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外媒体热捧《人文颂》的N个理由

(2013-10-14 22:20:46)
标签:

热捧

海外媒体

广播电台

理由

要义

杂谈

921日晚,巴黎。

这一幕,值得镌刻。无论是在中国音乐史上,或是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史册上,这都是值得镌刻的一页。据国内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为迎接深圳原创大型儒家文化合唱交响乐《人文颂》应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的演出,法国第三大全国性日报——《解放报》就用了四个整版的篇幅对以《人文颂》为典型代表的深圳文化建设进行了详尽报道;法国古典音乐广播电台也在演出当天设立“深圳日”,从早上7:00至晚间22:00,滚动进行《人文颂》的主题播报。这也是欧洲当地媒体,第一次针对深圳进行节目的特别编排。演出获得巨大成功,海外上百家媒体争相报道,并对来自中国的声音一致好评。

这不仅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声音,也是深圳向世界发出的声音。在万众瞩目的世界舞台上,西方交响乐首次对中国儒家文化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演绎,奏响属于中华文化的最强音。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潮水般长达五分钟的掌声和欢呼声响起,饱含着1300多名海外观众对这曲人文与和平颂歌的赞赏。这足以让全世界的华人感到自豪。

这样可喜的一幕为何会出现?为何《人文颂》会受到海外观众以及媒体如此狂热的追捧?首先,这与中国国力不断提升,在世界各国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密不可分。中国正处在最好的时代,中国以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身份,站在世界舞台上。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的文化也需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推进改革创新,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人文颂》应运而生,它标志着深圳步入文化发展新阶段——作为中华文化的使者,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与世界文明对话交流。据深圳市委外宣办主任韩望喜回忆道,通过法国当地媒体前期的报道,《人文颂》已经在法国有了一批粉丝,演出当天,一名音乐爱好者携全家驱车从300公里外的洛林地区赶到巴黎来聆听,而演出中,观众们在每个乐章结束都报以掌声,演出结束后更是全体起立鼓掌,等待乐队返场,如是五次。

其次,《人文颂》以交响乐的形式诠释儒家文化,让西方更易于理解,这也是《人文颂》受到外媒热烈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法国古典音乐广播电台总裁艾迪安·梦热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政经领域,中国发展迅速,而文化存在于政治与经济之中。他认为音乐内在特别重要,因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都能理解音乐,音乐也是在国家间建立合作,发展和平的最好方式。《人文颂》用编钟、古琴与长笛、小号相结合,用西洋交响乐呈现东方儒家文化,就像是一把打开中国文化大门的“声音钥匙”,向世界人民传递中华文化最富人文价值的精神核心。深圳特区报评论员、专栏作家陈冰认为:深圳的《人文颂》以国际通用的音乐形式,传播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直击儒家文化要义——仁、义、礼、智、信,这样的传播方式显然更加有效。

当然,《人文颂》演出之所以能大获好评也归功于为其在台前幕后奋斗的艺术工作者。《人文颂》最初的创作灵感来自《神州和乐》,这是深圳交响乐团组织创作的一部佛教音乐作品,在韩国演出引起轰动。有感于此,《人文颂》总策划、深圳市委宣传部长王京生萌发了用交响乐的形式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想法,于是开始构思和组织文学创作。在早期的《人文颂》脚本创作中,多个创作团队都拿出了几个版本。文学脚本最终由深圳市外宣办主任韩望喜博士根据王京生的总体设计执笔创作,经过反复打磨修改而成。对作曲家王宁来说,创作《人文颂》音乐部分也是个挑战。为了找灵感,他曾六上山东曲阜,辛勤耕耘了三年,先后创作了三个版本。除此以外为了让音乐更具国际性,创作团队邀请著名指挥家卞祖善、陈澄雄、新加坡华乐团音乐总监叶聪、香港中乐团音乐总监阎惠昌、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乔尔·霍夫曼、美国作曲家詹姆斯·史蒂芬森、美国指挥家保尔·波利夫尼克等国际著名音乐人参与其中。

 如今,中华民族正走向复兴,这是一个伟大的中国梦,而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核心价值得到世界的认可与尊重。《人文颂》正是承载着这样的期望,借助交响乐的形式,代表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进行交流沟通,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的思想精华。它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