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练书法转眼已经一年多时间。
近日,在微群里发了几张书法小品。曰之小品,是因为这几张是在办公室利用废弃的文件纸背写的,文字不大,字数也很有限。
微博发出之后,几个喜欢书画的博友发现一个“问题”,我的落款均放在文字右侧,这与传统书法置左落款的规矩有悖,有人好奇、有人赞赏、有人质疑。实际上,原因很简单,文件纸上墨汁不容易干,落款放在右边写可以不弄脏手。
实际上,我也一直有这个疑问:为什么中国书法是从右到左、至上而下书写的?于是上网进行了查索,说法有几个,其中有一个我比较认同。具体如下:
古人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竹木片,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册”字就是简牍的象形字,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方便。所以,书写也就是自上而下,从右往左了。古时竹简的书写,是一片片单片写好后再装订的。
从汉字的特点和人的生理习惯来看,一个字的笔顺自然是从上至下来、从左到右方便。如果从右往左横写,写左半部时,毛笔势必挡住右半字形,不便于安排结构,影响结字的美观。而每个汉字的末笔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写完上一字的末笔紧接着写下一字的起笔,竖式书写比横式书写更便于笔势的连贯。
汉字书写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古代,上为君,为父母;下为臣,为子女。右为大,左为小,“无出其右”就是没有超过的意思。
这样的答案是不是很有趣?
http://s6/middle/6179ffc2nc1b304a8bed5&690
http://s13/middle/6179ffc2nc1b2f2fe9ccc&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