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才能当好父母?

(2013-08-12 14:11:39)
标签:

育儿

如何向孩子表达爱

吓唬孩子

怎样学习当父母

尊重孩子

分类: 育儿
    几个三岁左右的小朋友聚在一桌吃饭。一个小男孩没有专心吃饭,吃两口便跑出来玩。她的妈妈好几次大声吆喝:“再不坐好吃饭,警察叔叔就来抓你了!”每次听到这句话孩子便跑回去坐好吃几口,但一两分钟后又跑出来,妈妈便一直重复她的威胁。
    我正好坐在这个小男孩的妈妈旁边,觉得需要给这个妈妈提个醒。于是我告诉她用警察来抓孩子的方式吓孩子不好,委婉地问她:“你不担心以后孩子看见警察会害怕啊?”这位妈妈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太难管了,关卫生间都没用,就是只有说警察来抓他才有用。她说:“我会跟他说警察是抓坏人的,如果他做坏事,警察就会来抓他。做好了就不会抓。”
    我并不认同这位妈妈的教育方式,但这种教育方式却很是普遍。在没有孩子之前,我是一个脾气急躁而专断的人,对孩子没有耐心,总是认为如果孩子不听话就得好好教训。在自己当了母亲后,尤其当孩子进入两三岁第一个叛逆期阶段,我在不断地认识孩子的同时,也重新审视自己,经过了无数次的自我否定,才能初步摸索出教育孩子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当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便是在没有读懂孩子的前提下,沿用习惯的方式,任由自己的情绪支配,而去否定、责备、训斥、吓唬、打骂或者纵容孩子。大多数人对孩子说话的时候,大多是根据自己的原始动物脑直接蹦出的对行为直接作出反应的句子,而不是经过大脑前叶理性思考过滤后说出的话。比如当孩子扔东西(这是孩子某个阶段的自然反应),很多父母第一反应蹦出来的句子是:“不要扔东西!”而很少是:“积木是用来玩的,不是用来扔的,来,我们一起玩!”当孩子自己倒牛奶果汁等,不小心到洒到桌子上时,很多父母会喊叫:“小心!你看你看!倒洒了吧!”而很少会说:“哇!宝宝倒牛奶倒得真好啊,只洒了一点点!”
    不同的说话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过多的否定、责备、训斥、吓唬、羞辱、打骂或者纵容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要不对自己丧失自信,对监护者过于依赖,或者会变得更叛逆野性,朝着违背父母意愿的方向发展。记得我生完二宝跃跃后的几个月内,对宽宽的关注减少,两岁半的宽宽开始变得不安和叛逆,他扔东西、乱发脾气、摸自己的生殖器、抠鼻子等等我们不喜欢的方式,希望以这些不良行为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发泄他的压力。那时一家人压力都很大,尤其是宽宽爸白天上班晚上还要照顾闹情绪的儿子,他的情绪也会极低。于是各种沮丧心情会转化为对孩子不断的否定、责备、训斥、吓唬,宽宽爸甚至尖叫动粗打骂。而所有的这些只能导致宽宽越来越叛逆,越来越难带。那个阶段我与宽宽爸为教育孩子的事经常争吵,大家都非常难过。困惑之余我从各种育儿书中寻找解决方法,那段时间我见缝插针地狂啃育儿书,达到每周吸收两三本的进度。后来我每晚在孩子睡着后,与宽宽爸定时进行15分钟左右的讨论,讲讲我读到的一些教育理论和技巧,以及我们在教育宽宽中有哪些问题,并头脑风暴一下该如何解决。宽宽爸慢慢地被这些育儿理论和技巧吸引,有时候我们一聊便是一个小时。且喜人的是我们把这些技巧运用在宽宽身上,很快地发现宽宽开始变得越来越快乐,越来越合作。那些常常被我们挂在嘴边的恶劣行为,如扔东西,胡闹等等,在我们几乎忽视的状况下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这些理论和技巧不会让宽宽变成郎朗或者姚明,但却让我们一家人变得非常快乐,宽宽也变得非常合作。因此要想去改变孩子,首先得改变的必须是父母。我深信每个孩子都是纯洁无暇的,当你发现你的孩子存在某个问题,你便得马上去审视自己的管教方式是否存在什么问题,发现它并加以改正,便能改变孩子。《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当你躺着病床上准备接受手术,医生走进来对你说,“我没有一点专业技能,但因为深爱着我的病人,我决定根据习惯来为你进行手术。”如果听到这句话,你肯定赶紧逃跑以求活命。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光凭习惯而不学习一些技能,是难以教出好孩子的。
    我们的父辈为了生存没有任何学习当父母的条件,只凭借习惯把我们教养成人。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学习的重要性。很多看似平静的湖面,内在必定也有无尽波澜。我的父母凭借习惯教养我们,我们长大后却存在与我们没法正常沟通的问题。
    宽宽爸是怎样转变的?我首先让他去尝试找找自己每天对宽宽说话时,有多少个否定性的词汇,如“不准”、“不能”、“不要”、“别”、“你看你看”等等,然后让他尽量不用这种类型的词汇对宽宽说话。宽宽爸没有告诉我他数了有多少个(我数过他严重的时候两个小时内会有十几二十个),但只一两天时间,他可能忽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这些否定性的词汇便开始越来越少,父子俩嬉戏打闹的时间却越来越长。
    这些否定性的词汇越来越少后,我们开始发掘宽宽的优点,再细微的优点我们都拿出来放大赞赏。当我们想进行批评时,转念改变为表扬。如孩子准备扔东西,你的第一反应是“不要扔东西”这句话,你咽下去不喊出来,然后直接把他手里准备扔的东西拿掉,用行动告诉他不能扔东西,并和颜悦色地对他说:“宽宽拼拼图最厉害了,妈妈最喜欢和宽宽一起拼拼图了。来,我们一起拼拼图吧。”把即将到口的批评转变为表扬,这一点对于父母来说很难做到,我很庆幸我们做到了。我们也以奖励贴纸表扬好行为,再以贴纸换零食的方式,让宽宽为了得到贴纸而不断地重复好行为。一个好的行为重复21天便会成为一种习惯,现在宽宽再也没有不肯刷牙的现象了,因为已经成为习惯了,没有贴纸也会乖乖刷牙。
     其实总结下来教育孩子的方法都大同小异,就是宽容和接纳孩子的任何情绪,以尊重的口吻跟孩子说话,常常向孩子表达爱和关怀,给孩子的行为立界限,学会欣赏孩子,把主语“你”改成“我”或者“我们”,用孩子的视觉看问题!涉及到不同的情景会有不同的处理技巧,但大方向都离不开这几点。当父母的不怕学不会理论,就怕在细节上跟自己较劲。例如有一次宽宽爸的一个行为惹得宽宽没有安全感,还不太会表达情绪的宽宽开始以发脾气的方式大闹。我在抚慰的时候跟宽宽爸说,他只要抱住儿子告诉他:“我是爱你的,不是有心伤害你”之类的话,宽宽便会停止哭闹。宽宽爸为宽宽的闹情绪正在气头上,且因为面子下不来,死活不肯说这样肉麻的话,还质问我说:“你觉得这样有用吗?”于是宽宽一直哭闹不止,晚上睡觉也常惊醒哭喊。
    宽宽爸至今仍没学会的是跟孩子说话时蹲下来平视他的眼睛,其实蹲下来跟孩子说话是尊重孩子最基本的一种方式,但相信很多中国父母都难以做到。我有一次蹲下来看宽宽指给我看的他想拿的厨房吧台上的一个东西,才发现平时自己觉得并不高的吧台,在孩子的视像中却高得可怕。那当成人高高在上地给孩子发出指令时,对孩子而言是多么恐怖!
    当父母是需要学习的!在美国我经常看见一些美国父母在孩子面前蹲下来,第一句话便是:“Thank you for listen to me.”(谢谢你听我说),道别时或挂电话前总是会说“我爱你!”时,我便非常感叹!感叹这种关系的融洽,感叹不善致谢和表达爱的中国父母,是多么需要不断地学习如何为人父母!
    我们不能只顾着为孩子的未来赚钱,还要为孩子的现在而学习!先否定自己,让自己做一个新生的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便是父母自我完善的过程,教育孩子不能靠习惯,而要靠学习!爸爸妈妈们都来互勉充电吧!为了我们深爱的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