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5ZJ(大洋塅-永豪楼)
标签:
福建土楼历史旅游文化杂谈 |
永豪楼位于永定抚市镇,属于大洋塅土楼群的一个特色楼,永豪楼与永隆昌楼相距不远,同处于抚溪的岸边,据抚市《黄氏族谱》记载,它正式的名称叫“五福楼”,抚市《黄氏族谱》记载,十三世祖黄宠斋有5个儿子永赓、永豪、永桂、永聚和永歧,当大儿子长大时,赶上了永定条丝烟风靡国内,由大儿子永赓出外打市场,二儿子在家料理烟丝产品,其它儿子帮助生产及料理,兄弟齐心用力做烟丝,终于发家致富,建了永豪楼。大楼工程浩大,所请工匠,木匠,瓦工等在工地浩浩荡荡地忙着,楼建好之后,也没有楼名,据传,在永豪楼工作的工人回去时,别人问他在什么地方干活,工人说,在永豪楼打工,从此,楼名便由此传开。事实上,楼主请了当时著名的文人墨客为此楼取了专名的名字叫“五福楼”意味着五个兄弟一起幸福。
永豪楼始建于1831,历时七年,并经十一年装修,占地面积106000平方米,约十五亩地,分为十个单元,260多间房间,主楼高达6层,院落呈前低后高之势,前院设有学堂与武馆,当为本族子弟学文习武之设,全楼用青花岗铺路,天井,以及镶大门与大小厅堂的门框,门栏,门槛,做金鱼池等等共用去4500块青花岗,大门口建有关刀坝及码头。耗资约为35万两白银,是全国造价最高的民房古楼,从单体占地面积来说,比附近的永隆昌楼的两座方楼(福善楼与福盛楼)都大。
以抚市镇的永豪楼,永隆昌楼的规模与国内山西著名的乔家大院相比的话,乔家大院规模显然相形见绌。

与永隆昌楼一样,有很多的石碑刻字,历史遗物,这座楼也是一座活生生的博物馆!上图门正对场地的方向,也就是“资之深”左侧(看博文第一幅全图可看到),也有一个门,这个门也有楹联,据传,为本族子弟习武馆,如下。
拍完了正堂,我从正堂的一侧,沿着进来的小门出去,我要去拍正堂后面的那座主楼。

下图永豪楼,永隆昌楼,闽西最大的天后宫位置实图,有较多文字及历史说明的楼景基本都在下图了。

看完了抚市三四座大型豪家大土楼,又看了附近大型土楼,附近还有很多高度及规模不亚于永豪楼和永隆昌主楼的土楼,我没办法看到文字记载及楼名,当然,完全重现这些大型土楼,恐怕是一笔不菲的开支,由单独一方出资(ZF,楼主)都不现实。我以为,即便现在无法完全重修,给一些大型土楼上楼名牌子,挂着文字说明牌子,卫生方面稍整顿一下,这样,就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旅游区,开支不大,却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先人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可以让后人体会敬仰和学习的,这一方面,附近的岩太村土楼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岩太村土楼群离这里大约十多公里,规模和档次是没办法和大洋塅土楼群比的,总之,这里是福建土楼群历史渊源较远,规模及档次最大,这是我的个人看法,。
下图是永豪楼的高空俯视图。
上图从左到右的门楹联拉近如下。
在安之居的右边有一些房子,据传是用于读书学习的文房,而正对面也有类似结构的房子,是用于学习武功等之类课程的,安之居侧边的文房门边,也有个石碑,上面有刻字,也有楼有历史,如下。
石碑旁边的楼房门前也有楹联,据传此屋为本族子弟习文馆,如下。

与永隆昌楼一样,有很多的石碑刻字,历史遗物,这座楼也是一座活生生的博物馆!上图门正对场地的方向,也就是“资之深”左侧(看博文第一幅全图可看到),也有一个门,这个门也有楹联,据传,为本族子弟习武馆,如下。
我先从‘安之居’这道门进去,里面的过道如下。
刚进安之居,往右侧看,有一个门,居然也有楹联,如下。
继续往前走,过道如下。
上图左则有一个拱形小门,这个小门就是通向正堂,我从这个小门进入正堂,可以看到对面也有一相同的小门,如下。
侧门周围的屏风,如下,下图最右边的门就是我进来的弧形小门。
我迅速走到上图那屏风似的门前,转身对着正堂,开始拍正堂周围的楼景,如下。
下图正常左中右三图。
下图大堂正面近图,反光比较厉害,又有些雾了.呜呜,正值中午,老天爷都看不起我这平民百姓,不让我领略候门美景。
这个正堂前端上方有一个匾,匾上有字,因为在外部,反光厉害,拍了好几次,没办法拍好,下面是最好的一次,姑且当参考,当时,我特意拉近看,还是没办法看出名堂,据传是皇帝赐品,候门深处,处处是精品呀。一怒之下,上网查了一下,果然,也有人拍了类似的图,虽然清晰,还是没办法看明白其中的文字,显然,皇家精品,凡人难于领略!
我所在的位置再退后,就有一个屏风了,屏风上面又有字匾,下图都可以看到里外两个匾了,如下。
屏风上面有字,如下,这一张是最好的,拍了好多次,反光太厉害,我的武器就只有这水平了,虽然拍得不好,但比前段时间去初溪村集庆楼拍照时,还是好得多,初溪村集庆楼里的一些说明,全是用反光极强的面板制作,用普通数码相机拍照,无论站在那个一角度拍,基本是一蹋糊涂,所以要想拍好图照,最好用单反相机(正在用力挤腰带,准备跳入坑......),而且,一定要准备偏光镜,这时,我也深刻地感到,没有好武器,人间一些美景佳图是没办法领略的。
拍完了正堂,我从正堂的一侧,沿着进来的小门出去,我要去拍正堂后面的那座主楼。
我来到永豪楼的正门院子,正门的前方就是正堂,如下图,停着一辆摩托车地方,就是正堂的背面,我上面拍的图都是正堂。有楼梯可以上正堂,因为是二层,我没上去了。
从上图的位置,我转身,就可以看到永豪楼的正门,写着“五福楼”,这是永豪楼的初建时,采用的正式名字,据传,这个正式楼名自建后,居然不被人了解和称呼,外面的人到这里,都称永豪楼,即当初建楼主持者永豪。
直接上了永豪楼最高处,把镜头伸出窗口,发现这楼虽高,但要拍全图,还是偏低了,回来查了一下所拍的图,感觉,可能是是我当时相机的镜头拉近了,不停地拍,忘记了把相机退回全景。下图是永定抚市的一些新区,前方钢筋水泥是抚市镇新区,热闹的集镇区在我的背后五百米开外,有一个集镇街道,在集镇街道,如果不问当地人,恐怕找不到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我处的位置是抚溪古镇旧区,集中大片古方土楼,好象没看到圆楼。
上图,只拍到正堂的楼顶,其它的楼层都叠在一起了,没法看出层次。但永豪楼的侧楼则看得比较清楚,如下。
没办法,只好跑到别的窗口,拍附近的其它土楼,如下,画红色粗线圈起来的是规模宏大的天后宫(即妈祖庙),这个天后宫保存着原汁原味的古代戏台,屋粱等,从目前的史料看,它是闽西最大的天后宫,应该也是国内保存最好的大型天后宫,以后再说吧。
在抚溪河对岸看永豪楼如下图,楼大门外,也是抚溪一个古码头,当初,永豪兄弟就是通过这个码头把烟丝运到全国各地,据传,历史上永定烟丝商业达到顶峰时,在大洋塅土楼群里及抚溪岸边,至少有七八个大型商号在运作,现在在土楼群里,到处有四层以上的土楼,大部分有院子,院子都有名有字有商号名,只是经历时间久了,楼名及商号都被岁月磨灭了,所以,大洋塅土楼群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土楼群,是一个密集度最高,大型方土楼最多的土楼群,可惜,大部分的土楼正在荒废,楼名正在剥落,巨大的土楼躯体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繁华已经远去!

下图永豪楼,永隆昌楼,闽西最大的天后宫位置实图,有较多文字及历史说明的楼景基本都在下图了。

看完了抚市三四座大型豪家大土楼,又看了附近大型土楼,附近还有很多高度及规模不亚于永豪楼和永隆昌主楼的土楼,我没办法看到文字记载及楼名,当然,完全重现这些大型土楼,恐怕是一笔不菲的开支,由单独一方出资(ZF,楼主)都不现实。我以为,即便现在无法完全重修,给一些大型土楼上楼名牌子,挂着文字说明牌子,卫生方面稍整顿一下,这样,就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旅游区,开支不大,却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先人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可以让后人体会敬仰和学习的,这一方面,附近的岩太村土楼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岩太村土楼群离这里大约十多公里,规模和档次是没办法和大洋塅土楼群比的,总之,这里是福建土楼群历史渊源较远,规模及档次最大,这是我的个人看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