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超演——演说者的恶鬼与菩萨们
(2014-05-19 14:20:17)
标签:
于沈浩男性超演娱乐 |
随着上周五第七期超演播出,超演盲选正式收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在各位朋友的捧场鼓励之下,我的“我看超演”系列也不知不觉写了六篇,能坚持这么久这实在是鄙人随性动笔之初所万万没有想到的。那么作为这一阶段的最后一篇观后随想,应该写一个怎样的主题呢?我想了很久,觉得还是不妨来谈一谈当我们作为一个演讲的爱好者、“围观者”,从理论走到实践,最后真正能站上演讲的舞台,最后需要克服的一道障碍。
前面六篇中我们谈过了很多的演讲技术、技巧、方法、本质,我们都知道,演讲是说话的艺术,但是我们也都晓得哪怕是最熟练的具备了这些的技术方法的很“会说话”的人,恐怕距离上台演讲也还是差的很远。那么究竟是什么阻挡着我们距离演讲舞台的最后一步路程呢?或者说对于演讲,到底有什么是那么“可怕”的东西在妨碍我们呢?在我想来,答案就是“观众”。
唐代有位大臣名叫裴谈是当时著名的“妻管炎”,在女权高涨的唐代,“惧内”的名人不可胜数,但裴谈独因此留名,乃在于他把惧内这档子事儿进行了理论化,提出了妻子的“三可畏”之论。他说老婆这个东西,“少妙之时,视之如生菩萨,安有人不畏菩萨?及男女满前,视之如九子魔母,安有人不畏九子母耶?及五十六十,薄施妆粉或黑,视之如鸠盘茶,安有人不畏鸠盘茶耶?”,说的是有理有据。在我看来,对于演讲舞台上的演讲者,或者是对于想要走上演讲舞台的预备演讲者,“观众”之可畏可怕,也恰如这三比。
所谓生菩萨,即我们现代白话所谓活菩萨是也,演讲者走上舞台面对众目之睽睽,无论事先准备多么充分,都难轻松自然。观众一则以喜演讲者就会受到莫大鼓舞,观众一则以忧又会让演讲者心怀惴惴,至于观众一怒一躁乃至给予嘘声,那舞台中央的演讲者就更如天崩地陷不能自处。演讲者受摆弄至此,这“观众”们岂不就是活菩萨么?譬如这期的两位演讲者,屠洁和关昕,两位都是主持人出身口齿伶俐外形不错,可谓色艺俱佳原本是很有实力的选手,但在我看来都没有达成完美之演说。屠洁演讲前半程的几个高潮点,现场观众反应不如预期,让屠姑娘后程其实很有些方寸大乱;而另一位关美人就更加可叹,原本靠外形和台风加分,观众捧场使得前半程顺风顺水,可惜最后一个关键论据不讨巧失了观众的支持,乃至落选。这都是“观众”一喜一恶生杀予夺的活例子,如此生菩萨,演说者岂能不畏?
所谓九子鬼母,说的是佛教中的恶罗刹,其性情极其残暴于王舍城中食人之子,但又极爱其子,虽有五百儿女,可被佛祖藏匿其一就哭天抢地痛不欲生,以至于最终悟道转性成佛。演讲场中的观众也是如此,他们心理潜意识守护其固有的观念,也正如九子母爱其子一般,演讲者若斗胆触动,就有可能招致其雷霆之怒。本期有位辩手出身的马薇薇,演讲之犀利台风之飒爽,堪称本期最强演说者之一,但她就被乐嘉导师挑刺为演说虽佳与观众交流却不足。作为一个“职业选手”马薇薇难道不知道演说中与观众交流的重要性么?当然是知道的,但正因为她是了解与观众交流之厉害的“个中老手”,所以她才心生畏惧,尤其是当自己演说略有些攻击性色彩的时候,外表看似精明强干的马薇薇也难免在心理上对观众“不觉生畏”,甚至于在潜意识中回避与观众的现场反应互动。而本期另一个为我所欣赏的选手,英文辅导教师刘旸,他和前期的同行李承远都不约而同的谈了教育的问题,而且两者的主题也颇有相通之处。但他和李承远一贯如注的演讲方式,就截然不同不同,刘旸相当刻意的在控制演说的快慢节奏,原因何在?无非就是因为两者主题虽然有相通相近之处,但李承远着眼教育减负是有一定社会认知的,而刘旸的主题是更多一些常识突破性的,所以刘旸不得不时刻掌控观众情绪。呜呼,台下“九子母”们竟让演说者如履薄冰至此,演说者又岂敢曰不可畏?
所谓鸠盘茶,说的也是佛教中的恶鬼,它容貌极可怖又专主梦魇,我们在恶梦中所遭遇的各种千奇百怪的可怕场景恐怖遭遇,就大多与鸠盘茶有关。而演讲舞台上,演讲者所面对的观众也往往有这样的特点。演讲是说话,又不同于说话,说话的对象是一个几个,演讲的对象则是“N”个。面对单个或少数的对象时,我们很容易把握对方的观点意识,从而找到说服的方法;但是走上被N个听众,N种观点,N套思想包围的演讲舞台,观众意识横流着眼点各不相同甚至可能彼此就有冲突矛盾,演讲者要说服这个形同神散的整体,难免会感觉按下葫芦起了瓢,根本就是一场你永远无法预知下一个场景的噩梦嘛。譬如说这起的“扑克寻人”义士沈浩,原本他所从事的打拐寻人是相当正能量的社会公义事业,他的故事经历也原本是非常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的内容。但观众的多样性和他们思维角度的深度与广度就是让人如此难以把握,比如对于沈浩公义寻人方式的问诘,可能就让他很有点始料未及,这种观众思想“跑偏”,对演说者的演讲效果的打击也往往是致命的。相比沈浩,本期另一位出色的演讲者肖晓,就颇有点左右逢源的意味,站在一个男闺蜜的角度来告诉男生们“女生怎么想”,这天然就具有了一种中立讨巧的立场。对于女性观众来说肖晓的演说内容是知心传声筒,对于男性观众来说,肖晓得演说是打入女生内部的窃取情报的“男特务”。这种左右逢源的立场设定,无疑是肖晓可以放下包袱传达观点很重要的一个设计。而演说者对于演说要费劲心思至此,也无非是诡变的鸠盘茶们,实在是太叫人害怕了的缘故。
总而言之,演讲的技巧和方法是能够通过外界的学习模仿,从而相对简单的掌握的。但是面对“菩萨”和“恶鬼”们如何斗志斗勇,则是需要依靠演说者自身的灵机应变和经验积累,很难口传面授。不过总体来说,根据这些成功者的经验我们也不难看出一个相对的规律性,即演说要克服观众所带来的影响,最终要的原则是“了解”。这既包括预先了解观众的组成,了解他们可能思想意识;也包括对自身的了解,了解自己的演说命题与社会主流意识的契合程度,是大有共鸣还是小有对抗。只有搞清楚这些,演说者才能选择正确的演说策略去取悦“菩萨”降伏“恶鬼”。
当然,归根结底这些技巧的掌握,还得是多说多练,从酒桌聚会到小型舞台,一步一步寻找机会主动开口逐步积累经验。演说之道没有天才也没有捷径,有的无法都是日积月累涓滴成渊的经验养成。正如民国时期的著名演说家任毕明所言:演说之道无它,心黑脸皮厚而已。此虽笑谈,但亦足与各位有志演说的朋友们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