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为什么要倡导教育科研?我们通常会从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方面去理解,甚至只是定位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对教育科研价值的一个曲解,也是很多学校教师教育科研热情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研究,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对教材的研究,对课堂的研究,无疑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学生学的累,教师教的苦,这是目前好多学校的通病,我们也常常感叹,凭借一己之力,一校之力,改变起来很艰难,这时,教育科研无疑就是一个法宝。通过科研,指导学生科学学习,教师科学施教,学校科学管理,这样一下子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效益,管理效能。教师和学生苦教苦学的现象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得以改观。
我们还会发现一个现象,一个发展较好的学校,一般都是教育科研水平比较高的学校,教师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观点、新思想,课堂生动有趣,教师控制能力强,师生精神状态良好,学校发展进入良性轨道,后劲十足,学校当中很少有师生对立,管理层和教师之间对立的情况,师生关系,校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十分和谐。这时我们可以发现,课堂只是一个表现,对学生的教育也是一个外在的东西,教育科研真正改变了的是教师内在精神。
通过教育科研,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在管理中,得到学生的认可,在课堂上,得到学生的认同,在学校,受到老师的好评,教师渴望尊重和赏识的心理得到了极大满足,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的。从课堂,从学生那里得到的幸福才是一个教师一辈子的幸福。这种幸福的感觉又会弥漫开了,成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个美丽瞬间。师生的良好户动会极大的促进一个教师的精神世界的改变,促进教师的成长。
因为教育科研事关教师幸福,所以,在教育科研制度的建设上,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固定的研究模式,强制的教后记之类的反思,还有华而不实的各类科研项目,很容易让教师产生厌烦,不仅无法获得教育科研带来的幸福感,更多时候却成了一种负担。当教师从内心抵制的时候,这时还能期望什么真正的科研效果?
同样的是教案管理,李希贵在山东高密一中的时候,做法却很独特。为了表示对老教师的尊重,对老教师的备课情况不予检查,但是可以依据资源的原则交到档案室,由青年教师借阅参考,期末,根据借阅率,发给一定的稿费。这种倡导性的措施,极大的鼓舞了老教师,他们都以借阅率为荣,不仅积极备课,精心准备,还从如何给青年教师提供参考入手,改进教案。
我们现在的弊端就是约束性的措施太多,鼓励性的措施太少,教师参与热情被剥夺,教育科研这样一个完全需要自主性的活动也被形式主义所害。
所以,要想发挥教育科研的价值,教师要有使命感,起初的参与也许是枯燥的,但是成就感会让我们坚持下来。学校管理需要改革,制度在教育科研方面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没有教育科研的文化氛围,要想形成科研热潮是很艰难的,同样的教师要想从中获得幸福,也就了镜中花、水中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