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博报道
据广西新闻网消息,2009年10月2日,经过6年多的努力,侗族大歌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族大歌是一种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可分为鼓楼大歌、男声大歌、女声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混声大歌、戏曲大歌等等,其曲调悠扬,旋律优雅,多声部和谐独特,演唱技巧极高,在国际上被专家喻为“天籁之音”,享誉国内外,已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江县梅林乡凭侗族大歌,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民间艺术之乡”荣誉称号,获得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据悉,目前,三江县已把侗族大歌引进了中小学课堂,让儿童从小受到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
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专家在研讨会上透露,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22个项目,中国此次被批准列入名录的项目在数量上高居榜首。
据介绍,列入名录的22个中国项目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邓敏文在研讨会上解释说,侗族大歌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是贵州省,但是这个成果是属于全中国300万侗族人民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