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名人堂】徐山林:山高林深茶当家

(2014-05-20 22:18:35)
标签:

聚焦陕茶发展

陕西好茶榜

出彩陕西茶人

茶贵人

文化

分类: 西安名人写真

巴山五月乱飞花,流光溢彩醉万家。

一夜春潮翻碧浪,千园万垄爆新芽。

茶姑清歌羞汉水,商贾飞舟乱如麻。

远方来客不思酒,清明争饮陕南茶。


这首诗应节应景,是徐山林老先生于91年为紫阳茶撰写的一首茶诗,已收入《安康诗词选》。一见面,徐老就把这首诗给了我们。小编斗胆,紫阳茶改成“陕南茶”。


一踏进徐老的办公室,便有一种明亮的感觉。房间收拾得很整洁,书也堆得高,办公桌,书案上都放满了书。徐老精神矍铄,热情的引导入座,看不出已是八旬老人。


徐老自小在安康长大,工作后又主政安康,在省常务副省长任上也主管茶产业的发展,一辈子爱喝茶,没离开过茶。说到茶,徐山林底气高昂,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徐老热爱家乡,退下来之后还多次去汉中安康商洛考察茶产业的发展。其中平利县天书峡就是他最爱去的地方。陕西传统名茶女娲银峰就产自这里。这次,为了做好采访,和领导搭上话,小编特意准备了女娲银峰的明前新茶极品。让一杯茶开启徐老的岁月旅程。


http://mmbiz.qpic.cn/mmbiz/6ELHBwdkrFibYhMwdjOT1ibnpeEk4XjPkdsGer06XVLYfgZ4fNSsE02KBSvsXHrMTicC6VJabD55WrXAOIACibxt4g/0



一片树叶,山高水长桑梓情


“我小时候新茶下来,哎呀,那个时候是先在锅里炒一下,同时把水烧滚,100度的开水,趁着杯中炒制的茶叶还是热的,浇上去,冲一杯喝,那个香啊。”


能看出来,这是古稀老人对于童真的回味,也是青春少年徐山林关于茶最真切的记忆。


徐山林家祖籍江西丰城,清代初年迁来陕西安康县城。祖父时开一以经营食盐为主的小商号,家境还算殷实。1935年当他出生不满周岁时,父亲早逝,家势衰落。母亲带着姐弟二人,以缝衣、洗衣为生,苦度日月,孤儿寡母,生活十分艰难。徐母是一位刚强有志的女性,她下定决心,无论吃多大的苦,也要让儿子上学读书,成为有用之人。她终年劳作,尚难温饱,不仅粗茶淡饭,有时晚上点灯买油也成难事。正如徐老在《碧水集•梦醒偶成》中所描述的:“清贫费筹隔月米,苦读最怯日黄昏”。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母亲的坚强意志,促使他从小养成了不怕困难,奋发向上,勇于承担的性格。


安康地处秦头楚尾,借汉江舟揖之利,汇四方各业客商,自古即为巴、庸、楚、秦诸种文化的交汇地。风俗的多样化,文化的多元性,使这里的人们有着不拘一格、富于包容、比较开放的性格。受这种环境的熏陶,徐老自小即喜欢博览群书,广增知识。


“陕西茶是中国最北部的茶,再往北就没有茶,也是开发最早的茶。历史上记载在在今天的安康汉中流域,秦汉时期这里就有了茶。繁衍着一个巴人族群,他们开始了茶园的种植。而且在秦汉时候,南方还属于未开发或者开发未够的年代。当时因为文明基本集中在关中和河南这一带。陕南的茶,首先离政治文化中心近,茶叶成为贡品。有史料记载金州(现在的安康)各县的茶叶就是上朝进贡的贡品。贡品第一是黄金,第二就是茶叶。三百万斤茶叶可以换三万匹马。”徐老继续认真地说着。


“什么叫茶马古道。茶怎么跟马联系起来呢?就是少数民族他需要茶叶,就拿这个马交易,就是换,马在边疆,茶在内地,这两个要交流就得弄一条路出来,古道就是这么个来历。那个时候的茶马古道是从安康把茶叶经过汉中,经过四川,再经过雅安,然后接近四川,西藏地区,以茶换马才形成了茶马古道。当时户县有两兄弟,在雅安专门接待茶马古道的茶商,财富达到了一百万两白银。”


“陕南人过去做茶,一般是把绿叶采摘回来,杀青以后揉捻,揉捻以后晒干。那个时候没有烘干技术,所以炒了之后要靠太阳晒,主要是手揉脚踹太阳晒。现在一想脚踩好像不卫生,其实脚要比手干净。量大肯定得脚踩。但是今有太阳,明就没太阳,尤其到了春季,这个气候很不正常,所以茶在晒的过程中就有了发酵,但是还没完全发酵,叫半发酵,所以茶汤就是黄的。咱们现在喝的这个陕南春茶是绿汤,红茶喝出来是红汤,黑茶喝出来是黑红汤,但紫阳茶那个时候喝出来的是黄汤。当时西北少数民族很认咱们陕西的茶,就叫陕青。那个时候陕青茶在西北很闻名的,就相当于今天的大红袍,西湖龙井啊。”


“安康人常常见面说吃了吗?下句就是喝茶吗?说明安康饮茶的风气很盛。现在人喝茶,方式很多。有泡茶,有熬茶或者煮茶。日本还有一种传统仪式,水是温的,然后把茶弄成沫沫,然后用个竹签一搅,搅之后沉淀,然后喝这个。还有往茶里加东西的,有放糖的,有放盐的,有放中药材的,还有放枣子,枸杞的。这个吃茶确实是很多种。我记得七十年代,陕西有罐罐茶,茶具很简陋,就是铁盒。里面一半是茶,一半是水,熬得这个稠啊。最后拿喝白酒的酒杯子,倒一盅或半盅,就像六七十度的白酒。就喝这个,哎呀,这一口下去舒服的很。”


徐山林先生曾有一联:魂绕汉江三千里,心系金州十万山。徐老也说,我没有家乡主义,但我有故乡情怀。


2005年,徐山林在他70寿辰之际,将他60年精心收藏的全部藏品,珍贵邮票、古今钱币、各种票证、珍贵书籍、名人字画等一万余件(枚)捐赠给他的家乡——安康市博物馆,建成“藏一角”展馆。时任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专门向他致信祝贺,信中说:“你将五十多年来的收藏品捐赠给故乡安康人民,你的崇高行为令人感动。这些珍贵的收藏品、艺术品,必将惠及今人,泽被后世”。时任陕西省省长陈德铭在给徐山林的贺信中说:“你倾心慈善,献大爱,扶危济困,功莫大焉!”“藏一角”开馆以来,万众瞩目,观者如潮。大家既为稀世珍品所吸引,更为徐山林的赤子情怀所深深感动。厚厚的几大本留言簿,见证着安康人民对徐山林的敬仰之情,有两副长联写道“山高名四海,林深藏一角”;“为官为人誉满长安德如山,能诗能书慈播三秦善成林”,表达了家乡人民发自内心的赞誉。


http://mmbiz.qpic.cn/mmbiz/6ELHBwdkrFibYhMwdjOT1ibnpeEk4XjPkdkZWbqG29roostDvUnuFCjcPqqUP4j0ia303sFLgSbx9FFHqSaYbqGyQ/0


一杯茶,淡心养性,大爱天下


徐山林爱喝茶,尤其爱喝焙火重的老乌龙。用他的话说,味重,和他爱抽烟的习惯一样。


作为政治活动家,徐山林同志曾在陕西省的重要领导岗位上工作长达20年之久。在繁杂的工作之余,他数十年如一日,创作诗词,潜心集邮,研习书法,热心慈善,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和好评。


“茶从文化层面来讲,也有她独特的味道。过去流传的茶文化,基本上以茶为媒介,增强友谊,交流,礼尚往来。所以过去的士大夫用茶形成一种茶道茶文化。但茶作为一种大众饮料,劳动人民就顾不得那么繁琐的规矩,就是用来解渴的,所以一下子饮茶就简化了。对于劳动人民还讲究,没那么多时间,我就拿来开水一冲或者一煮,这实际上是一种慢慢进化的过程。”


http://mmbiz.qpic.cn/mmbiz/6ELHBwdkrFibYhMwdjOT1ibnpeEk4XjPkdsIAflQib8jwvyZE4oA50XxibD2TcIohkZe9dS1UK7gZ47OXl5icEN4pIA/0


一亩茶园,情依汉江,心系民生


“陕茶全国叫不响,主要的是小而分散,各自为政。”徐山林说。


“陕南的茶一个县一个牌子,一个县几个牌子,哪个牌子也没有打响,所以陕南茶急需整合。省茶业协会就应该做这个工作。协会可以通过市场竞争的办法整合,让生产,加工,销售,朝专业化方向发展。”


“陕西茶产业发展要借鉴陕西苹果产业的成功经验朝前走。挖掘传统工艺;加强整合。要改变小而散,各自为政的局面。通过市场运作加以整合,来发展成集团型的企业。”


“科学务茶,创造独具特色的品牌。我记得在七八十年代,云南的茶就通到西北少数民族地方去了,人家都是机器烘干的茶,价格还便宜,对我们陕南茶的销路有很大影响。我们陕南的茶没有保持自己的独具特色。就像闽北乌龙人家保持了这个浓。比如说冻顶乌龙,我就爱喝,就跟我抽烟一样这个浓度大。又比如说龙井,也保持了基本上是嫩茶叶,武夷山大红袍、金骏眉也保持了它的颜色特点,碧螺春也是。陕南茶就靠太阳晒,半发酵,现在把这个技术特点给去掉了。我觉得应该支持和鼓励恢复陕南茶这个技术特点。你有红颜色的,绿颜色的,黑颜色的,我就要保持这个黄亮黄亮的汤色。任何一种产业没有一种独特的品质和优势,那不是大路货吗?你能造别人也能造,而且人家还比你造的快,你怎么能在市场上打开局面呢?这是我说的当前陕茶的突出问题。如何保持特色,独有的特色,恢复当年的传统技术,以这个来占领位置,屹立于世界名茶之林。”



结语:


对古稀老人徐山林来说,茶是那口黄亮黄亮的茶汤,是儿时的记忆。对勤耕不辍的徐山林来说,茶浓浓的,是一个伴侣。对作诗习墨的徐山林来说,茶是一种纽带,一种气场。对家国情结的徐山林来说,茶是安康的经济。对省慈善协会会长徐山林来说,茶是一种普济众生的情怀。对省决咨委主任徐山林来说,茶就是农民的收入和安宁。


还是那杯茶,还是那个人。



徐山林,1935年生于安康,中国作协会员,曾担任中共安康地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常委、陕西省常务副省长,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任陕西省茶业协会名誉会长、陕西省集邮协会名誉会长、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等,陕西省西部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长,业余酷爱收藏、书法、诗词等。

 


~

陕西好茶榜 | 陕西传统名优好茶低价团购正在进行!!!

金牛早、宁强雀舌、秦巴雾毫、三里娅毛尖、汉水银梭、女娲银峰、八仙云雾、象园雾芽、玉兰香雪,定军茗眉,等等,这些名字您听过几个?陕西有很多传统名茶尚待字闺中,历史悠久、环境好无污染、品质好营养足,需要喝!值得喝!也值得送人!189 9195 6216 在线恭候,或关注“茶贵人”订阅号好茶直送。


推荐阅读

新浪官微 @茶贵人


更多关于陕茶、爱茶的文章,请投稿至:tea_9@sina.com ,我们会在“茶贵人”的“3网2刊2平台”推广体系中广泛分享。茶因您而鲜活,“茶贵人”因您而精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