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记戚继光杂谈 |
分类: 行万里路 |
戚公祠位于福州于山上,周围有茂密的树林相伴。在这里,立着一尊伟大的“神灵”——抗倭名将戚继光。
走进这间祠堂,抬头仰视,面前是一尊戚继光的雕像。他头戴金冠,身穿一袭金龙围绕的战袍,衣袍上的一条巨大金龙,正怒目圆睁,目视前方。戚继光右手紧握,搭在腰间,左手持一把金色宝剑,剑柄在灯光下闪烁着微光。目视他的脸庞,黝黑的脸庞显出几分凝重。
在雕像的右边,记录了戚继光40多年的戎马生涯。他智勇双全,多次率领“戚家军”,“飙发电速,率摧大寇”,创下了中国抵御外辱的又一辉煌。
戚继光于嘉靖三十五年八月,作为参将首战宁波以北的龙山所,三箭射杀三个倭寇,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在后来的“战台州”、“宁德横屿岛战役”、“牛田大捷”以及“平海大捷”中,戚继光熟练地运用多变的鸳鸯阵,大败敌军。特别是“仙游解围战”,戚继光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中,将倭寇彻底击溃,基本解决了东南倭寇之患。
在战斗中,谋略是重中之重,武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展示戚继光赫赫战绩的同时,同样展示了戚继光在武器发明上的贡献:石炮,通体白色,是戚继光改造的火器;瓷蒺藜,炮弹上“长”了刺,有些像苍耳,是世界上第一颗“手榴弹”;竹节炮,炮身多箍,形似竹节,是中国最早的舰炮之一;望杆车,用于观望敌人。
不只是战斗,戚继光在文献方面,也有许多贡献。《练兵实纪》是他的用兵之道;《止止堂集》是它的诗集,《纪效新书》是他训练士兵的教本。
由此看来,戚继光不单只是一位出色的将领,一位出类拔萃的文人,更是一位万人敬仰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