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才子多渣男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徐志摩的《沙扬娜拉》,致一位陌生的日本女郎,行文细腻,字里行间的温柔和深情,满满的少女情怀,多少少女读之,不禁怦然心动,心生向往。民国才子徐志摩就这样成为少女杀手,时刻占据娱乐版和文化圈头版头条,收获了大批粉丝。
想必志摩是个温柔多情的人,读他的诗,亦见他为人。然而徐志摩对发妻张幼仪的刻薄残忍常人无法想象。
徐志摩和张幼仪尚有婚约之时,就不顾一切地追求林徽因,甚至当着张幼仪的面毫无顾忌带林徽因来家里吃饭。
为人夫居然带着小三明目张胆的上门来见正室,简直对发妻不尊重、对家庭不负责任。
徐志摩既想要婚姻的自由,又不想对婚姻负责任。
当得知张幼仪怀孕后,徐志摩毫不犹豫的叫张幼仪去堕胎,当时的民国堕胎手术是非常危险的,即便放在技术先进的现在,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安全。
张幼仪当时非常害怕,对徐志摩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然而却换来徐志摩一句比石头还硬的话:“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对妻儿生死不闻不问,只想着和情人双宿双飞,如此自私自利,简直令人发指。
为了追求情人,徐志摩戕害无辜幼子的性命,抛弃举目无亲的张幼仪在异国他乡,独自回国追寻林徽因的脚步。
某一天醒来,徐志摩不告而别,彻底消失在张幼仪的生活中。
而当时张幼仪身怀六甲,只好千里投奔兄长,生下次子后,徐志摩的离婚协议书随即送来,他没有去看一眼尚在襁褓不足月的幼子,也没有对千辛万苦产下孩子正在坐月子的张幼仪一句慰问,而是步步紧逼,逼迫张幼仪即刻签下离婚协议书。
而那个出生不到一个月的孩子似乎也感到了生父的冷漠和自私,他来不及看一眼这个世界,没有机会见一见远在万里之遥的祖父母和兄长,就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死的时候只有可怜的母亲陪在他身边。
这就是徐志摩,一个为了追求自己的情欲,枉顾亲情,枉顾家庭,抛弃妻子的自私男人。
在徐志摩诗歌才情浮华的外表下,是一颗凉薄虚伪的心。
徐志摩凭什么能够如此践踏张幼仪?被偏爱的往往有恃无恐。追溯张幼仪对徐志摩一生的情谊,无论徐志摩当初如何绝情,张幼仪对徐志摩是深情不忘。
徐志摩是占据渣男排行榜前三。
古来历来文人极具才华,又因自身以风流才子自诩,以集聚人气为己任,这当中少不了与集智慧与美貌的女子周旋。应付了这个,应付不了那个,见异思迁是这些才子的常态。下一个总比上一个好,或者个个都好,个个都不放手。夜深人静之际,翻出来数一数,以手上多少女粉丝为荣。
《莺莺传》写得是一个痴情女子的悲惨遭遇,作者就是元稹,是他一生艳遇的开始,亦因此洋洋得意的向世人宣扬他无可比拟的聊骚技能。
元稹先与莺莺定情,进京后,就断了与莺莺的联系,娶了三品大员韦夏卿十九岁的女儿韦丛为妻。元稹玩弄崔莺莺,丝毫不感到歉疚,甚至还对这次艳遇津津乐道,力作艳情诗《会真诗》,绘声绘色地描写这次一艳遇,其尺度之大堪比限制级。
在韦丛还未死时,元稹就与薛涛同居。而在韦丛死后,元稹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经典诗句以表悼念。一边与薛涛耳鬓厮磨,一边又在怀念前妻,两年后,娶小妾安仙嫔。四年后,续娶裴氏。十年后,元稹终于想起薛涛,然而遇到有夫之妇刘采春,薛涛即被抛在脑后。元稹写诗赞她“言词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徊秀媚多”,霸占刘采春达七年之久。俗话说,朋友妻不可欺,然而元稹是朋友妻不客气,不知廉耻地向老朋友白居易“借”官伶玲珑。
若说才子风流,这已达到了下流的地步了,达到这种境界的古往今来非元稹莫属。
元稹占据渣男排行榜前二。
若说元稹、徐志摩的渣还停留在国内,郭沫若那走的就是国际路线了。
郭沫若少年订婚,抛下发妻,东渡日本,狂追日本女护士佐藤富子,并给她另取名安娜,诗歌《女神》即以此为原型。家中寄来的钱,悉数交给富子,终于打动对方,生下孩子。安娜为他与父母断绝关系,并生下五个子女,负担全家开支,但郭沫若屡屡嫖娼并染病,并且传染给安娜,后郭沫若不辞而别离开安娜回中国。更狗血的是,郭在这十年间不跟安娜分手不是因为他还爱安娜,而是因为他被老蒋追杀,安娜的日本人身份对郭来说是块有用的挡箭牌。郭沫若回国后,安娜的身份则一文不值了,此后他从不给这群孤儿寡母寄一封信,汇一文钱,任他们辗转挣扎,啼饥号寒,被日本警宪铁蹄践踏,皮鞭抽打,其境况遭遇,苦不堪言。
当《改造日报》记者陆立之先生于1947年前往东京安娜住处时,面前一片惨景:室徒四壁,空无一物,全家仅靠一点山芋充饥。
感谢郭沫若终于在情场上为中日大战扳回一局。郭沫若也当真是中国无耻文人的丰碑。
在与安娜的婚姻期间,郭沫若也没有安分,1927年结识南昌起义途中的“革(和)命伴侣” 彭漪兰(安琳)。后用3年的时间拼命追求于立忱(于出身于名门,民国初年要人岑春煊的外甥女,在东京做外派记者),说他和安娜根本没有感情,更谈不上爱。他说自从爱上了于之后,他下决心要摆脱安娜,正式提出离婚,然后和于结婚,可是自从于受骗怀孕之后,他的态度突然改变,对于冷淡,吞吞吐吐敷衍。肚子里的孩子三个多月后,他要于把孩子拿掉。于1937年5月出院回上海后,自杀身亡。令人不齿的是郭为了推卸责任,还写文章冤枉当时在日本的郁达夫和于有染。郭沫若则将妻儿抛诸脑后,另寻新欢,回国半年不到与于立群同居,于立群是于立忱的胞妹。姐妹俩爱上同一个男人,而且是一个下流成性的渣男,很多渣男都是女人惯的。
曾经郭沫若待安娜如珠如宝,《女神》脍炙人口,然而文人写下这些情诗,不是情诗,是糊弄大众真感情的诗,你若当真就天真了。他最大的目的只是卖弄他的文采而已。
郭沫若无愧于渣男榜榜首。
一个人的高贵是对一个爱你的人最大的尊重和体恤,而不是利用对方的爱去极尽索取和侮辱。相比市井小民的损人方式,这文人以文为戟,以笔为刀,既要世人痴情的面子,又要满足私欲的里子。