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书摘抄二七九——《宗白华全集(一)》
(2012-02-01 19:21:10)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摘抄 |
《宗白华全集》
&《游东山寺(一)》:振衣直上东山寺,万壑千岩静晚钟。叠叠云岚烟树杪,湾湾流水夕阳中。
&《游东山寺(二)》:石泉落涧玉琮琤,人去山空万籁清。春雨苔痕迷屐齿,秋风落叶响棋枰。澄潭浮鲤窥新碧,老树盘鸦噪夕晴。坐久浑忘身世外,僧窗冻月夜深明。
&《别东山寺》:游屐东山久不回,依依怅别古城隗。千峰暮雨春无色,万树寒风鸟独徊。渚上归舟携冷月,江边野渡逐残梅。回头忽见云封堞,黯对青峦自把杯。
&《赠一青年僧人》:师是丹霞佛可烧,我从火宅识灵苗。濠梁始信鱼知水,松岭今看鹤在霄。汩汩寒潮注江海,微微尘梦续昏朝。云霾月黑三千界,天遣斯人慰寂寥。
&唯心唯物,皆坠独断,盖心外无物,物外无心,心物二者,成此幻相,心不见心,无相可得,不生心则无自相。而超乎心物两者之上,立于两相之后,发而为心。
&是知世界,无论是真是妄,皆陷于我五官所觉,夹杂主观;其纯然客观之本体,不得而知……客观者,唯主观之所见。
&思有是非而无真妄,于是,知思想为宇宙间唯一之真。
&吾人初生脑筋,有同白纸,经验外物,留一印象,即生一观念。观念连络,乃成思想。思想所含,不外所受经验。
&唯天才能忘其小己,用其心于宇宙观察,或天然风景,或学术文章,或万物之情,或社会人事,唯纯然客观,不动于心,不生私念,然后著之书册,形之歌咏,笔之图画,写之小说,宇宙现象之真,于焉以得,此天才之有益人世者也。至其一己,则能翛然物外,不感人世之苦,惟知识发达。
&明哲之士,智越常流,感生世之哀乐,惊宇宙之神奇,莫不憬然而觉,遽然而省,思穷宇宙之奥,探人生之源,求得一宇宙观,以解万象变化之因,立一人生观,以定人生行为之的。
&乐观之辈,视宇宙如天堂,人生皆乐境,春秋佳日,山水名区,无往而非行乐之地……明理哲人,神识周远,深悉苦乐,皆属空华。栖神物外,寄心世表,生死荣悴,渺不系怀。……乐观云者,即是心中意中,以为宇宙美满,人生无憾,纵时事有困难窳败之点,而以为此种现象,适所以砥砺磨炼,以成将来美满之果。……乐观诗人,徜徉天地间,惊自然之美,叹造化之功,歌咏之,颂扬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誉宇宙为天堂,为安乐园,人之生世,在此大宇长宙间,山明水秀,鸟语花香,无往而非乐境也。此派乐观诗人,因惊宇宙之美,遂忘人世之苦,固属偏见,而自然界现象之宏伟壮丽,亦人类所共认也。……又有一类隐逸诗人,旷达高士,如陶渊明其人者,田园幽居,东窗啸傲,陶然自得,藜藿自甘,自食其力,不待给于社会,亦欣欣然有乐生之意,而旷达为怀,斯乃由旷达而生乐观者也。列之乐生派中,而高风邈矣。
&遁世派……此派高人,厌世俗,避尘嚣,遁迹山村,隐踪岩壑,高尚其志,弗撄尘网,殆亦以世俗人之鄙恶,而爱山林风物之清幽。尤以举世茫茫,无可与语,高山流水,聊寄幽怀,故宁遁畋亩,躬耕自食,不愿与世周旋,同流合污。
&真超然观者,无可无不可,无为而无不为,绝非遁世,趋于寂灭,亦非热衷,堕于激进。
&旷达无为派……此派之人,闻老庄清静无为之言,不审有为无为不二之致,遂趋于寂灭,偏于无为,不屑事事,或竞尚清谈,纵言名理。
&消闲派……思有所为以自遣,于是,琴棋书画,萧笙管笛,优哉游哉,以消永昼,或广集古玩,摩挲终日,或沉湎烟酒,不识昼夜。……就其所为,专精美术,或造名画,或谱音乐,贡献于世,以助扬人类高尚纯洁之审美精神,斯乃无负于社会耳。
&中国青年有两种最优美最丰富最有价值的生活,就是新村的生活与科学实验室的生活。……在小宇宙中丰富多趣的研究生活。
&我们对于小己的智慧要日进于深广,对于感觉要日进于优美,对于意志要日进于宏毅,对于体魄要日进于坚强,每日间总要自强不息。对于人格上有所增益,有所革新,才不辜负这一天的生活。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对于小己人格有所创造的生活,或是研究学理以增长见解,或是流连美术以陶冶性情,或是经历苦厄以磨炼意志,或是劳动工作以强健体力,总使现在的我不复是过去的我,今日的我不是昨日的我,日日进化,自强不息,这才合于大宇宙间创造进化的公例。
&我们创造小己人格最好的地方就是在大宇宙间的自然境界间,我们常常走到自然境界流连观察,一定于我们的人格胸襟很有影响……常常观察水陆的动植物的神奇变化,山川云雨的自然势力,心中就渐渐得了一个根据实际的宇宙观。自然界的美丽庄严是人人知道的,日间的花鸟虫鱼,山川云日,可以增长我们的神思幽意,夜间的星天森严,寥廓无际,可以阔大我们的心胸气节,至于观察生物界生活战争的剧烈,又使我们触目惊心,启发我们大悲救世的意志。……常常返到自然界中宁息身心,储蓄能力,得点静的修养,才能挟着新鲜的空气,清新的精神,重进社会,继续这勇猛的奋斗与创造。
&诗的定义可以说是用一种美的文字——音律的绘画的文字——表写人的情绪中的意境。……所以要想写出好诗真诗,就不得不在这两方面注意。一方面要做诗人人格的涵养,养成优美的情绪、高尚的思想、精深的学识;一方面要作诗的艺术的训练,写出自然优美的音节,协和适当的词句。……要达到这两种境地——即完满的人格和完美的诗的艺术。
&文字能具有两种作用:一,音乐的作用,文字中可以听出音乐式的节奏与协和;二、绘画的作用,文字中可以表写出空间的形相与色彩。所以优美的诗中都含有音乐,含有图画。……况且图画本是空间中静的美,音乐是时间中动的美,而诗恰是用空间中闲静的形式——文字的排列——表现时间中变动的情绪思想。
&还有两种活动是养成诗人人格所不可少的:一、在自然中活动。直接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感觉自然的呼吸,窥测自然的神秘,听自然的音调,观自然的图画。风声、水声、松声、潮声,都是诗歌的乐谱。花草的精神,水月的颜色,都是诗意、诗境的范本。……二,在社会中活动。诗人最大的职责就是表写人性与自然。而人性最真切的表写,莫过于在社会中活动……所以诗人要想描写出人类人性的真相,最好是自己加入社会活动,直接的内省与外观,以窥看人性的表现。
&文人诗家的精神生活,应当怎样呢?我以为要具以下的三种性质:一,真实;二,丰富;三,深透。……他对于自然的各种现象,他诗文中所描写的自然现象,都是直接体验得来的,绝不是堆积辞藻,徒存想象的。像这样从真实的精神生命中表现出的文学,才含有真实的精神,生命的活气。……丰富就是诗人的精神生活中具有多方面感觉情绪与观察。……他精神生活的内容,扩充至极,能代表全人类的精神生活。人类精神中所有一点微细奇异的感觉。……深透就是诗人对于人性中各种情绪感觉,不单是经历过,并且他经历的强度比普通人格外深浓透彻些。
&青年烦闷的解救法:唯美的眼光、研究的态度、积极的工作。……唯美的眼光,就是把世界上社会上各种现象,无论美的,丑的,可恶的,龌龊的,伟丽的自然生活,以及鄙俗的社会生活,都把他当做一种艺术品看待……因为我们观览一个艺术品的时候,小己的哀乐烦闷都已停止了,心中就得着一种安慰,一种宁静,一种精神的愉悦。……要持纯粹的唯美主义,在一切丑的现象中看出它的美来,在一切的无秩序的现象中看出它的秩序来。……时常作艺术的观察,又常同艺术接近,就会渐渐地得着一种超小己的艺术人生观。这种艺术人生观就是把人生生活当做一种艺术看待,使他优美、丰富、有条理、有意义。……怎样做研究的态度?当我们遇着一个困难或烦闷的事情的时候,不要就计较他对于切己的利害,以致引起感情的刺激,神经的混乱,而平心静气,用研究的眼光,分析这事的原委……对于这切己重大的事,就会同科学家对于一个自然现象一样……没有烦闷喜怒的感情了。
&艺术就是人类的一种创造的技能,创造出一种具体的客观的感觉中的对象,这个对象能引起我们精神界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艺术的目的并不是在实用,乃是在纯洁的精神的快乐,艺术的起源并不是理性知识的构造,乃是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的自然冲动的创作。……艺术的源泉是一种极强烈深浓的,不可遏制的情绪,挟着超越寻常的想象能力。这种由人性最深处发生的情感、刺激着那想象能力到不可思议的强度,引导着他直觉到普通理性所不能概括的境界,在这一刹那间产生的许多复杂的感想情绪的联络组织,便成了一个艺术创作的基础。
&怎样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就着主观的、心理学的地位看来,生活就是我们对外经验和对内经验总全的名称。……生活即是经验,生活丰富即是经验丰富……经验是一种积极的创造行为,然后,才知道我们具有使生活丰富、经验丰富的可能性。我们能用主观的方法,使我们的生活尽量的丰富、优美、愉快、有价值。
&生活的内容为对外的经验,即是对于自然与社会的观察、了解、思维、记忆;与对内的经验,即是思想、情绪、意志、行为。我们要想使生活丰富,也就是在这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增加我们对外经验的能力,使我们的观察研究的对象增加;一方面扩充我们的内在经验的质量,使我们思乡情绪的范围丰富。
&我们闲居无事的时候,独往独来,或是走到自然中,看着闲云流水,野草寒花,或跑到闹市里观看社会情状,人事纷纭,在这个时候,最容易看出我们自己思想智慧的程度的高下。因为,一个思想丰富的人,他见着这极平常普通的现象,触处可以发挥他的思想,触动他的情绪,很觉得意趣浓深,灵活机动,丝毫不觉得寂寞……思想丰富,生活丰富,随处可以发生无尽的观念感想,绝不会再有寂寞无聊的感觉。……我们生活丰富不丰富,全在我们对于生活的处置如何,不在环境的寂寞不寂寞。我们对于一种寂寞的、单调的环境,要有方法使他变成复杂、丰富的对象。
&黄昏走到街头看一个铁匠在火光耀耀的茅店中打铁……想到人生最健全最真实的快乐,就是一个有定的工作。我们得了它有一定的工作,然后才得身心泰然,从劳动中寻健全的乐趣,从工作中得人生的价值。……又联想到生物学中的生存竞争说,又联想到叔本华的生存意志的人生观与宇宙观,黄昏片刻之间,对于社会人生的片段,作了许多有趣的观察,胸中充满了乐意,慢慢走回家中,细细地玩味我这丰富生活的一段。
&把我们一种的对外经验,一个自然界的对象,作多方面的玩味观察,把一个单调的、平常的环境,化成一个复杂的、丰富的对象,使它表现多方面——艺术、人生、社会、科学、哲学——的境象。用一个比喻来说,就是我们使我们的心成了一个多方面的折光的镜子,照着那简单的事物,变成多方面的形态色彩。这已经可以使我们生活丰富不少。
&情绪意志的表现是在行为中,我们只要积极奋勇地行为,投身于生命的波浪,世界的潮流,一叶扁舟,莫知所属,尝遍着各色情绪细微的弦音,经历着一切意志汹涌的变态。那时,我们的生活内容就会丰富无比。
&艺术创造的作用,就是使它的对象协和、整饬、优美、一致。我们一生的生活,也要能有艺术品那样的协和、整饬、优美、一致。
&诗人的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如像一张明镜,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涵映着在里面;一有风的时候,便要翻波涌浪起来,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活动在里面。这风便是所谓的直觉,灵感,这起了的波浪便是高张着的情调。这活动的印象便是徂徕着的想象。
&我向来读的是哲学科学的书,对于文学诗词纯然当作消闲解闷的书,然对于他们发生的直觉感想独多,也很奇怪,此所谓中国人遗传的文学脑筋了。不过我平生的深心中的快乐还是在此。
&我们的生活是创造的,每天总要创造一点东西来,才算过了一天。
&浮士德诗译我携到松社花圃绿茵上仰卧细读,消我数日来海市中万斛俗尘,顿觉寄身另一庄严世界。
&看了罗丹雕刻以后……你试看那棵绿叶的小树,他从黑暗冷湿的土地里向着日光,向着空气,作无止境的战斗。终竟枝叶扶疏,摇荡于青天白云中,表现着不可言说的美。一切有机生命皆凭借物质扶摇而入于精神的美。大自然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活力,推动无生界以入于有机界,从有机界以至于最高的生命、理性、情绪、感觉。这个活力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也是一切美的源泉。
&自然是美的,这是事实。诸君若不信,只要走出诸君的书室,仰看那檐头金黄色的秋叶在光波中颤动;或是来到池边柳树下俯看那白云青天在水波中荡漾,包管你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这种感觉就叫做美。……自然始终是一切美的源泉,是一切艺术的范本。艺术最后的目的,不外乎将这种瞬息变化、起灭无常的自然美的印象,借着图画、雕刻的作用,扣留下来,使它普遍化、永久化。……一幅自然美的好景往往在深山丛林中,不是人人能享受的,并且瞬息变动、起灭无常,不是人时时能享受的。艺术的功用就是将它描摹下来,使人人可以普遍地、时时地享受。艺术的目的就在于此,而美的真泉仍在自然。
&照相于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动象以为静象,已非物之真相了。……自然万象无不在活动中,即是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艺术家要想借图画、雕刻等以表现自然之真,当然要能表现动象,才能表现精神、表现生命。这种动象的表现,是艺术的最后目的,也就是艺术与照片的根本不同之处了。
&罗丹自己深入于自然的中心,直感着自然的生命呼吸、理想情绪,晓得自然中的万种形象,千变百化,无不是一个深沉浓挚的大精神——宇宙活力——所表现。这个自然的活力凭借着物质,表现出花,表现出光,表现出云树山水,以至于鸢飞鱼跃、美人英雄。所谓自然的内容,就是一种生命精神的物质表现而已。艺术家要想模仿自然,并不是真去刻划那自然的表面形式,乃是直接去体会自然的精神,感觉那自然凭借物质以表现万相的过程,然后以自己的精神、理想情绪、感觉意志,贯注到物质里面制作万形,使物质精神化。……罗丹深明此理,他的雕刻是从形象里面发展,表现出精神生命,不讲求外表形式的光滑美满。但他的雕刻中确没有一条曲线、一块平面而不有所表示生意跃动,神致活泼,如同自然之真。
&一个人的面目中,蕴藏着一个人过去的生命史和一个时代文化的潮流。
&艺术生活……你想要了解光吗?你可曾同那疏林透射的斜阳共舞?你可曾同那黄昏初现的冷月齐颤?你可曾同那蓝天闪闪的星光合奏?你想了解春吗?你的心琴可有那蝴蝶翅的翩翩情致?你的歌曲可有那黄莺儿的千啭不穷?你的呼吸可有那玫瑰粉的一缕温馨?
&一曲悲歌,千人泣下;一幅画境,行者驻足,世上能融化人感觉情绪于一炉者,能有过于美术的么?美感的动机,起于同感。我们读一首诗,如不能设身处地,直感那诗中的境界,则不能了解这首诗的美。我们看一幅画,如不能神游其中,如历其境,则不能了解这幅画的美。我们在朝阳中看见了一枝带露的花,感觉着它生命的新鲜,生意的无尽,自由发展,无所挂碍,便觉得有无穷的不可言说的美。譬如两张琴,弹了一琴的一弦,另一张琴上,同音的弦,方能共鸣。自然中间美的谐和,艺术中间美的音乐,也唯有同此弦音,方能合奏。所以,有无穷的美,深藏若虚,唯有心人,乃能得之。但是,我们心琴上的弦音,本来色彩无穷,一个艺术家果能深透心理,扣着心弦,聊歌一曲,即得共鸣。所以,艺术的作用,即是能使社会上大多数的心琴,同入于一曲音乐而已。
&艺术的目的是融社会的感觉情绪于一致,譬如一段人生,一幅自然,各人遇之,因地位关系之差别,感觉情绪,毫不相同。但是,这一段人生,若是描写于小说之中,弹奏于音乐之中,这一幅自然,若是绘画于图册之上,歌咏于情词之中,则必然引起全社会的注意与同感,而最能使社会情感荡漾于一波之上者,尤莫如音乐。
&自然中也有生命,有精神,有情绪感觉意志,和我们的心理一样。你看一个歌咏自然的诗人,走到自然中间,看见了一枝花,觉得花能解语,遇着了一只鸟,觉得鸟亦知情,听见了泉声,以为是情调,会着了一丛小草,一片蝴蝶,觉得也能互相了解,悄悄地诉说他们的情,他们的梦,他们的想望。无论山水云树,月色星光,都是我们有知觉、有感情的姊妹同胞。……诗人、艺术家,在这个境界中,无有不发生艺术的冲动,或歌舞或绘画,或雕刻创造,皆由于对于自然,对于人生,起了极深厚的同情,深心中的冲动,想将这个宝贵的自然,宝贵的人生,由自己的能力再实现一遍。
&《晨兴》:太阳的光,洗着我早起的灵魂;天边的月,犹似我昨夜的残梦。
&《筑室》:我筑室在海滨上,紫霞作帘幕,红日为孤灯。白云与我语,碧月照我行。黄昏倚坐青石下,蓝空卷来海潮音!
&《红花》:我立在光底泉上,眼看那滟滟的波,流到人间。我随手掷下红花一朵,人间添了一分春色。
&《月落时》:月落时,我的心花谢了,一瓣一瓣的清香,化成她梦中的蝴蝶。
&《无题》:人静后,我立在梦里。繁星的花开了!我梦中的蝴蝶,飞过天河。
&观察的兴趣——经验为艺术家必要之成分,如同观一事,彼有深刻的经验者,所得之兴趣必较大也,然欲得有各种丰富经验,殊非易易,故深刻之观察尚焉,如同在一经验范围之内,彼有深刻之观察能力者,亦有较大之兴趣,故观察之天资,亦为艺术家所必需。
&丑的价值有时可以调和人的生活,如味虽甘,食久则不美,屋虽华,住久则不美,山水明秀,游久则不美,间以丑调和之,美者,格外生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