗。

    至今,世界各国和国内各界几乎全都认同西医的定癣标准,都确立以真菌为病原的皮肤病为癣病。而抑杀致病真菌,也就成了最基本,最有效、最普遍、最正确的的治疗方法。对被中医叫做各种“癣”的非真菌性皮肤病也能辩证施治,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几十年来癣病的治疗一直是对症治疗,风平浪静、水波不惊。不料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别有用心的中外商家突然发现“癣”是一种好东西,这种难治好,慢慢治,无风险的小病能炒作出一片火热的大市场,挣进大把白花花的银子。于是,先冒出了一种洋味十足的药膏,电视里显现出它治脚癣像拔草一样,干净利落,连根拔除。在密集广告的连续轰炸下,此药膏迅速热销,捞足了银子,炒响了牌子,至今仍是治脚癣的第一品牌。

    奇怪的是,字该洋品牌癣膏上市热销之后,中国人的脚癣却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越来越难治。此时,聪明的本土药商发现了难得的商机。洋的不行土的上,药膏不行药水帮。于是一种称为纯中草药,纯天然,十分奇特,一次根治脚癣的药水闪亮登场了。同样在大量广告的诱使下,迅速热销,几乎与洋癣膏平分秋色。多少年过去了,此奇特癣水虽然不能一次除净癣病,但确有疗效,且没有洋膏的副作用,多用几次,效果更好。不久这个癣药水品牌,使这家小药厂发展成上市的药业集团公司,不仅捞足银子,炒响牌子,还争足了面子,要问这是为什么,请听下回分解。

    下一集的题目是:千变万化谈癣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