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汪华故里的汪氏宗庙

标签:
佛学杂谈 |
“祠堂高耸郁云烟,松柏苍苍不知年”。肃穆而磅礴的宗祠曾经是一村一族最显眼气派的大型建筑,它不仅是祖先魂魄的栖息之地,也是后代子孙祭祀列祖列宗的肃穆之所,同时也是徽派建筑艺术的典范和当今我们了解徽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绩溪县历史上建造的祠堂很多。据有关资料记载,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我县大小祠堂有340余座,可当时绩溪县全县的人口也只有八万余人,可见封建社会徽州建祠之风何等盛行。然而,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破除封建宗族制度等原因,祠堂从此未再建造。几十年来,原有的祠堂或一部分被拆除,或一部分改作他用,也有一部分由于长时间未能得到修葺而坍塌。如今,完整的宗祠在我县已是屈指可数。
县城:
二都:高山一座(不详)
三都:尚田一座(达公派)
六都:坦头三座(世承祠、承祖祠、绳祖祠,建公派)
八都:余村一座(俊公派)
九都:孔灵一座(达公派)
十都:雄路一座(爽公派)
十一都:梧村一座(上门叙伦堂.俊公派)
十三都:北村中坦一座(惇本堂)
其实,嘉庆十五年统计的绩邑汪氏宗祠数字并不准确,内中遗漏甚多,如闾川的永思堂、汪村的敦裕堂等都明显未计在内。在加上清嘉庆以后的道光至民国期间,绩邑还有一些汪姓村庄在建的祠堂,以及解放后由歙县东乡划入绩溪的龙溪坦头、大源、里外洪坑等汪姓村庄,至解放初期,绩溪县汪氏宗祠总数约在50座左右。经笔者调查和不完全统计,散布于翚岭南北大大小小的汪氏祠堂还有:
1.
2. 十三都的中半坑汪氏宗祠(彝叙堂.爽公派)
3. 岱下汪氏宗祠(积庆堂.俊公派)
4. 德锦汪氏宗祠(叙伦堂.建公派)
5. 上岭前汪氏宗祠(文远堂.俊公派)
6. 十四都西坑头汪氏宗祠(叙伦堂.达公派)
7. 十四都西坑头汪氏宗祠(小祠堂.达公派)
8. 登源周村汪氏宗祠(上祠堂.俊公派)
9.登源南观汪氏宗祠(俊公派)
10. 六都坦头汪氏宗祠(叙伦堂.建公派)
11.汪村汪氏宗祠(画堂.俊公派)
上述的汪氏宗祠大部分建筑面积都不大,属小祠堂规模。只有岭北六都坦头村的汪氏宗祠(世承祠)有五凤楼、仪门、廊庑、天井、享堂、寝室,三进五献,飞檐翘角,山墙高耸,气势恢宏,具有徽州大祠堂的建筑格局。
在尚存的祠堂中,德锦汪氏宗祠因属县历史文物,上岭前汪氏宗祠因为建设蓄能水库,由县政府修葺和异地搬迁外,中半坑、岱下、西坑头和坦头的汪氏宗祠皆为族亲自己组织重修,惟登源”汪王故城”内的明代建筑——祭祀新安迁祖叔举公的的“司马公祠”,破败不堪,至今未能得到修葺。
http://s1/bmiddle/001MFRzJgy6UBMl54GYe0&690
http://s13/mw690/001MFRzJgy6UycO8Mfq5c&690
http://s15/mw690/001MFRzJgy6UycQwttAde&690
http://s16/mw690/001MFRzJgy6UycSF8Kz7f&690
http://s5/mw690/001MFRzJgy6UJLRSbPua4&690
http://s15/mw690/001MFRzJgy6UJLV0NyK1e&690
http://s12/mw690/001MFRzJgy6UJLYkctBdb&690
http://s5/mw690/001MFRzJgy6UydshCLi2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