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导演般的摄影师——格里高利.克鲁森(中)
标签:
电影摄影师非主流摄影艺术家杂谈 |
分类: 我爱到无怨无悔的偶像们 |
看到克鲁德森的一些作品,会使人想起斯皮尔伯格拍摄的电影《第三类接触》,虽然摄影作品描述的只是一个片断,但足以使人产生一种惊悚而且非常怪异的感觉。
Crewdson的拍摄手法类似于电影,通过精细的布景来展现画面的非凡细节,具有强烈的叙事功能。
从这本《微光》的拍摄开始,库留德逊开始创立自己独特的工作方式,使用电影拍摄的团队和技术,作为一个导演来协调整个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制作工作,他把自己的作品叫做"单帧电影"。庞大的制作团队被划分为几个部分:摄影指导、打光、艺术指导、场地搭建、道具选择、以及后期的数码制作,作品中有的照片是在完全搭建出来的场地拍摄,有的则利用现场环境。库留德逊使用8X10座机拍摄,以保证精致的细节和大尺寸输出,作品大都选择黄昏时间的室内或室外场景,使用大量色温不同的人造光源,使得画面中细微之处的视觉要素得以凸显,显现作者的冷静和理智。
他所导演拍摄的就是生活在近郊的那些美国人,而这些美国人的生活环境正是他自己所熟悉的。
繁华下的落寞、因落寞显得抽象空旷的都市和郊区场景,使得这些用现实主义语言所表达的作品有一种超现实的迷幻感。
克鲁德森和制作团队仅仅是兴师动众的使用高科技手段来拍摄"决定性瞬间",从而被怀疑为摆拍的穷极奢华的末路表现,或者是对电影工业的依赖和模仿?从一向被拿来和艺术家做比较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来看,这些电影探讨的是宇宙宏观范围的人性主题,是开放的、外向的探索;与此不同,克鲁德森仅仅对某一特定群体的内心世界感兴趣,即后工业文明下形成的美国中产阶层的郊区家庭生活。如果能把他们联系到一起,电影只是在场景的调度、画面的形式方面给艺术家很多的启发和借用。事实上,真正从画面形式到表达内容方面对克鲁德森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已故的画家爱德华•霍珀(Edward Hopper,1882-1967)。爱德华•霍珀是二十世纪能够代表美国文化趣味的标志性画家,很多当代的画家、作家、摄影家及电影导演受其较大影响。他的成熟作品是表现美国中产阶层的孤寂内心的主题的油画,从作品中可以看到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浓厚绚丽的色彩和精妙的光影效果,表达出美国大萧条时期经济盛衰过程中的中上层人士的精神面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